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一年级语文组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如期开展了“人人一节公开课”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一年级语文、数学组部分成员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授课时间安排表</span></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陈秀霞老师给我们展示李白的《静夜思》。陈老师先引导孩子们理解诗题,接着借助课文中的插图结合文本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在教学中陈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的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感。</p> <p class="ql-block"> 符发英老师展示的是《静夜思》一课,符老师开篇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古诗做好铺垫。在教学中,符老师注重孩子们的识字、写字的习惯。课堂中她多次走到孩子身边指导写字的姿势和习惯。孩子们掌握字的笔画、结构较好。同时也能养成自主拼读的好习惯,课堂中还能让孩子们交流识字方法。识字教学落实得很好!</p> <p class="ql-block"> 黄阳莲老师在《端午粽》一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不同形状的粽子和龙舟。充分渲染了节日氛围,虽然端午节还没到,却能唤起孩子们的回忆,孩子们都能说出端午节的一些主要活动来。从而很好的培养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 陈文旋老师在执教《端午粽》一课时,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端午节的了解。课前就收集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了孩子对本文的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p> <p class="ql-block"> 教学《端午粽》一课,麦贤惠老师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先识字,再学文。麦老师通过引导孩子观看动态笔画、书空、示范书写、描红和临写等方法来落实书写环节。通过自主拼读、赛读、分组读和反馈矫正等方法来读准本课生字。学习课文主要通过观看包粽子视频,加深对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的认识。<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读促解,结合图文帮助孩子们了解</span>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和习俗的热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 麦老师的识字教学片段</p> <p class="ql-block"> 唐丽老师根据课题《夜色》引导孩子们思考以前的我和晚上散步后的我有什么变化。通过不同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情感来引导孩子们读出不同的语气。拓展阶段能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说出自己认为胆小或勇敢的事。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氛围活跃。</p> <p class="ql-block"> 符英卿老师通过猜谜导入引出课题《彩虹》,接着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采用以读促解,理解关键词句的方法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p> <p class="ql-block"> 符彦琴老师教学《彩虹》一课时,善于借助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较透彻。</p><p class="ql-block">板书:</p><p class="ql-block">洒水——下雨——浇田</p><p class="ql-block">镜子——月亮——照你梳头</p><p class="ql-block"> 秋千——荡来荡去——飘呀飘的——彩云</p> <p class="ql-block"> 朱佳佳老师特别关注词句的引导。课中通过学生自主找动词,做一做动作来体会小作者的天真。通过ABAC式结构词语的练习来积累学生的词汇量。通过读好文中的3个反问句体会关爱家人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课后积极研讨的老师们不断钻研适合的教法和学法。</p> <p class="ql-block"> 本次人人公开课活动,通过备课、上课、听课、反思和研讨等环节,为老师们搭建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交流学习的平台。有效的促进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