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的父亲诞辰100周年。父亲已离开我们48年了,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是父亲的音容笑貌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可磨灭。</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王润成,1922年7月出生在山西省吕梁交口县温泉乡(原孝义市)火石烟头村,是晋西北的一个边远小山村。父亲生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1938年5月,未满15岁的他就参加八路军,成为一名革命军人。194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火硝烟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他的一生是戎马的一生,光荣的一生。</p> 父亲的战斗经历 <p class="ql-block"> 我小的时候听父亲讲过很多战斗的故事,但由于我那时候年纪小,对很多都没有太多的记忆。但是抗日战争中两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拼刺刀</p><p class="ql-block"> 据父亲回忆每一次战斗,与日本鬼子拼刺刀。那是你死我活,惊心动魄的场景。战友的牺牲与对方的死亡,对所有参加战斗的战士来说都造成了很大的刺激,战斗结束后,很多人甚至于几天都无法进食。</p><p class="ql-block"> 一觉醒来惊出一身冷汗</p><p class="ql-block"> 听父亲讲,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敌人的大规模扫荡,越来越凶。部队也是与敌人不断周旋,战士们都特别疲备。有一天夜里他们的部队在野外就地休息。就在天刚麻麻亮时,发现与敌人几乎睡在了一起,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趁敌人未发现时,他们都悄悄地撤离了那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 太岳纵队一分区政治部军法处特务连1945年2月在山西沁源下安居村的照片。我的父亲第二排(左一)。</p> <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1月父亲从太岳纵队一分区政治部看守班班长,调到一分区新9团6连任党支部书记。该团于1947年7月改编为太岳军区第18分区第42团,到1948年8月15日正式改编为华北军区第1兵团第15纵队43旅128团,正式列入全国野战军序列。</p><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父亲于1947年3月起担任42团4连副指导员、指导员,第128团4连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据父亲的回忆记载, 1947年3月参加了平遥的金庄战斗,4月参加了乡宁、浦县战斗,6月参加了平遥石渠头夏收保卫战。父亲在这次战斗中负伤。</p><p class="ql-block"> 伤愈后, 1948年春父亲跟随部队,参加了由徐向前元帅指挥的著名的临汾攻坚战。解放了临汾。随即部队继续北上参加了晋中战役。攻占了吴城店、张兰镇、北沙子并随即拿下全战役具有决定意义的董村阻击战。</p><p class="ql-block"> 在董村阻击战中,阎锡山令赵承绶集团以九个团兵力在飞机、大炮、装甲车掩护下,企图打通通往太原的咽喉董村,敌人轮番进攻三昼夜,父亲所在部队与友邻部队配合击退敌人多次攻击,杀伤敌人千余人,坚守了阵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并协同兄弟部队在小常一带歼敌十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部队受到徐帅的嘉奖。</p><p class="ql-block"> 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继续参加解放太原的战役。在此期间1949年3月1日,第15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隶属第十八兵团。62军共有184师、185师、186师三个师。在榆次的聂店镇隆重地举行了命名典礼大会。</p><p class="ql-block"> 父亲所在的部队由15纵队43旅128团改为第62军184师551团。184师共有550团(127团)、551团(128团)、552(129团)三个团。</p> <p class="ql-block"> 太原战役打响,15纵队及友邻部队奉命向太原外围制高点东山方向进攻,打开通往太原的重要通道。东山是太行山脉的中段,地势高处300多米。是太原城的天然屏障。站在东山顶端太原城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部队首先进攻拿下了最外围的石嘴子,歼灭罕山之敌。在夺取外围后,部队继续向内线攻击。而挡在太原外围的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等四个要塞。其中淖马要塞离太原仅5公里,是距太原城最近的四大要塞之一,是攻城之主要障碍,夺取后即可居高临下直逼城垣。是攻城之重要进攻出发位置。所以,夺取淖马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兵团令10月26日16时,同时发起战斗。 129团于10月22日夜首先夺取了石儿梁后,25日该团再次夺取了二0七阵地,以保证纵队部队攻击淖马阵地侧翼安全。同日晚父亲所在的128团又占领主阵地东北约800公尺敌人的警戒阵地黑疙嘴,作好进攻淖马主阵地的各项战斗准备。</p><p class="ql-block"> 由于部队对攻夺淖马要塞的政治动员 工作做得非常认真,使干部战士透彻了解到我部夺取淖马要塞对攻克太原城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并号召全体指战员在攻克淖马要塞中立功。</p><p class="ql-block"> 1948年10月26日16时半,128团第一、二营,分两路同时向淖马二0一、二0二阵地发起攻击,三营为二梯队。战斗一发起,攻击动作迅速突然,炮火打得准确猛烈,敌人还未清醒,我突击队已到敌前沿。</p><p class="ql-block"> 由于128团第二营战前准备充分,父亲为二营4连指导员。营长亲率突击队,所有干部隐蔽接近敌阵地,选择团指挥所前600公尺处的小山头为进攻出发地,大大缩短了前进距离,一举突破敌前沿,迅速占领了敌二0二阵地。我部以二0二阵地为依托,协同一营攻夺二0一阵地。这时一营伤亡过半,突击队仅乘5人。三营营长亲率三营突击队迅速突破敌前沿,向二0一阵地纵深发展。</p><p class="ql-block"> 127团一个连也赶到增援,战斗至27日8时,歼敌600余人。至此,敌人的淖马要塞阵地为我纵队全部占领。</p> <p class="ql-block"> 夺取淖马阵地</p> <p class="ql-block"> 与兄弟团一起,全体官兵浴血奋战,在部队伤亡严重的情况下,反复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最终守住了阵地。</p><p class="ql-block"> 128团完成攻占淖马任务后,旅部命令127团坚守,巩固已占领的淖马要塞。</p><p class="ql-block"> 28日上午,敌四十一师配合八总队共2000余人,乘我部立足未稳,在强烈炮火掩护下,向淖马阵地反扑。我部所筑的临时工事全部被敌摧毁,乃以敌尸体做掩体进行战斗。敌一天之内数次反扑,均被击退。127团七连正面堑壕的火力点均被摧毁,敌我反复争夺,前沿战斗十分激烈,阵地内指战员们英勇杀敌,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到处都是“人在阵地在”的呐喊声,将敌人歼灭在阵地内。当日14时,敌一部依托左前方小高地,从我阵地西南角突入七八十人,进至我127团三营预备阵地。在此紧急情况下,127团8连,主动向敌发起反冲击,将突入之敌击退。同时,我部全纵队的炮火40余门,加上左右友邻的炮火支援,形成火海,敌后续部队遭到严重杀伤。两天战斗,敌总攻我部8次,反扑11次,均被我部击退。敌死伤惨重,遗尸遍野。我部伤亡百余人。31日,127团4连袭占主阵地左侧高地及右侧的小碉,守敌溃退。同时44旅攻战了观家峪、上庄,保证了淖马主阵地侧翼的安全并得以巩固。</p><p class="ql-block"> 淖马战斗防御中,127团英勇顽强,坚守与反冲锋结合。</p><p class="ql-block"> 攻守淖马要塞的战斗,从1948年10月26日到11月12日共18天。在18天的战斗中,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和支援下,共计消灭阎锡山的第八总队,干训大队,第二总队,四十师一团二营、三团三营,六十九师五连,七十一师炮连,蒋介石的三十师八十团全部、八十一团全部。被打垮的敌人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 由于攻得勇猛,守得顽强,最终取得了攻占和坚守淖马主阵地的胜利。旅党委慰问,纵队党委嘉奖,并荣获了兵团首长的通令嘉奖和获得了“能攻能守,天下无敌手”的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 太原淖马阵地</p> <p class="ql-block"> 太原解放后,同年4月第十八兵团调归彭德怀元帅指挥的第一野战军(前身为西北野战军),执行解放大西北的任务。沿同蒲路向西,中旬进抵西安。然后继续向西北挺进。继续向西,到达甘肃天水待命。同年7、8月,第62军参加了扶眉战役和解放兰州的战斗,解放了宝鸡、兰州,同时追歼西北马家军至青海西宁,将其全歼。报了马匪残忍杀害西路军的一箭之仇。</p> <p class="ql-block"> 同年9月23日部队回归第18兵团建制。10月奉命南下,解放甘南岷县。同年11月,第62军所属3个师及新编独立师随兵团调归刘邓贺指挥的第二野战军(西南军区建制),执行解放大西南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同年12月初,第62军跟随贺龙元帅兵分两路南下。翻越秦岭、岷山向大西南进军。青川、江油、绵竹、什邡、灌县(都江堰)等相继解放。部队似如破竹,直捣成都。随后成都和平解放。</p> <p class="ql-block"> 第62军军长刘忠</p> <p class="ql-block"> 翻越秦岭</p> <p class="ql-block"> 1950年初,第62军奉命解放西康省。 185师解放雅安,186师解放康定。184师作为解放西昌的主攻部队,在川西的温江休整后,于1950年3月12日由温江出发,向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西昌进军。渡过大渡河向南,与从云南出发渡过金沙江向北的第15军44师两路夹击,直抵西昌。</p> <p class="ql-block"> 184师作为西昌战役主攻部队,兵分三路向西昌城及外围挺进。过大渡河、翻越小相岭。</p> <p class="ql-block"> 父亲所在的551团经雅安、荥经,向安顺、冕宁、泸沽地区前进,追歼残敌。扫清西昌外围,同时切断敌军向西藏的退路。 </p><p class="ql-block"> 第十五军44师于1950年3月27日首先攻入西昌城,西昌解放。父亲所在的第62军184师于1950年4月3日进驻西昌,同时由184师正式组建成立西昌军分区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15军44师与第62军184师互赠锦旗</p> <p class="ql-block"> 第62军184师与第15军44师互赠锦旗</p> <p class="ql-block"> 西昌解放后184师又继续参加了西昌剿匪的战斗。在近一年的战斗中,大小战斗数百次,歼灭土匪3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从解放西昌的战役打响到剿匪结束,在一年多的战斗中184师共有552团团长周培成、550团1营营长史贤德等964名指战员英勇壮烈牺牲。</p> 父亲的成长经历 <p class="ql-block"> 父亲(第二排右一)和他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父亲笔记里记载,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育有4个子女,父亲排行老二。一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如遇天灾时,还要添加榆树皮充饥。14岁那年(1937年)有机会为红军送粮,父亲就想加入部队。但是我的奶奶那舍得让年幼的儿子离家参军。第二年15岁时,再次为八路军送粮,父亲在爷爷的支持下,于1938年5月正式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革命军人。</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里逐步接受了新思想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于1942年6月25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泌原县中峪店村)</p> <p class="ql-block"> 1942年7月8日正式加入朱德青年队。誓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到底。</p> <p class="ql-block"> 1943年4月在太岳纵队一分区(决一旅)获得模范青年奖章。</p> <p class="ql-block"> 父亲于1948年9月在华北兵团第15纵队43旅教导队荣立二等功一次。</p> <p class="ql-block"> 解放太原光荣参战证书</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12日</p> <p class="ql-block"> 解放太原光荣参战证书</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12日</p> <p class="ql-block"> 华北解放纪念证书</p> <p class="ql-block"> 华北解放纪念证书</p> <p class="ql-block"> 华北解放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解放大西北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解放大西南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中央慰问团纪念奖章</p> <p class="ql-block"> 1949年解放军的贺年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第62军印制</p> <p class="ql-block"> 1949年解放军的贺年明信片</p><p class="ql-block"> 第62军印制</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又参加了学文化的速成小学学习。</p> <p class="ql-block"> 1953年西康军区学习文化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 1953年在西康军区学文化,没有读过书的他,父亲深知学习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学习特别的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荣立三等功一次。</p> <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任西昌军分区德昌警卫营副教导员。</p><p class="ql-block"> 1952年7月任西康军区西昌公安大队教导员。</p><p class="ql-block"> 1957年2月任西昌军分区独立团副政委。</p><p class="ql-block"> 1963年,父亲因病,经组织批准离职休养。后进入四川省军区温江干休所。</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成长离不开部队和首长的培养和教育,而对他影响最深最大的就是他的老上级和入党介绍人周培成叔叔。周培成叔叔是在西昌解放后在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最高指挥员。牺牲时任552团团长。时年32岁。</p> 父亲的战友情及人品和亲情 <p class="ql-block"> 生死战友情</p><p class="ql-block"> 在我小的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几位叔叔,他们一见面就举起右手一拳打在对方的左肩上“你还活着”,然后就紧紧地相拥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还不太清楚和了解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战友情谊。长大了才慢慢地有所感悟,尤其是看了和听了父辈们的故事才有所理解。</p> <p class="ql-block"> 1953年184师部分战友在雅安合影(父亲后排左二)</p> <p class="ql-block"> 一封信</p><p class="ql-block"> 父亲他们的部队到西南后,因为战事和工作的需要,战友们又各自都随所在的部队调到了不同的地方。又是相隔了很多年,但是他们都在关注战友们的情况,并相互牵挂着比此。</p><p class="ql-block"> 第62军184师550、551团于1951年2月调华北军区,先后抵达河北定县,秦皇岛担负海防任务,待命入朝。551团后改为工兵第26团,后为总装备部第21试验训练基地工程兵建筑第124团。550团调入69军28师。552团于1952年5月改编为公安第21团。</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于1973年11月3日写给石家庄的老战友王来宝叔叔的一封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战友王来宝叔叔的全家福照片。王来宝叔叔离休后在石家庄军分区干休所。</p> <p class="ql-block"> 骑马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据我母亲和叔叔们的讲述和回忆,西昌刚解放不久,各县都有驻军,有需要视察和对接的工作,尤其是到较远的木里、盐源等地,那时都只有骑马过去,来回骑马需要几天或更长的时间。父亲都主动要求带队去。这时西昌分区政治部都要派出干事陪同。在去和回的路上父亲总是将马让给这些干事多骑一会。所以,这些叔叔都说就愿意和我的父亲出差。很多年后叔叔们都还记得这件事。</p> <p class="ql-block"> 当年西昌军分区政治部部分干事</p> <p class="ql-block"> 回家探亲</p><p class="ql-block"> 父亲自从参军后由于战争的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回家。解放后又因为工作的原因,只是到了50年代末才第一次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和看望父母,那时已是离家20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说忠孝不能两全。</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回山西老家时与姑姑一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一个馒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听母亲的回忆,在70年代,全中国都在备战。父亲与很多干部一样都已离休,在军区干休所休养。突然有一天,下午五点过接到了部队紧急集合的命令,军令如山,已离休后的父亲立即从家里冲了出去,这时家里的馒头已经蒸好,母亲拿着蒸好的馒头也追了出去,但是父亲执意不要,甚至将母亲的手都掰痛了,馒头还是留在了母亲的手里。很多年后母亲还不时提起此事。</p> <p class="ql-block"> 父亲于1969年到北京,在天安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当饲养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大哥的讲述,我大哥也是在15岁时于1969年12月入伍。到部队后,有一次父亲专程前往部队去看他,了解他在部队的表现和情况。但就在父亲离开后的第二天,连长就将我大哥叫去安排了新的工作,当一名喂猪的饲养员,我大哥问这是为什么时,连长说这是“首长”的命令。为这事大哥还一直耿耿于怀。</p> 父亲的婚姻和家庭 <p class="ql-block"> 西昌解放后,父亲经过组织的介绍和安排与母亲于1953年6月在西昌结为夫妻。我母亲孙林祥,当时在西康省军区司令部机要科任机要员,后调西昌地委机要科工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母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 1970年3月叔叔从山西老家来四川看望兄嫂、家人及到部队看望刚当兵3个多月的大侄子。</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与我们全家的最后一次合影。(1974年夏天)</p> <p class="ql-block"> 父亲:</p><p class="ql-block"> 是一名军人,也是一位普通人,也是一位有情有爱的人。</p><p class="ql-block"> 他是父母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父亲,作为一名军人,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军人的优良作风和使命担当和无私的奉献精神。</p><p class="ql-block"> 父亲已离开我们48年了。多年来我都在一点一滴的还原着,感觉着当年的历史,无数次走进父亲曾经经历过的烽火岁月,寻找着记忆里的蛛丝马迹。</p><p class="ql-block"> 历史每前进一步,都会有一代人归于尘土,世人感叹着一代人终将老去,同时也庆幸总有人正年轻。</p> <p class="ql-block"> 儿:王建忆父亲</p><p class="ql-block"> 写于: 2022年6月11日</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1】父亲的简历回忆笔记</p><p class="ql-block">【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军长刘忠中将回忆录</p><p class="ql-block">【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军史资料</p><p class="ql-block">【4】我军历史上的70个军之:</p><p class="ql-block"> 第60一63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