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郑营村位于云南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赤瑞湖畔</p><p class="ql-block">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明军平滇后在宝秀镇驻防十二营盘</p><p class="ql-block">郑营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600多年来</p><p class="ql-block">郑营这一村落</p><p class="ql-block">受外来古老军屯文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p><p class="ql-block">逐步积淀形成自身建筑风貌</p><p class="ql-block">以及特有的乡风民俗</p> <p class="ql-block">清新自然的乡村民俗画</p><p class="ql-block">有“云南第一村”的美誉</p><p class="ql-block">1999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p><p class="ql-block">2008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p> <p class="ql-block">为你揭秘</p><p class="ql-block">你不知道的郑营</p> <p class="ql-block">郑营在明洪武年间原名普胜村,系傣族聚居的村子。明初,明军后裔由云南红河州蒙自进入普胜村,傣族被迫迁往元江及西双版纳。郑姓汉族遂将普胜村改名为郑家营。</p><p class="ql-block">洪武中后期,朱元璋推行“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的方略,于是又有数百万江南汉人迁移到云南。这一时期,郑氏一族又有了武姓、陈姓、李姓和张姓等汉人迁入,郑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多姓和谐聚居的大村落。</p> <p class="ql-block">与其说郑营是个村落,不如说它曾是一座完整的小城。如今围墙和炮台虽不见踪影,但各家宗祠和原有三街九巷的古老格局保留了下来。这里的民居建筑,是石屏古城外的又一处“滇南民居建筑博物馆”。一起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陈氏宗祠</p><p class="ql-block">陈氏宗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石屏名士陈鹤亭先生家族的宗祠,始建于1925年,主体建筑群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240平方米,土木结构,青瓦二进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进入祠门,迎面走过石桥,桥下两边是莲花池,意为连年有高升,日日有余庆。桥上有石栏的望柱头上雕刻了“十二生肖”和大象、狮子等吉祥动物,俗称“加减十二生肖”。莲花池的东西面各有楼阁一座,土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三开间,飞檐翘角。七支飞檐似七条青龙扬头傲首,冲向天际,寓意本族弟子奋发有为,如龙飞升。中间两层楼,设有美人靠,斗拱雕刻极为精致。</p> <p class="ql-block">参观陈氏宗祠,人们不禁感慨万千:“古人们的建筑创意何等深刻、精妙,规划设计何等合理得当,这些从千里之外来到云南边疆的工匠们,一如既往地坚守着他们的匠人精神和精湛高超的技艺,在郑营这样一个村落里,打造出可以和当时南京古都官宦人家相媲美的建筑精品。”</p> <p class="ql-block">游人太少,像是为我们开放的专场。</p> <p class="ql-block">陈鹤亭(1874-1931),云南省石屏宝秀郑营村人,清末进士,云南名仕,实业家。主持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临石铁路”即蒙(自)宝(秀)线铁路。</p> <p class="ql-block">铁路丹心</p><p class="ql-block">1912年,以陈鹤亭为首的滇南48位名士上书省督议请修建个碧石铁路,蔡锷准予照办。旋因蔡被袁世凯软禁,未能开工。1914年,滇督唐继尧任命陈鹤亭为个碧石铁路总理,陈将公司改为民营商办,成为全国民营铁路之首创,并果断决定实施轨距为600毫米的寸轨,既扼制了外国势力又节约了民脂民膏。1936年个碧石铁路全线通车,成为中国当时第一条主权最为完整的民营铁路,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p> <p class="ql-block">陈鹤亭年少即聪慧过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15岁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京参加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云南7个应试举人中有3个中进士即袁嘉谷、陈鹤亭、胡商弈。因同籍石屏,史称“石屏末科三进士”。被派往日本考察政治回国后,陈鹤亭曾任湖北天门县令、黄陂县令、宣都知县等职,颇得民心。后曾任黎元洪总统秘书。</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被破坏了</p> <p class="ql-block">陈氏民居</p><p class="ql-block">陈氏民居以陈跃星民居、陈美芝民居、陈载东民居最为著名。其房屋皆为走马转角楼式四合院,坐南朝北,建筑样式多有中西合璧的款式和风格。1999年,陈氏民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陈氏民居不但造型美观,更主要的是能防潮防雨,至今已有近百年的老宅,柱头无水腐之瑕,坚实地支撑着这一院赋予历史内涵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过往的游客无不感叹,流逝的岁月带不走尘封的记忆,历史的尘埃掩不住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木雕</p> <p class="ql-block">再来看看郑氏宗祠</p><p class="ql-block">郑氏宗祠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落于郑营村东头,建筑面积711.42平方米,大门建在高77厘米的石台基上,坐南朝北,由祠门、中殿、正殿、偏殿组成四合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郑氏宗祠总体为土木结构,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风格,为典型的清代宫殿式建筑。两扇大门均用椿木做成,厚实坚固,门口的一对石门枕,被磨得锃亮发光,透出岁月痕迹。大门檐枋雕花斗拱8攒,皆是龙凤鳌鱼。封檐板上雕圆形图案九个,依次为白象卷荷花、鲤鱼跃龙门、犀牛望月、仙猴摘桃、麒麟呈祥、龙马吐珠、仙山蓬莱、狮子啸天和猛虎出山,其余皆为花鸟。这样的选材,凸显出郑氏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憧憬。</p> <p class="ql-block">往里探寻,整座郑氏宗祠的雕刻或金漆彩画,无论选材和布局,还是绘画和雕琢工艺,无一不是传神之笔,由此可间接证明清代光绪年间的精湛工艺堪称登峰造极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郑氏宗祠最精妙的地方就是它的雕刻与金漆彩画。整座宗祠从选材到造型,从图案到雕琢,无一不是传神之笔。宗祠内雕梁画栋、描金绘彩,特别是大门檐枋、正殿屋檐,雕刻的繁复、细腻、精美程度,超过了陈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村内的宗祠、楼阁、学校和典型的民居建筑,集宝塔古刹的巍峨壮观,宫殿寺庙的气宇轩昂,楼阁亭台的玲珑别致,古典园林的幽静淡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特色风貌。</p> <p class="ql-block">花大门</p> <p class="ql-block">郑营当地有一句民谚“对门两翰林,三步五进士,举人满街走,秀才多如狗”说明人才之富集。</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青石板路上,随处可见文人雅士的匾联和提字,保存完好的陈氏宗祠、郑氏宗祠、陈家大宅、司马第等分布其旁。</p> <p class="ql-block">全村有403座四合院,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有28幢。街道是青石路面,民房多是坐南朝北的大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郑营村郑营小学位于村子西北端,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852.83平方米,四合院。始建于1912年,郑营村校门立有“教育先导”横匾。这座校园属古典园林式建筑,为陈鹤亭先生倡办。</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土墙,褪去了色彩的朱门,腐朽的花窗,给人以沧桑的感觉,需要用一种穿越了时空的眼光来透视,来联想曾经有过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