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创意问答】军营趣闻轶事之“鱼水情”

随遇1954

上图为沈阳军区副政委李伯秋少将(1960年晋升) 上下两图为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李伯秋大校(1955年授予)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军营趣闻轶事之“鱼水情”</div><br>鱼水情:是指关系极其亲密,像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的情谊。<br>典出肖华上将的名篇《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之四渡赤水出奇兵:<div><br>横断山,路难行。<br>天如火,水似银。<br>亲人送水来解渴,<br>军民鱼水一家人。<br><br>沈阳军区“前进1971”装甲师合成军事演习,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最重要的大事件。<br><br>为了强化拥政爱民意识,搞好军民团结,沈阳军区副政委李伯秋少将亲自下通知,要求所有团一级单位的电影组,全部奔赴草原深处的蒙古包,为老百姓放电影。坦克3师文工团会同有条件的所属团一级战士业余演出队,要举行军民联欢文艺晚会,慰问军演驻地的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br></div> <p class="ql-block">总参303分队代表的是步兵343团,自然也不例外。电影组长任盾,特意从军内电影发行渠道调来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和彩色故事片《海鹰》,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八个样板戏只有《智取威虎山》拍摄完毕,已在1970年10月全国公映了。一年以后拿到科尔沁草原放映,蒙族同胞还是第一次看到,新鲜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的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让观众有些审美疲劳了。王心刚和王晓棠主演的《海鹰》,让观众重新找回来了“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温馨记忆。</p> 特别是步兵343团特务连战士业余演出队(警卫排长张志诚、警卫2班战士曲广泽、蔡文明、管恩良)表演的手风琴四重奏《打虎上山》和总参303分队表演的京剧舞蹈《乘胜进军》让坦克3师专业的文艺兵“刮目相看”。<br><br>京剧舞蹈《乘胜进军》选自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开场亮相舞蹈。由电影组长任盾翻录的、原汁原味的音乐,上场的18名侦察兵,把捕俘擒拿摔打格斗的技术,融进京剧舞蹈的新鲜元素,别具一格的“京剧范儿”,让演过全本《沙家浜》的坦克3师文工团,暗自称奇。<br><br>我们的压箱底儿的老节目《毛主席语录板》和坦克9团7连表演的队列枪杆诗《兵锋》,也让坦克3师文工团的创编人员,眼前一亮。<br> 最专业、最抢眼、最受宠的非坦克3师文工团莫属。他们深入草原腹地,连续组织了多场军民联欢晚会,比刚结束6天(8月18日召开)的“那达慕大会”还热闹。<div><br></div><div>那时的坦克3师文工团比吉林省军区文工团更胜一筹,表演的节目都是复制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成名作品,如,</div><div><br></div><div>小舞剧《行军路上》、</div><div>藏族舞蹈《雪山上的好门巴》、</div><div>傣族舞剧《送粮路上》、</div><div>彝族舞剧《雪中送炭》、</div><div>男女生二重唱《各族人民歌唱毛主席》、</div><div>民乐合奏《丰收锣鼓》等。</div>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军野营拉练训练都是住在老百姓家,所以制式的军用帐篷很少见。<div><br></div><div>坦克3师参加“前进1971”合成军事演习,制式军用帐篷配发的层级很高,除去通信部门的值班电台,一律都限制在团级以上的军政主官。<br><br>科尔沁草原几十里不见一处蒙古包,参加军演的官兵不分男女,不分兵种,一律用</div><div>自带竹竿支马架,</div><div>取出雨布两边搭,</div><div>自制的简易帐篷就算齐活了。<br><br>草原干燥,沙滩铺草;<br>打开背包,正好睡觉。</div> 科尔沁草原早晚温差大,上半夜值班的哨兵叫“小哨”,微风徐徐,夜色茫茫,还真有点儿诗情画意。<div><br></div><div>下半夜值班的哨兵叫“大哨”,冷风瑟瑟,狼嚎呜呜,加上敌特安放的定时信号弹,红绿相间,此起彼伏,没见过阵仗的新兵自然是“不寒而栗”,何况下半夜早就降温了。<br><br>在科尔沁草原适应性训练的这20天,总参303分队的30名官兵(包括通信员、卫生员),在三个不同的执勤点上,却有一个共同的切身体会:</div><div>坦克3师好像不是来军演的,更像是来过年的。<br></div> 通辽县(1969年通辽县所属哲里木盟,归吉林省管辖)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对演习部队官兵,给予了极大地关怀和支持。<div><br></div><div>文革期间全国的副食品供应都十分紧缺,“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最高指示,“四促”也没能解决“一闹”(闹派性)的老大难问题。老百姓是,<br><br>端起饭碗没肉,清汤寡水没油;<br>萝卜白菜土豆,一日三餐窝头。</div> 通辽县革委会煞费苦心调集了大批牛羊肉,分文不挣(不是分文不取)向演习部队敞开供应。牛羊肉一个价0.42元/斤。<br><br>坦克兵本来伙食费就高,这一下可好,连与连之间的伙食争着、抢着、比着,变着法的做。<br>吃肉长肉,坦克兵平均体重增加了3斤。<br><br>伙食好带来了一个附加值,就是野营驻地周边的野狼,半夜三更再也不呜呜地嚎叫了。<div><br></div><div>原来是连队炊事班把厨余垃圾和残汤剩饭,随便往驻地附近一倒,烈日晒,热风吹,沙滩烘,羊排骨、牛棒骨都成了野狼的美味佳肴。</div><div><br></div><div>野狼是群居群猎的动物,嚎叫是伏击和偷袭的联络信号。<br>闻着味都来了,你还联络个啥?<br>吃着香撑饱了,你还嚎叫个啥?</div> 也有吃肥了,却跑瘦了的,那就是总参303分队的官兵。集“先期兵调”、“军演导调”、“文艺调演”于一身的我们,伙食费每天补助0.2元,还不够“塞牙缝”的。<br><br>坐在长江750后座的我最惨了,屁股都磨烂了,还要上台表演京剧舞蹈和队列歌表演中的毽子小翻+直体后空翻+侧空翻。<br><br>不过走在通辽县火车站的南顺大街上,会有老百姓能认出我来:会翻跟斗的小战士,原来像个大姑娘啊!<br><br>请问:读者美友,上世纪70年代的军民鱼水情会让你感动吗?<br>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