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个王朝的悲剧——游贵阳翠薇园随笔

敖行维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地处南明河畔、与甲秀楼携手并肩的翠薇园,是贵阳市中心区域的一个著名景区。它依山傍水、望日揽月,又拥楼台亭阁、雕檐画廊;它有花巷小径、步桥浅水,又有假山青竹、古树新叶;它蕴含厚重的历史与现代感,又显示出江南园林的小巧玲珑、幽雅宁静,值得游人细细观赏。</p><p class="ql-block"> 严格来说,现在的翠薇园属于风景群落,里面包括了拱南阁、龙门书院、澹花空翠园及翠薇楼等几个景点,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我以为当属正中矗立的拱南阁。走进园门,跨过齐膝的木门槛,爬上二十多级石階,抬头第一眼瞧见的便是拱南阁了。说实话,比起分布于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的名楼名阁来,无论大小规模、年代久远、建筑风格以及内部陈设,拱南阁都算不上特色十分彰显的那一类,但我却对它另有一番复杂的情感,那是因为这个像孤鹤一般站立、透着一些郁闷气息的楼阁,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人物和悲剧故事息息相关,所以让我难于释怀。</p><p class="ql-block"> 这个人就是十七世纪中国南宋末年史称南明时期的农民起义军著名将领孙可望。</p><p class="ql-block"> 孙可望生于何年不详,卒于1669年。原名孙可旺,陕西延长人氏。在风云激荡、内忧外患的南宋末年,他凭着一腔热血参加了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从小小的士卒开始,一路奋斗,叱咤风云,很快成长为号令三军的大将,被张献忠封为“平东将军”。张献忠在成都战死之后,他与李定国等将领一起挥师南下,攻战云南贵州一带。根据张献忠的遗愿,大西军与明朝永历政权联合,共同抵抗清军,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对峙局面。在那一段时间内,孙可望深受永历皇帝的依重,倾力为朝廷谋划,干了不少好事。但不久他便拥兵自重,并与昔日的战友、素有手足之情的李定国产生矛盾,直至大动干戈,相互杀伐。在兵败之后,他又明目张胆地投降清军,致使南明王朝土崩瓦解,走向了末途,他自己也惨死于阴谋之中。纵观孙可望的一生,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p><p class="ql-block"> 在参加农民起义军的初期,孙可望是一个颇具反抗精神的勇士。他出身贫苦,对封建王朝的荒淫腐败极为痛恨。他渴望摆脱贫穷的命运,毅然投身农民起义军队伍。他作战勇敢,机智多谋,在起义军中享有攻不破的“一堵墙”之美誉。他识文断字,是农民起义军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为此,张献忠将他收为义子,委以重任,节节提拔,不仅封为大将,还另号监军,节制文武。在与永历帝联手之后,充分显露了他的才华。朝堂上整顿纲纪,地方上大兴水利,养民恤民,鼓励农耕。一年后便让朝野富足起来,使偏安一域的南明王朝迎得了短暂的安稳时期。这些功劳不能不说与他个人的努力和贡献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孙可望的个人野心极度膨胀,他親手毁掉了难得的大好局面,与大将军李定国兵戎相向,暴发了内讧,致使王朝又一次陷入动荡不安之中。</p><p class="ql-block"> 不可否认,在农民起义军队伍中孙可望不仅具有才能,而且还有威望。开初他为改变命运而抗争,但随着地位的变化,官职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私欲与贪婪随之节节攀升。他,迫使朝廷封他为秦王;他,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逼迫朝廷迁都贵州贵安;他,于贵阳私设内阁六部,起朝仪,易印章,立四庙,制鹵簿,九奏万乐之舞 ……这一切的举动表明,他是想废天子,夺皇权,取而代之。位于南明河畔的拱南阁,便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他命令部将火器营都督高恩修建的。拱南者,挺立拱卫南天之谓也。表面上拱卫朝廷,实乃割据一方,拥兵自大也。</p><p class="ql-block"> 孙可望的狂妄自大、野心勃勃必然遭致维护王权、极力主张抗清的其他将领的反对。大将军李定国与他一样,原来也是张献忠的义子,张献忠的又一员猛将。他为人耿介,顾全大局。由于实力越来越大,威望越来越高,孙可望便容不得他了。1657年8月,孙可望親率十四万大军从贵阳出发,攻打驻守昆明兵力不足四万的李定国。原来以为这一仗有十足的把握,非胜不可,殊不知兵至曲靖,却遭到了李定国军队的拦截。一战下来,孙可望惨败,最后只剩五十余骑狼狈逃窜。在这关键时刻,恼羞成怒的孙可望竟以出卖南明军事机密为条件,一口气跑到长沙投降了清军。对于他的投降,清顺帝如获至宝,急命进京参见,派親王出殿迎接。接着又是赐宴又是赐金,恩宠有加。孙可望感激涕零,五体投地,不惜引领清兵南下,一举横扫明军,夺取了昆明。南明最后一个皇帝被迫逃亡缅甸,后又被降将吴三桂活捉,囚禁并缢死于暗牢。经过将近二十年垂死挣扎,腐朽的南明王朝走向了历史的终结。南明王朝的灭亡,原因多种,但孙可望的叛变,给了及及可危的朝廷最后一击,由此而悲惨谢幕,孙可望也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叛徒,被钉在历史的恥辱柱上,收割了后世的滔滔骂名。</p><p class="ql-block"> 孙可望的下场出乎预料,他最后死于一场围猎的射杀。据分析,很可能是清廷阴谋而为之。</p><p class="ql-block"> 从一个封建制度的反抗者,到最终变成归顺者、拥护者;从一个抵御外族侵袭的战士,到最终变成叛徒、变节者。孙可望一生几经曲折,反反复复,其悲剧在于: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个人,为了自已的私欲。他原来反对权力,其实更想获取权力;他原来反对皇帝,其实更想当皇帝。他想在龙床上去打个滚,想在宝座上去坐一坐,享受万人朝拜、山呼万岁的快乐。他的悲剧,不只是他个人的,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农民起义军,他们拥有共同的时代局限性。</p><p class="ql-block"> 孙可望就这样在唾沫中死去了。 封王达八年之久,拥兵十余万众,权倾一时的他,究竟给后世留下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他留下的唯一遗产就是这座飞檐翘角、红栏黑柱的拱南阁,以及他个人和一个王朝灰飞烟灭、沉甸甸地悲痛记忆。</p><p class="ql-block"> 几百年之后,南明河的波涛依然滚滚东流,拱南阁历经风雨,依然原地挺立。站在它的面前,我情不自禁地久久陷入了沉思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