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八 ) 藩 镇 争 雄

🌲高山

五代政权主要在北方,是当时的正统,一个接一个,不是并列存在。 朱温篡位,建立梁,史称后梁,定都开封府。朱温(梁太祖)称帝后,首先当上中原老大,屠杀了许多唐朝高官,启用那些失意士人,致力减轻赋税,对军队非常严厉,大将战死,所属士卒一律斩首。为了巩固政权,分封福建王王审知为闽王,建立闽国;分封武安军马殷为楚王,建立南楚;封荆南军高季兴荆南节度使,建立南平国;封北方之雄刘守光为燕王,建立桀燕;封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吴越王,建立吴越国;封清海军刘隐为大彭郡王,建立南汉,与之敌对的是:晋、岐、前蜀、吴。经过“柏乡之战”,梁军损失惨重,朱温有意传位养子朱友文,次子朱友珪恼怒,刺杀了朱温,其弟朱友贞(梁末帝)联合天雄军杀了朱友珪,自己上位。公元923年,李存勖率领军队攻破都城,后梁灭亡。 李存勖是少数民族沙陀族人,以光复唐朝为名,在魏州(今四川成都)称帝,灭梁之后,定都洛阳,史称后唐。第二年吞并岐国,第三年消灭前蜀,至此,李存勖(后唐庄宗),以为基业稳固,开始不务政事,加上刘皇后干预朝政,贪婪爱财,以致克扣军饷,移作他用,引起兵变。李嗣源(后唐明宗),深受部众地拥护,夺得帝位,他诛除宦官,撤销冗余机构,建立财政机构,关心百姓饥苦,被称为明君。年老时,国政进入内乱,儿子李从荣夺位被杀,幼子李从厚(闵皇帝)继位,不到五个月,被节度使李从珂以清君侧为由,杀人洛阳,自己称帝。李存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满李从珂(后唐末宗)的所作所为,借契丹的力量,在太原建国号晋,史称后晋,几年后,后晋军队攻入洛阳,后唐灭亡。 石敬瑭(晋高祖)也是沙陀族人,建立后晋称帝,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作为回报,契丹觉得不够,经常威胁,引起将领与百姓强烈不满。侄子石重贵(晋末帝)即位后,决定脱离契丹,斩杀契丹信使,契丹怒火中烧,开始伐晋,前两次各有输赢,到第三次时,后晋重臣杜重威觊觎帝位,投降契丹,旋即,城破后晋灭亡,历二帝,十二年。 这个时候在太原的河东军刘知远(后汉高祖)称帝,建立后汉,收取中原地盘,降服杜重威,国力有所增强。刘承佑(后汉隐帝)继位后,猜忌辅国大臣,平叛有功的郭威,郭威在众军士地拥护下,公元951年称帝,建国周,史称后周,后汉灭亡。 郭威(后周太祖)建国后,剪除若干苛政,厉行节约,国势有所好转。刘知远的弟弟河东军刘崇,得到郭威称帝的消息,立马自立为帝,建国北汉,伺机伐周。郭威养子柴荣(后周世宗)继位后,刘崇联合辽将杨衮攻打后周,经过“高平之战”,击溃联军。柴荣改革军事制度,精简中央禁军,振兴经济,达到政治清明,先后击溃后蜀、南唐。他为了一统天下,确立三十年目标: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过了不久,柴荣去世,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禁军领袖赵匡胤在开封发生“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周消亡。 十国政权主要在南方,只有北汉在北方,这些政权几乎是并存的。 他们之间互相杀伐,争斗不息。被后唐消灭的有: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建立的岐国,四川节度使王建创建的前蜀,北方之雄刘守光建立的桀燕。被南唐消灭的有:武安军马殷建立的楚国,福建王王审知建立的闽国,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建立的南吴。赵匡胤接帝位后消灭了: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建立的后蜀,刘崇建立的北汉,李昪建立的南唐,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建立的吴越国,清海军刘隐建立的南汉,荆南军高季兴建立的南平国,闽南的清源军势力,湖南的静江军武平政权,进入宋、辽对峙时期。 五代十国中,除了十国还有其他割据政权。这个时期,各个割据政权政治制度大体沿袭唐朝制度,军队组织上有变动,各政权为了争夺地盘,强征兵丁,有的政权规定:年龄在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男子,自带军粮从军。如果战争打响,不论男女,均作民丁,从事运输。农业上,因为战乱,人口流动,田园荒芜,注重农业的藩镇国,粮食、茶叶、丝绸、棉花等比较兴盛。雕版印刷在民间开始流行,南唐后主,命工匠制成一种质地优良的“澄心堂纸”。陶艺上民窑与官窑分道扬镳,制窑技术远播国外。科技上原地踏步,文化上,词是重要发展时期,绘画上,著名的有擅长山水方面的荆诺、关仝;擅长水墨方面的董源、巨然;擅长珍禽水鸟方面的黄筌、徐熙,留下珍品的是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众多政权割据的一段历史,虽然这些政权中有几个政权实力比较强大,但是没有能力控制整个国家,只能属于藩镇型的朝廷。中原的内乱,给契丹建立辽朝带来有利时机,有的政权为了生存,依附契丹;有的政权为了达到目的,联合契丹;有的政权为了利益,称臣契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就是真实写照。由于战乱频繁徭役沉重,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只有战乱较少的政权,注意经济的发展,成为江南富庶之地。赵匡胤夺取帝位之后,将会怎么样统治中国,老百姓能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本人1982年毕业于义乌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