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演《红灯记》的日子

云丽

<p class="ql-block">(1968年的景志萍,当时演样板戏《红灯记》中的李铁梅)</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4年知青郑学勤母亲去农场时的合影。后排右一是张玉琴,左二是郑学勤)</p> <p class="ql-block">1968年春节前夕,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8团5连当农工。为了丰富连队的文化生活,连领导决定赶排样板戏《红灯记》,我在戏中任铁梅的邻居慧莲一角。我至今想起排《红灯记》的日子还记忆犹新。 </p><p class="ql-block">那时排样板戏是政治任务,一点也马虎不得,我们每天除了三顿饭和晚上十点钟后,其余时间都在排戏,虽说累,但情绪高涨,都特别卖力,因为要在30天之内必须登台。 </p><p class="ql-block"> 扮演李玉和的是贾福祥师傅,他还兼任导演,因为他以前在哈尔滨吕剧团做过演员,所以基本功特好,尽管没看过《红灯记》,但他能根据剧本上的剧照导的和我后来在电视上看的中国京剧院演的差别还真不大。问题主要是在服装上,因为囿于当时的环境,服装基本都是自己解决的,我扮慧莲穿的大襟带补丁的夹袄是借本地青年李兰春她妈的。 演铁梅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我们一起去的北京知青景志萍,另一个是本地青年杨翠英,演李奶奶的是北京知青张玉琴。</p><p class="ql-block">主要角色定了以后,贾师傅就先教她们唱,那时农场的广播也没别的,除了毛主席语录歌就是样板戏,耳濡目染,还让我负责提词。我们除了睡觉外,其余时间都与《红灯记》有关,我甚至在梦里都把铁梅的台词大声地喊出来,把一屋子知青都吵醒了,所以学的还是很快的。 </p><p class="ql-block"> 我一共就出场二次,由于老给主角提词,所以一般的唱腔都会唱,再加上演铁梅的两个人个头较高,不少人觉得我演铁梅更合适,据说有人还特意找到连领导,希望让我演铁梅。但我知道,让谁演主角,可能涉及“政治问题”,因为我不是“红五类。”</p><p class="ql-block">我们排练了二十多天就在连队的大食堂里开演了,附近的砖厂和良种站的人也都跑过来看,当时的天气很冷,挤得门都关不上,有些小孩就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看,因为那时的文化生活太单调了,能看到这样一场大戏,对人们来说真是“惊天动地”了。就这样,光在我们连就演了三场,后来我们又到兄弟连队演,为了加强“军民关系”,我们还到周边的农村(东北叫屯子)演,所到之处,那个受欢迎的程度就别提了。</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去合发屯演出,因为人多地方小,只好分二次演,我们也不打一点折扣,在回来的路上,我们都累得睡着了,尽管是在冰天雪地的凌晨,那一天是大年初六。</p> <p class="ql-block">这是2007.12.8.我们40周年聚会时的景志萍。因为糖尿病,已经行走不便,是坐着轮椅参加聚会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7年8月回访农场时看望张玉琴时的照片。因糖尿病综合症,很不幸,她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详情可看云丽2017.8.10.《师徒情……情情相依》的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