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赴北疆之一:知青专列

米粒儿13842605

<p class="ql-block">北京站从1959年建成,是迎来送往的所在,每日早6点到晚9点整点时刻,钟楼伴随东方红的音乐声敲击出浑厚的锤音,响彻周边十里远。1968年6月22日上午,北京站上的钟声响过10下。宣武区首批知青赴北大荒专列即将出发。箱包也提前发走了,我只带个挎包也让同学捎上车,随父亲和大舅来到站前拍照。</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是665车次10点38分开车。在第一站台,挤满送行的亲人,我们却离开喧闹的人群,哥哥在候车室窗下抓时机又拍了几张。我和父亲都是那个年代的标准造型,红宝书不离手。听到预备铃声,我才告别父兄登上列车,领队都急了。</p> <p class="ql-block">大约十点半吧列车缓缓起动,车上车下哭声一片。随着车轮滚动越来越快,站台不断拉长变小消失。</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有的嚎啕大哭,有的紧闭嘴角仰头看车顶,因为我刚上车,脑子还沒转过弯来,受旁边感染默默流下泪。终究少年不知愁滋味,不大功夫就有拿西红柿,鸡蛋开吃的。听说四千里路30多个小时,饭后有聊天的有心事重重发呆的,有闭目养神的。</p><p class="ql-block">学生领队尹慧琴(后分七连)叫我去餐车开会,说列车要组织演出,让我校出节目,我也知道她为什么选我。1965年学校去西北旺果树队劳动,和果树队职工联欢,我唱了段评剧夺印《吃元宵》。</p> <p class="ql-block">18岁的我只在下乡劳动时坐过火车,餐车还没见识过,窗明几净风动纱帘让我充滿好奇。我校来了三位女生。78中学来了几位男生。组织者大概是女列车长,讲了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意义,让每人报节目。我说唱歌走调会唱评戏,都是现在不允许,样板戏唱不好。列车长说唱不唱是态度问题,唱不好是水平问题,我也无法推辞了。也有自己小心思,这里呆着舒适又可以听其它人演唱何乐而不为那。</p> <p class="ql-block">蒋健伦在学校跳过丰收舞。说车厢里无法跳舞退出,推荐倪艳文独唱。到农场几个月后她被抽调团宣传队,发挥了跳舞的特长。</p> <h3>倪艳文报个独唱。我嗓子有些上火,不敢唱李铁梅,报个李奶奶的闹工潮,刘武刚是笛子独奏,高醇久男生独唱,列车员出两个节目。</h3> <h3>这是现在的高醇久,依稀还有当年的容颜。我的印象高高的个子,脖子上有纱布,可能刚做过手术。他开嗓震住我们所有人,多难得的男高音。侧面了解到他以前考过中央音乐学院,因文革运动停止了。我们都挺惋惜埋沒了人才去修理地球。他尽情高歌都是流行的红色歌曲。当时男女生二重唱最受欢迎。最后决定搞个二重唱。名字想不起来,是祝福毛主席的歌。<br>农场也没埋沒人才,很快也调到宣传队,歌声传胜利唱到建三江。</h3> <h3>据刘武刚回忆他是笛子独奏《草原牧歌》,和一位姓杨的同学合奏一曲《骏马奔腾保边疆》。我觉得他记错了。1968年还没这首歌。反正是边防军骑马挎枪保卫祖国的曲目。<br>我们尽情高歌,悠扬的笛声廻荡在车厢里,不知不觉就日落黄昏。</h3> <h3>晚饭后,我们这支小分队开始各车厢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欢呼声鼓掌声不绝于耳。有的站在坐位上观看。最受好评的是高醇久和倪艳文的男女二重唱。笛子合奏也赢得大家认可。我精神亢奋早就忘了身在何处。只知道可着嗓子的唱,像不像京剧大家也不在乎也就图个乐。一直闹到晚十点,大家才靠在椅背上进入梦乡。<br>从成立到排练直到演出历经8小时,列车上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完成任务,各奔东西。</h3> <h3>列车停在佳木斯站休整两天。在松花江边乘江船顺江北上黑龙江到抚远三江口转南走乌苏里江到东安乘车百里到胜利农场。我和倪艳文分到砖厂。转天吃早饭时,发现列车吹笛子的刘武刚也在。<br>几天后砖厂宣传队将我们7人补充到队伍中,并让我们担任正副队长。足见对“毛主席身边的红卫兵小将”重视。经常排练节目到团部演出。<br>一年后的8月,高醇久弟弟和我弟弟也同乘一列车,共同分到二连一个班一个屋。由于两人都是投亲来的自然更觉亲近。后又一起调到11连。你说这事巧不巧?<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