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1.调整自己的心态</b></p><p class="ql-block"><b> </b>复学复课前后教师面临调整授课方式和教学计划、摸底学生状况、常态化疫情防控等任务,工作任务增多、压力增大,要多关注自身身心健康。对待压力事件建立合理认知,多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避免一味抱怨发泄,接纳焦虑、烦躁等情绪,掌握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积极应对调整,以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p> <p class="ql-block"><b> 2.合理安排工作</b></p><p class="ql-block"> 繁多的工作任务容易使人感到无从下手,产生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可将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划分,分为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4个类别,根据分类将各项工作任务排序后逐一完成。根据自身状态,及时调整作息和工作强度,循序渐进,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p> <p class="ql-block"><b> 3.稳定学生心态</b></p><p class="ql-block"> 向学生讲解学校为开学所做的准备和保障工作,消除其焦虑和恐惧情绪,建立安全感。对学生因复课复学产生的心理波动,及时给予引导教育,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寻找心理困扰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借助此次疫情的正面教育素材,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稳定心态,促进人格健康发展。</p> <p class="ql-block"><b> 4.正视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问题</b></p><p class="ql-block"> 复学复课后,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均有较大转变,容易产生适应不良的行为,比如上课开小差,作业完成不及时等,这是正常的适应现象。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多理解、鼓励学生,对不良行为表现给予温和的接纳和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及早适应线下学习、生活状态。 </p> <p class="ql-block"><b> 5.科学做好教学衔接</b></p><p class="ql-block"> 复课后,各科教师要对线上教学进度、质量进行评估,确定教学起点,调整进度、降低难度,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先以适应学校生活为主,不过分强调成绩和进度,营造“低竞争性”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一个缓冲期,平稳过渡到线下教学。调整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中穿插活动、案例故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加强关心关爱,鼓励教师抽出特定时间开展复习教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p> <p class="ql-block"><b> 6.开好复学第一课主题班会</b></p><p class="ql-block"> 复课第一周班主任要组织一节复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内容以复学适应、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学习心理、亲子关系、健康人格等为主,帮助学生缓解入学紧张情绪,学会识别和处理不良情绪,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基。</p> <p class="ql-block"><b> 7.注重心理健康</b></p><p class="ql-block"> 全体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因疫情产生的各种应激反应,特别是复学后因疫情情况、学习适应困难、成绩落差、升学就业、亲子冲突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如果忽视不加以引导,容易造成心理“后遗症”,长期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予以重视,给予正面引导。</p> <p class="ql-block"><b> 8.关注重点群体</b></p><p class="ql-block"> 全体教师要特别关注与关爱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学生群体,尤其是班主任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密切观察,动态监测。要重点关注毕业班学生情绪与行为的变化,不要过度施压。</p> <p class="ql-block"><b> 9.强化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b></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紧密配合,畅通沟通,联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心理危机进行有效预防、科学评估、迅速识别、及时干预。</p> <p class="ql-block"><b> 10.密切家校联系</b></p><p class="ql-block"> 全体教师要通过电话、网络、面谈等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向家长通报复学后的课程设置、教学衔接、防疫措施等关键性问题,让家长放心安心,增强家校互信;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状况,提醒家长关注开学后孩子的情绪变化与行为反应,强化亲子沟通,构建和谐家庭,当好特殊时期学生的引路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