<p class="ql-block"> 照片背后的运动故事(四)</p><p class="ql-block"> 由于不用进行直接的身体碰撞,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与受伤,能更好地体现“以球会友”的目的,所以排球活动也成了我校与兄弟学校进行校际交流的一个项目。</p><p class="ql-block"> 在众多交流活动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当属与湖北的一个邻近的兄弟学校的两次排球友谊赛。那是2007年高考前几个月,由两校教学交流时约定了两校男子排球队的主客场互访。</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兄弟学校来我校体育馆打首轮,那场球我们以3比1获胜。赛后,该兄弟学校的一领队老师,对我是数学老师而不是体育老师表示了善意质疑,好在有他们学校的数学老师可以证明。</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应邀去他们学校回访,在一块临坡的室外场地打比赛。也许是第一轮我们已经取胜过,也许是室外场地客场不适,也许是他们有了外援(实际是一排球打得很好的外教老师,首轮没有随队岀访),第一局打着打着,不知不觉中就以十三比十九落后了。但毕竟实力在,大家一发威一提神,最后还是以二十五比二十二反超取胜。第二局形势更不妙,稀里糊涂地竟然打成了十六比二十三,还差两分就会丢掉这一局。此时正赶上下午放学,场边坡上坡下一会儿功夫就站满了下了课的学生,给他们老师的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谁知这声势似乎给他们老师带来了极大压力,毕竟已经丢了一局,而对久经沙场的我们,反倒成了发威的转折点。当我的一个拦网迟滞了对方得分势头,帮助我队艰难拿下第十七分后,我与徐永骥老师一商量,叫了一个换人。果断换下一位年轻的打副攻的体育老师,换上英语程全富老师上场发球。程全富老师发的上手飘,球速又快而且稳定性又好。他的发球有效地制约了对方的一传,使之无法组织起高效的一攻。再加上我们这边的认真组织,结果三下五去二,最终反以二十六比二十四神奇地取胜了第二局。考虑到客场作战,赛后还得接受兄弟学校的宴请,第三局我们换下了全部主力阵容。谁知道,第三局时对方已士气全无,竟然被我们的替补阵容不太费事地给拿下了。</p><p class="ql-block"> 事后,听我在该校工作的学生说起,那天晚上开会,他们校长把排球队员尤其是其中的体育老师们都训得灰头土脸的。其实我们本想赢个两局就放水的,毕竟是作客兄弟学校。</p><p class="ql-block"> 只可惜那时智能手机还没能普遍使用,也没设法专门留下那场比赛的镜头(不知道兄弟学校那边是否有拍摄留存)。下面这张照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另一次市直(那时应该还是地直)单位比赛获奖归来校教工男女队的合照,照相时我带着自己的闺女。</p> <p class="ql-block">这是男队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