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作文谈做医生

子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悟“本手”智慧,做“妙手”医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李东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每年高考作文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是“材料作文”,要求考生用三个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作为文题的素材写一篇作文。临床医生对这三个词,并不陌生,尤其是“妙手”一直是人们称赞好医生的常用的词汇。并且,成为“妙手回春的再世华佗”也是莘莘医学学子毕生追求最高的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围棋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们所喜欢的一种高雅的智力运动,更是现代人们十分喜爱的一种体育竞技项目。学习围棋要求从“本手”开始,基本功扎实了,才能下出对杀、巧活、收官等“妙手”,否则,难免下出昏招、错招、败招等“俗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为医如下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目标,俗手要谨防!所谓本手是指一个行业或专业领域的前人总结的知识经验,在医学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在临床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下来的临床经验。对于年轻医生来讲,沉下心来,做好本手工作,至关重要。急于求成,“弯道超车”打不牢临床基本功的“妙手”,最后都会掉进前人掉进过或避开过的坑。一个医生如何才能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实现达到妙手的境界呢?这是每一位医生都应该思考和终身追求的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做好本手 成就妙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围棋中有“善弈者通盘无妙手”之说。其意思是:很会下棋的人往往一盘棋很少看到那种奇妙的妙招,出其不意的绝招,但最终赢得一盘棋的胜利。在这方面表现最为典型的是前些年在世界棋坛称霸多年的韩国棋手李昌镐,他16岁就夺得世界冠军,连续15年无人能撼动他的霸主地位。人送雅号“石佛”,形容他下棋时的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样子。他下棋的最大特点,也是让对手最头疼的手法是:不追求“妙手”,每盘只求51%的胜率,俗称“半目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学医、从医虽然不是对弈下棋,但是能在众多的医学人才中脱颖而出,成为能为患者消除病痛,解除痛苦的“仁心妙手”,也应该树立这种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的务实精神。在这个方面有无数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楷模,也有身边的榜样。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被人们尊称为“协和”泰斗,湘雅“轩辕”的我国著名内科学先辈张孝骞院士。张老说:“医学是学共性,而看病是看‘个性’”。 在临床工作中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病人,为患者诊疗,就像是警察破案,不能满足于一次诊断,更不能 “先入为主,成竹在胸” 因为无论医生如何使自己的诊断符合疾病的实际状况,都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某阶段病情的认识。所以,在他接触过的每个病例中,都能“因人制宜”,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个体诊治方案。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鞭策自己每天学习,还要经常亲临患者床边询问病史,了解病情。他主张的学习,不是埋头读书,他告诫学生,不要做只看书的“郎中”,而是要经常下病房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注重临床细节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张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去过北京“协和”院史馆的同志都知道。至今还陈列着张孝骞院士的“三样遗物”,一摞发黄的小本子,一个截短管子的听诊器和一根已经脱了漆的竹拐杖。这些都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在临床工作中践行“本手”,成为一代宗师“妙手”的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谨防“俗手”,志存高手</b></p><p class="ql-block"> “俗手”,在围棋术语里,则是指无特殊创意的围棋下法。从表面上看,俗手与正常下法所差无几,但实际上是错着,是不高明的下法。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虽然医生是人,不是神,在临床工作中,出现“俗手”的情况在所难免,但是,由于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临床工作的性质要求我们,对于能治愈的疾病,能根治的手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此,要将敬畏生命,敬畏职责融入我们的血液中,深入骨子里。力求“万无一疏,万无一失”,最大限度地杜绝“俗手”昏招发生。对于无法治愈的疾病,也要千方百计地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除了终身学习,刻苦钻研,掌握更多、更高、更尖的专业技术外,还要有一个严谨科学的态度及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事,“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决不能视患者的身体为儿戏。作为医生我们要经常换位思考。如果今天躺在病床上的是自己的亲人或自己本人,我会怎么做?我国著名外科学家,心胸外科创始人,原北京阜外医院院长吴英恺院士曾经说过,“临床领域的成才要求,可以概况为两条。一是出色地完成好本职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才会受到患者的信赖;二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学术上要不断提高精益求精,才会受到同行的尊重和尊敬”。我想如果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做好了才能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最大限度地减少“俗手”错招。患者才能得到最安全、最好的治疗,取得最佳的疗效。这是我们作为医生应有的境界。一个艾滋病人这样说:“医生是上帝伸向这个世界的唯一的手”!作为医生我们不应该让每一位患者失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畏新手,渐成能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医学虽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至今我们对人体、对疾病、对于致病因素等的认识知之甚少,远未完善,从而不得不对医学、对自然怀揣虔诚地敬畏和深刻的思考。在医学这个浩如烟海的知识的海洋里,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有无数新技术需要探索、开发和应用。因此,我们在做好“本手”,谨记“俗手”的同时,也不能畏惧退缩,因此束缚了我们对医学未知领域的探索,放弃对新技术、新业务学习、开发和应用,这样的话反而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影响到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要在具有充分科学论证、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总结经验,苦练本领,掌握更多的绝招,走出合乎客观规律的本分,逐渐由新手变老手,由老手到妙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棋如人生,从医如下棋。愿同行们,同事们,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走好人生每一步,下好事业每一手,全身心地投入医学事业中,愿每个人都能成为为患者铲除顽疾,为人民带来安康的仁心妙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李东良周末随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年6月11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