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生涯(三)

简翁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的教学生涯(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二、展示与成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我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上过不计其数节公开课、示范课等,比较有印象的有四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1983年下半年,县教研室在东南片(北六、新集、花园、小窑、张湾、三口等六所中学)教研网组织教研活动中,三口中学是东道主,我担任此片的教研组长,副组长是花园中学的潘建华老师。我先后为他们开设了几节示范课和公开课,赢得了好评,一度小有影响。夸张地说,我那时授课的模式就是后来施行的新课标理念。</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后,我和潘建华同事。他说,我那时课上得很“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1986年冬带实习生及在1988年秋校级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我的课获得了同行中的最高评价,由此声誉倍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是1993年9月间,为了调动,我在南化四中试教。</p><p class="ql-block"> 10月的一个星期一下午,我赶到妹妹家后,随即跟妹婿方红到了学校,学校校长不在家,主任让我第二天早上去。次日早上,我见了校长的面,他询问了情况,后说让我准备一下,试教的篇目自选,等星期三上午去。</p><p class="ql-block"> 从学校出来后,我先去了父亲的坟上,而后又去城里,见了几位朋友。就在一来一去的途中,我对试教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构思。待我回到妹妹家,已是下午5点来钟。坐定后,我便起草写教案。而后在临睡前,我又睡在床上重温一下教案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周三)的上午,我再次去南化四中。此时正上第一节课,我便和主任聊了起来,平静一下紧张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那次我选的是说明文《故宫博物院》。之所以选这篇文章,因为我是试教,未免有作秀的味道。条件固然是很高。一是整个课型要完整;二是不管学生学没学过,要让学生有所收获;三是要上出自己的水平、上出自己的个性。而说明文《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要读好这一篇文章,说实在话,学生自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我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读好这篇文章的看法。我在讲课中,还不时地穿插一些小知识,这是我的拿手好戏,也是我的特长。学生被我调动的也不错,气氛甚浓,配合很好。听课的所有老师,不管是带着任务来的,还是来凑热闹的,对我都以极高的评价。后来,我把此课过程,写成一篇短文《说明文的自读需“五抓”》,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的学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是2002年5月间,我去无锡光华私立学校应聘,上的一节公开课,我的感觉很好。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反映也很好,级部领导当即拍板留下我,准备给我两个班的语文,并担任年级教研组长。后来,我却因故未去。</p><p class="ql-block"> 这一节课,上的如此好,既是必然,也属偶然。</p><p class="ql-block"> 说必然,则是我修炼多年的功夫,今天得以展示。</p><p class="ql-block"> 说偶然,是我到光华学校的当天晚上,见到了在光华教书的、我的学生彭玉松。我向他说明的原委,他便把几天来其他应聘老师上课的情况,一一向我做了介绍,并给我看了他的听课笔记,他还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还会要你上这一篇课文。随后,我草草看了一下课外自读课本上冯骥才的散文《感觉》,又草草地做了几行笔记。</p><p class="ql-block"> 次日的上午第二节课时,我才见到级部领导,谈了我的情况后,他问我准备什么时候能上一节课,给大家看看。我说上午第四节吧,下午我还得赶回去。那位领导拿过课本(就是昨天我见到的那种),就上这篇课文吧,你看怎么样?我说听领导的安排吧。他哪里知道我已有准备,随即我就备起课来。不到半个来小时,我就草草写好教案,看了一遍,就和办公室里的老师聊天,其实,这也是在备课(了解学生情况)。</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把此教案收藏在我的文稿中。整个课型的模式,就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的,在整个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不仅了解本篇课文的内容,还学会观察、写作等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在教学中的成绩记载,是微乎其微的,大致如下(校级基本不计):</p><p class="ql-block"> 1.1982年5月,我被灌南县人民政府授予1981年度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这个荣誉,当时对我来说,来的太突然了,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2.1988年10月间(大约时间),我在灌南县第三中学组织的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我对它并没有多少关注,但奠定了我在三中的“名师”地位。</p><p class="ql-block"> 3.1993年12月,我的姓名被收录在《中学骨干教师辞典(语文教师卷)》中,这本书由语文出版社出版,书中介绍了被收录的骨干教师的简历和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绩,并登有照片。</p><p class="ql-block"> 4.1997年8月,我在1997年连云港市“十百千”龙头工程评选活动中被连云港市教育委员会被评为“骨干教师”。这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皇冠”,是我在三中众多的语文教师中,独一无二的。</p><p class="ql-block"> 其次,论文发表、获奖情况:</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论文获奖情况</b></p><p class="ql-block"> 《论为人师表》在市“师德修养”论文评奖中获三等奖(1987.12. 淮阴市教育局教研室)</p><p class="ql-block"> 《论教师的教书育人》在县中小学师德论文评奖中获一等奖(1989.5. 灌南县文教局、教育工会)</p><p class="ql-block"> 《说说家庭教育与儿童诚实品质的培养》在市家教第五次年会中录用、交流(1990.11. 淮阴市少工委)</p><p class="ql-block"> 《试论家庭环境对教育子女的影响》在县家庭教育论文竞赛中获一等奖(1990.11. 灌南县妇联、教育局)</p><p class="ql-block"> 《说说家庭教育与儿童诚实品质的培养》在县家庭教育论文竞赛中获二等奖(1990.11. 灌南县妇联、教育局)</p><p class="ql-block"> 《发挥母亲的作用,加强家教的效果》在县家教论文竞赛中获一等奖(1993.11. 灌南县妇联)</p><p class="ql-block"> 《发挥母亲的作用,加强家教的效果》在市家教论文评比中获鼓励奖(1994.5. 淮阴市家庭教育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语丝(五则)》在全国语文教师“新论语”大赛中获一等奖(1995.6. 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学生作文模仿之我见》在全国语文教师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1996.2. 《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漫说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在县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1996.6. 灌南县教育局教研室)</p><p class="ql-block"> 《漫说学习中的“知”与“行”》在市优秀教育科学论文评比中或成果奖(1996.12 连云港市教育学会)</p><p class="ql-block"> 《漫说学习中的“知”与“行”》在全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征文中获三等奖(1996.12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鲁迅作品的“四美”》在师大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1997.7 山西师范大学《文化与智慧》杂志社)</p><p class="ql-block"> 《鲁迅作品的“四美”》在县1997年“五四杯”论文竞赛中获一等奖(1997.12灌南县教育局教研室)《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市第二届“杏坛杯”中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1998.4 连云港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漫说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在市1998年废优秀教育科学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1998.12 连云港市教育学会)</p><p class="ql-block"> 《三议初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市德育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1999.3 连云港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理论进课堂》在市德育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1999.3 连云港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与人和著])</p><p class="ql-block"> 《谈谈教学中“当堂训练”的练习设计》在县1999年“五四杯”论文评比 中获二等奖(1999.5.4 灌南县教育局教研室)</p><p class="ql-block"> 《课文画中话》在全国第三届“杏坛杯”中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1999.6 全国中语会青年语文教师教研中心)</p><p class="ql-block"> 《初中语文课文的审美教育的职能》在市1999年市中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1999.12 连云港市教委教研室)</p><p class="ql-block"> 《珍惜人生,抒写真情》在市2002年市中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2003.2. 连云港市教委教研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作品发表情况</b></p><p class="ql-block"> 《中学生规范化行为自我完善初探》发表在《学校思想教育》(1991年第五期)</p><p class="ql-block"> 《“开卷有益”说》发表在《文化与智慧》(1993.8~9.)</p><p class="ql-block"> 《说明文自读须“五抓”》发表在《文化与智慧》(1993.12.)</p><p class="ql-block"> 《过暑假毋忘“四个一”》发表在《淮阴教育报》(1995.6.)</p><p class="ql-block"> 《七种最佳思考方法》发表在《文化与智慧》(1995年第七、八期)</p><p class="ql-block"> 《怎样指导学生实验与操作》发表在《淮阴教育报》(1995.12.10)</p><p class="ql-block"> 《诫子书》发表在《小学生语文导报》(1995.4.22)</p><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发表在《读书报》(1995.9.10)</p><p class="ql-block"> 《〈连升三级〉中的寿联》发表在《文化与智慧》(1997.10.)</p><p class="ql-block"> 《鲁迅作品中的“四美”》发表在《文化与智慧》(1997.10)</p><p class="ql-block"> 《中学生规范化行为自我完善初探》选刊在《灌南县教育教学论文集》(灌南县教育局 1993.9.) </p><p class="ql-block"> 《物尽四时•景存八方》选刊在《作文实用技法》(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p><p class="ql-block"> 《漫说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选刊在《当代中等学校教育•优秀论文选》(珠海出版社 1997.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辅导学生获奖或发表</b></p><p class="ql-block"> (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三、失败与思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间进入21世纪。</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问县教研室主任苏明老师:“我能否去灌中教高中?”</p><p class="ql-block"> 他说:“不能。”并给我做了分析:一是你是多年的教干,局里不会放你;二是你已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不一定适应高中语文教学。</p><p class="ql-block"> 可是,命运还是跟我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一张调令还是让我进了灌中,尽管说法有多种多样,至少我是心甘情愿的。</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教学工作中,尽管我做了怎样的努力,总是无济于是,无法重振雄风,大有无颜见江东父老,尴尬、无奈之状,不断袭扰我的心头。</p><p class="ql-block"> 我便不断的自慰、自省。弱点大致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 年龄偏大(进灌中时已有46岁),记忆力减退,况且我多年患有严重的偏头痛,体力也在逐渐衰退;</p><p class="ql-block"> 2. 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全盘生疏,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高考方案一窍不通;</p><p class="ql-block"> 3. 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不甚了解;</p><p class="ql-block"> 4. 工作的重心没有放在教学工作中,是个严重的事务主义者;</p><p class="ql-block"> 5.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重分数、轻能力,我依然是个失败者。</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已无心、更无力重返高中讲台,初中呢?</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我用隶书书写过这样一副联语“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参赛,也是我三十年的自我评介。尽管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但我也不认为我就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因为我追求过,我努力过。我曾不止一次的对我的女儿说过,人无完美之人,但好在于他不断地去追求完美;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一个努力不断地去追求完美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