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史铁生的书

天下无言

<p class="ql-block">散文:我与史铁生的书</p><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1日在太原教育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另一本是史铁生的《记忆与印象》。不记得当时为什么急急忙忙去买这两本书,书的内容已经很模糊,单记得轮椅、北京、墙、神、微笑。这些字词距今九年之久。书在书架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好书好文总是惦记着日子久了再翻翻。不过这也太久没翻看了。</p> <p class="ql-block">最近有益友推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书,说史铁生时代可不是随随便便被文学界认定的。提议一众铁粉共读这两本书。</p><p class="ql-block">我是读过的,九年前也许在等孩子放学的车里,也许在客厅的沙发上,最有可能的是在被窝里,冬天,外面下着雪,冷风嗖嗖地从窗前掠过。应该脑海里假想过一位坐轮椅的人如何在这样风雪交加的冬夜写出如此深刻的文字。不然呢,怎么能忘却所有故事情节的同时,依稀记得他坐着轮椅穿街走巷的样子。没有愁眉的笑模样是他最后留给读者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再读经典就到了2022年6月。</p><p class="ql-block">《我与地坛》是提着嗓子看完的。相比九年前的阅读更多了些思考。二十岁之前他与常人无二。当直立行走的双腿轰然倒塌时,世界没有丝毫改变,他及他母亲的世界发生了坍塌式的轰鸣。天的一角塌陷出无法弥补的洞天。</p><p class="ql-block">毋庸置疑,不幸的人是没有底气活着的。史铁生也不例外。地坛有他太多的徘徊纠结……。</p><p class="ql-block">好在他的每篇文章的结尾都蕴含着未来、阳光和爱。他在生与死的路口挣扎,他用神的话语灌顶,他悲愤他抗争他妥协,这妥协适合轮椅上的文思才涌。妥协于命运赋予他的苦难,也许这是神的安排,唯有苦难才能让他有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悟。</p><p class="ql-block">难为他,一边痛苦一边反省。在“墙下短记”里我读出作者内心深处处处高墙封路的窘迫,他反复强调“那道墙很长,风可以吹落砖缝里的细土”,“那墙很长,很长而且荒凉”,“黄昏会消失在高墙里”,“捡根树枝,边走边在那墙上轻划”。这些幼年时的记忆相似于每一个孩子的童年。童年的墙很高,身体攀爬是长大后的愿望。</p><p class="ql-block">长大后,他重新“走回”那条走过的路,那条小巷依旧,或者是更旧。轮椅上的他望着似曾相识的青灰色高墙怦然心动。如今他依然不能翻越。墙里的树更高了。</p><p class="ql-block">有型的墙他努力用思想文字逾越,无形的墙只要有人的地方都会有。我们都在墙里生活,没有人把事可以放心地方在没有墙的光天化日之下。</p><p class="ql-block">但作者内心深处的坦然乐观向上在文字间渐渐成长。成熟是什么,成熟就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左右自己的胡思乱想,能最大限度地不给别人添乱。</p><p class="ql-block">作者内心是笃定地接受事实的人。他会与心中的墙对话,他听出墙给出的答案是“接受”。接受天命的限制、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他毫不回避有过责问、之后是出声地请求、商量,对上天软硬兼施。但毫无作用,没有哪个神灵能让他重新站起来走两步。</p><p class="ql-block">他说:我的一切条件它都不答应。实则墙就是给你的出路,残忍吧,这就是作者一程又一程心里路程的跋涉。</p><p class="ql-block">要他明白,其实是他自己悟透了的理,接受墙。最后成为他离不开的依靠。</p><p class="ql-block">要说榜样,史铁生称得上泛着阳光味道的引路者。苦难疾病缠身且能如此“慢慢”对墙诉说对话,慢慢寻找答案,慢慢渡过高墙下的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