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再游北京

鑫时空

<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的1985年国庆节期间,利用结婚假期,首次走进北京,游览了故宫博物院、雍和宫、颐和园、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香山、圆明园遗址、苹果园、定陵、长陵,登上了八达岭长城,漫步天安门广场,瞻仰了毛主席遗容,还品尝了全聚德烤鸭……,尽管当时的交通、住宿等条件远不如现在,但留给我的记忆却是美美的。</p><p class="ql-block">2015年7月走呼伦贝尔草原大环线,选择在北京中转,得有机会再次光临北京。三十年后的北京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考虑时间有限,我们选择了之前不曾到过的地方走走看看,包括承德避暑山庄。</p> <p class="ql-block">漫步什刹海↓</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 位于北京城西北隅,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称。景区由前海、后海、西海水域、沿岸名胜古迹和民居民俗生活组成。景区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到新街口北大街,北起北二环,南至平安大街,总面积146.7公顷,是京城内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什刹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两岸依依垂柳掩映着王府、寺观、俺庙和历代名人故居等多达30余座,现仍尚存10几处。如有:恭亲王府、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什刹海边的柳荫街还曾住过十大元帅中的八位。</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乾隆年间为和珅别院,嘉庆年间为成亲王永瑆王府花园,后为光绪父亲醇亲王奕譞府邸花园,清末又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即摄政王府花园。宋庆龄自1963年4月乔迁于此,一直工作、学习和生活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1982年5月29日起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银锭桥,位于西城区什刹海的前海和后海之间的水道上。为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南北横跨在连接两海的细脖处,长12米、宽7米、高8米、跨径5米,有镂空云花栏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因形似银锭故称银锭桥。是什刹海的风景之一,燕京小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银锭桥初建确切年代已无从考证,但从其地理位置看,由后海西端到前海南端只有这一个位置可以架桥通行。</p> <p class="ql-block">“金锭桥”是21世纪初新修筑的汉白玉三孔石桥,位于什刹海东岸的出水口处,万宁桥(地安门桥、后门桥)的西边。它的修筑完全是为了往来行人的方便。</p> <p class="ql-block">站在金锭桥上极目西望,但见什刹海波光潋滟,微风拂来,清新而略带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肺,微波拥来,水声涛涛,岸线蜿蜒,垂柳依依。实在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漫步后海↓</p> <p class="ql-block">在什刹海,每当赤日炎炎的盛夏,正是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竞相吐艳之时。</p> <p class="ql-block">后海最有名的还是各色酒吧。据说沿途有一两百间,传统的、现代的、中西合璧的,小资情结蔓延,慵懒感觉萦绕。</p> <p class="ql-block">后海一带的酒吧都不大,或许空间小可以避免过分的喧闹。即使只是路过,每个酒吧的独特装修风格就足够让你品味一些文化的小细节。</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忙碌一天的人们,凭湖而坐、把酒临风,显得悠然自得、别有情调;爱喝茶的朋友不妨选择清静的“临湖茶室”,一边品茗,一边听着老板的京腔京韵,在茶香中品尝老北京的传统点心,倒也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夜游天安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毛主席纪念堂南边。</p> <p class="ql-block">军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走完呼伦贝尔草原大环线(详见美篇《我的草原梦,呼伦贝尔》)和承德能(详见美篇《畅游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行程,再次回到北京。</p> <p class="ql-block">游览恭亲王府↓</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占地面积6.112公顷。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嘉庆将此宅赐其弟(乾隆第十七子)庆郡王永璘,是为庆王府。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忻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而成为恭亲王府,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恭亲王府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这“蝙蝠”并不是真实的蝙蝠,而形似蝙蝠的建筑。和申想让自己很幸福,便取“福”的谐音字“蝠”,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p> <p class="ql-block">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只硕大的“蝙蝠”。这是一只形似蝙蝠的池塘,名曰“福池”。福池岸边随意错落着假山碎石,而福池周围则栽满了榆树,榆树的果、叶形似铜钱,每当铜钱般的果、叶掉入福池时,预示着财源滚滚。</p> <p class="ql-block">福字碑,位于北京恭王府花园秘云洞内,花园一进门有一个“福”字碑,这个碑上的福字是康熙御笔。恭王府福字碑号称“天下第一福源”。</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蝠池的这块石头可从三面看到不一样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旅游商店里出售的“天下第一福”,价格不菲,但愿能给购买的人带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后罩楼的后檐墙上每开间都设有一窗,上层有形式各异的什锦窗,窗口样式各不相同,有圆形、方形、桃形、石榴形、卷书形、银锭形,还有以蝙蝠、磬和鱼构成的“福庆有余”等图案,窗口砖雕精细、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据导游介绍,和绅家宝物数不胜数,为了记住各类宝物在哪,可谓绞尽脑汁,他给每间屋子都做了记号,那就是每扇窗户的形状都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大戏台</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漫步南锣鼓巷↓</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p> <p class="ql-block">帽儿胡同35号、37号院,曾是郭博勒氏的家,即清末代皇帝溥仪之妻婉容的婚前居所。</p> <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位于地安门以北、鼓楼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呈东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传说住在这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于是城里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了,此街由此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登上鼓楼↓</p> <p class="ql-block">北京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与钟楼组成古代城市的报时台。</p> <p class="ql-block">鼓楼坐北朝南,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通高46.7米。楼身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台上四周围以宇墙。</p> <p class="ql-block">鼓楼上陈列的是依据清嘉庆年间的史料记载仿制的:主鼓一面,鼓高2.40米,鼓面直径1.60米;群鼓二十四面,鼓高1.60米,鼓面直径1.12米。</p> <p class="ql-block">登上钟楼↓</p> <p class="ql-block">钟楼,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在鼓楼北约百米处,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与鼓楼组成古时的报时台。原址为元大都大天寿万宁寺之中心阁。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后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十二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钟楼占地约6000平方米,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通高47.95米。底层基座的四面均有券门,内设75级石阶可上二层的主楼。</p> <p class="ql-block">钟楼的正中立有八角形的钟架,悬挂“大明永乐吉日”铸的大铜钟一口。钟高7.02米,直径3.4米,重63吨,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铜钟,有“钟王”之称。它的钟声悠远绵长,圆润洪亮,在过去北京城尚无高大建筑的时代,可以传播数十里远。</p> <p class="ql-block">远眺鼓楼</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箭楼</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走近鸟巢、水立方↓</p> <p class="ql-block">夜观水立方</p> <p class="ql-block">夜观鸟巢</p> <p class="ql-block">登上天安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登天安门城楼是儿时的梦想,可是三十年前游北京,天安门城楼是不对游客开放的,未能如愿,如今终于圆了梦!</p> <p class="ql-block">远眺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远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远眺军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国旗护卫队驻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