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子学人生(读《帛书老子注读》之一)

肉宝的姥姥

<p class="ql-block">终于把秦波的《帛书老子注读》看完了。想读这本书,一来是想重读《道德经》— 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读多少遍都不嫌多。二来是好奇,想知道帛书版跟传世版到底有什么区别?</p><p class="ql-block">先说区别吧。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甲、乙两个版本,专家推测比传世版早了大约50—100年,共有数百处不同。有些不同差异很大。</p><p class="ql-block">作者秦波,以帛书甲乙本为底本,参照王弼注本和河上公注本及当代注家的注释,列出帛书版与传世版的139处不同,并按帛书版的篇次,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对帛书版做了详细的注读。</p> <p class="ql-block">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传世版“道可道,非常道”,帛书版为“非恒道”。传世版的“执古之道”,帛书版为“执今之道”。传世版的“道隐无名”,帛书版为“道褒无名”。</p><p class="ql-block">作者说第一个差别是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恒”被改成了“常”。如果把“常”字理解为“恒常”,则恒、常二字无差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者更认可帛书版的“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因传世版的“执古之道”,一下就把道家从“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顺应自然,变成了“拘泥古法,复古为用”的固执守旧。</span></p><p class="ql-block">传世版的“道隐无名”,表示隐藏起来连名字都没有,与“道褒无名”刚好完全相反。“道褒无名”,对道最大的褒扬便是无名无誉,因为任何名誉都不足以加之。隐于无名为极隐,而褒于无名则为极显。好辩证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常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励志进取,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帛书版是“大器免成”。意思是</span>天成之器方为大器,而此等大器都不是人力能造就的,所以如何才能接受“天”的成就,如何才能承接“道”之伟力的塑造,道家总结出只有“自然”。换句话说,自然是最大成。</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到底是重生还是动生?帛书是“浊而静之,徐清。安以重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作者认为这两句是相承相接的关系,奔流的浊水安静下来以后,就会徐徐澄清。万物在安稳沉静的状态下,就会有生机萌发。</p><p class="ql-block">就像种子要种下来不能扰动,往下生根而后才能发芽成长;动物要休息入眠,体松意沉而后才能恢复精力;重症的人要安然静卧,沉心休养而后才能焕发生机。而且“重”,在《道德经》中,与“静”等列,而不是“动”与“静”等列。对应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p><p class="ql-block">&nbsp;而传世版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作者认为加了孰能,句子就成了拥有两个主语的病句,而且把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变成了对行为准则的考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许是传世版的说法太深入人心了吧,我还是喜欢安以动之而徐生。</span></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帛书版的“大赢如绌”是怎么来的呢?甲本是“大赢如㶧”,乙本只剩一个“绌”字了,推为“大赢如绌”。因为古代“出”、“内”二字读音相同,“㶧”字或通“绌”字。“赢”又作获利、超出讲,“绌”意是不足、不够。正好对上了。</p><p class="ql-block">整段话是“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绌。”“大盈”不能满尽,“大成”需要留缺,留出更新发展的空间,居中而左右皆有余地。所以最大的伸展,是看上去还能再伸展一下;最大的灵巧,是看上去还能更灵巧一点;最大的获利,是看上去还能再多得一些。</p><p class="ql-block">老子这是在告诉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持家,追求完美和极致其实是没有必要也是得不到的。无论做什么事还是留有必要的余地,进退自如为好。</p> <p class="ql-block">我特喜欢这句话,“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所以人生百年,一切都不能长久。坏事儿,撑一阵子就过去了。好事儿,高兴一会儿也就算了。</p><p class="ql-block">还有太多的人生大智慧了,比如,故知足之道,恒足矣。祸,福之所依。福,祸之所伏。九层之台坐于赢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慎终若始。有,天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无为而无不为。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可以说举不胜举。我们如果细品写它一本书都不为过啊!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而且温故而知新。</p> <p class="ql-block">老子特别推崇柔。为什么呢?我个人理解,因为柔利他,善下,有力量。</p><p class="ql-block">帛书版是“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而传世版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个人看,不管是有静还是不争,都是水的优点,都利万物。</p><p class="ql-block">还有“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江海的高明之处就是处下而成为天下水流的归处。</p><p class="ql-block">其结果就是“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弱的事物,在天下最坚强的事物上纵横自如,可见柔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老子关于水,关于柔的话还很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知道而且要行动,学会用柔软的身段来顺应大势。</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儒”家相当于“乾”,主张自强不息;“道”家相当于“坤”,主张上善若水,无为不争,一乾一坤才让中国文化得以流传几千年之久而不中断,恐怕这也是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吧。</p><p class="ql-block">读这本书花了我很长时间,但还是非常值。下一篇笔记我还想试着说说道德经里的养生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