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登南五台</p> <p class="ql-block"> 南五台与翠华山齐名,是西安秦岭北麓最早开发的旅游名胜之地。翠华山我去过多次,却不知为何阴差阳错,直到人生暮年还没有踏足南五台,而且不止是我,家人们也几乎都没去过。今年五一假期,外甥女和女婿牵头,约大家同登南五台,自然引得众人欢欣响应。</p><p class="ql-block"> 第一、第二天都没预约上,还好五月二日购票成功。一大早外甥女婿开车前来接上我们,一路向南。避开导航上显示的高度拥堵的高速公路,我们从长安老街穿城而过,一个多小时已抵达山脚。外甥女婿说,他的一个同事就住在山下村子里,约我们将车停到他家,否则今天景区停车场可能爆满。在村口,同事已骑着摩托车翘首以待了。他在前面引路,我们顺利进村,在村道上停妥了车,先进同事家小院喝茶小歇。这是个不大的院落,有上下两层楼。一家三代人,两儿一女,都已结婚生子。老父亲跟长子在高陵的陕汽看娃,母亲随次子在山西一煤矿一起生活帮助带娃。女儿也已出嫁。这院子平时是空的,周末时老父亲会回来住两天,收收停车费什么的。遇到大节庆一家人才回来团聚。今天几代人一起又迎来客人,小院欢声笑语,儿童绕膝,一片祥和之气。</p><p class="ql-block"> 同事叫我们抓紧上山,今天游客多,不敢耽搁。没想到同事竟要亲自陪我们上山,还给我们背了煮鸡蛋和矿泉水,做人做到这般心诚的委实不多,深感自愧不如,也是外甥女婿人缘好,平时为下了人吧。憨厚的同事名叫麦芒,名字有趣又好记,因他生于六月麦熟之季。然后大家不约而同想知道他兄弟叫啥,却是完全没有联系的一个名字。</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私人博物馆关中民俗博物馆就在村旁,不过那得专门花一天时间来逛。麦芒弟弟开车送我们到达山门,只见长长的队伍已绕广场好几圈,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喊着:没有预约的游客请返回,择日再来!声声烘托出火热的气氛。麦芒弟弟认识工作人员,让我们免去了排队之苦,麦芒又替大家买了景交车票,实在让人过意不去。</p><p class="ql-block"> 景交车大多是灵巧的中巴,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跑得飞快,只在错车时才减速让行。司机小伙子格外兴奋,说沾了疫情的光,南五台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火爆现象。他说他在这里生活了20年,从没见过这么多的游客。也是,因为五一节不出省、不离市的政策,西安上千万市民就只能集中到城市周边的景区游玩啦。反倒是那些以接待外地游客为主的著名景点十分冷清。司机说:听说兵马俑博物馆里俑比游客多。说得乘客都笑了,转而一想又觉心酸。司机特别强调:我们把隔壁的翠华山景区都干翻了!可见常年来翠华山都压南五台一头,今次的胜果特别让他们骄傲!司机介绍,南五台工作日每天最多有一两千游客,节假日三四千,疫情期间景区关闭,而这个五一假期,在预约限流的情况下,每日游客都达到了两万。说实话,我平时最烦景点里人山人海,看得到人望不见景。可在经历了数轮封控后,我倒乐见人潮汹涌的景象,这热腾腾的人气、这浓浓的烟火气有着神奇的抚慰人心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要说对这座大山的熟悉程度,司机在麦芒面前可是小巫见大巫了。麦芒告诉我们这山路是他父亲他们一锹一镐修筑起来的,哪片地方是他母亲摆摊卖小吃的场所,哪片林子是他儿时和小伙伴们的游乐场⋯⋯他指指点点,如数家珍,到处都有回忆,有故事。至今村民们早上还可以免费入山晨练、散步,整座大山都是他们的后花园!你就说羡慕不羡慕!</p> <p class="ql-block"> 下了景交车就要开始爬山了。南五台可比翠华山陡峭多了,石阶又长又陡。幸好游客众多,挤满了石道,那陡也显不大出来,否则说不定就望而怯步了。闷头跟着人流往上走,眼里只能看前面人的脊背,想停下歇歇也找不到落脚处。就这样不怕慢就怕站地随波逐流,也登上了不少的陡坡。奇怪的是平时最年长体弱需人照顾的丈夫,今天却表现神勇,每每把其他人拉下一大段路,在前方以逸待劳地笑等我们。看来今春以来每周一山的活动产生了奇效!</p> <p class="ql-block"> 南五台的名气仅止于西安市,而山西有座同名的五台山则驰名全国。那座山因有五座形似平台的山峰得名,更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南五台名称的来历与五台山近似,也有五座山峰,也是一个寺庙众多的佛教之山,这一点与以地质地貌景观著称的翠华山不同。据说南五台有记载以来曾有过数百座寺庙,至今仍留数座,香火不断。大小不一的寺院,分布在各个台上,布局有序,建造精巧,给大青山点晴添彩,南五台于是有了仙气、灵气、人气。对于游客来说,爬一段陡峭山路,得以进到一座寺庙中参观游览,也可稍作休息,整装再出发。</p> <p class="ql-block"> 南五台有数条岔路,通向不同的台。每座山峰都攀登艰难,幸有麦芒这个出色的向导,一路带我们直奔最高、最精华的景点:灵应台。登上山巅,眼前豁然开朗,一派一览众山小的景象。远处辽阔的关中大平原披着薄雾,将熟未熟的麦子将大地染成灰绿色,一片苍苍茫茫。丈夫说:在秦岭众山中,南五台是俯瞰八百里秦川的最佳地点。</p><p class="ql-block"> 麦芒手指山下,介绍说那一片关中特色建筑就是关中民俗博物馆。再远些的建设整齐的村庄是移民村,住的都是扶贫工程中从秦岭深山中迁出的山民。山腰中的一片水域是著名的石砭峪水库,如今成了西安市的水源地,不再对游客开放。那一小片平地上原来盖了几座别墅,在秦岭保卫战中被拆除复绿⋯⋯在麦芒的指点下,大山上下的历史与现状一一呈现眼前。他还告诉我们那一座小屋中住着一位隐士。一般人只在文学或影视作品中才能见到古代隐士,但其实现代社会中也有隐士存在,钟南山就是隐士们最喜欢的归隐之地,据说现有五千余名隐士藏于大山的褶皱之中。很难想象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在法律管辖的边缘地带,他们是如何生存的!这就是隐士的神秘之处吧!中国古语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我觉得这基本是一句诡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五台的五座山峰都陡峭峻拔,尤以灵应台为最。山顶的平台面积有限,寺庙规模不算大。好在它立于山峰之巅,凭借山势,显得格外耀眼壮观。我突然想起一周前在翠华山十八盘上,突见对面高山之上有一小亭子,曾对丈夫惊呼:快看!那么高的山上还建了个亭子!原来,那天看到的小亭子就是今天来到的灵应台。在十八盘面前它实在太高了!当时绝想不到,今天自己能将它踩在脚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不大喜欢汪国真的诗,但这句用在此处再合适不过了。</p> <p class="ql-block"> 灵应台的名字真好!它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是五台中的正殿,来此拜佛大约是很灵验的,因此尽管山路险峻,此处仍香火鼎盛。对大多不信佛的游客来说,灵应台红墙金瓦,建筑精美,亦非常值得一游。它共分三层,每层上都有突出的围栏,四面环望,可360度俯瞰南五台美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灵应台北面是舍身台。舍身台势若天柱,陡峭几近九十度,且无台阶可攀。但它上面竟然也建有寺庙,尽管目前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可仍然让人不能想象,今人徒手尚无法攀缘而上,古代僧人是如何将建筑材料运上山顶的?为什么要在这人迹难至的绝壁之上建立寺庙呢?庙里的僧人又是如何生存的呢?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也许这就是苦行僧们的追求吧。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来此修行必先具有舍身的精神。如今这只能远观无法近前的舍身台,成了灵应台上可观赏的绝佳风景。</p> <p class="ql-block"> 灵应台南面是繁盛程度不亚于灵应台的观音台,远远望去也是金壁辉煌,香客云集。因为中国俗众有什么需求最愿意向观音祈求,观音台当然具有强大吸引力。但正如漫画家小林说:"要从一座山攀上另一座更高的山,第一步便是先下山。"他讲的是人生哲理,却是我们当前要面对的现实困境,所有人都已经没有体力和勇气下山再上山了!而且今天能登上灵应台,远眺舍身台和观音台,众人已是心满意足,何况麦芒说家里已备下了一桌丰盛的农家乐,勾得大家是归心似箭了!</p> <p class="ql-block"> 回程中见原本大门紧闭的一个院落开门了,这就是著名的刘澜涛别墅。朱红的大门,雕梁画栋的游廊,铺满碧叶的莲池,颇具规模的二层小楼⋯⋯近年来南山里建的别墅都拆除了,这一处因年代久远及历史名人的关系,已经具备了文物的价值,因而得以保留,并且仍在修缮布置当中。看到有工作人员往房间中摆放桌椅,可能是要将这处建筑利用起来。其实适当地使用,让文物活起来,才是对历史遗迹最好的保护吧。这位原西北局第一书记恐怕没有想到,他当年一手主持修建的别墅,同山上的各个寺庙一样,成了南五台的一处最吸引游客的名胜,也算是造福后人了!</p> <p class="ql-block"> 在开放的景区里,下山总是比上山容易的。下午三点多钟我们抵达景交车站。令人吃惊的是,等待下山的人竟比来时进山的人还多得多,直接排了个山路十八弯!我们都心里发凉,根据以往经验,不排个一小时以上的队是坐不上车的。然而景区优秀的组织应对能力震惊了我们。为了缓解刚爬了一天山的游客的疲劳,景交车站围着广场修了一圈长廊,廊中有长椅供等车者坐下休息。今天游客多到长廊也坐不下了,人们顺着山往下排去,目测有上千游客排出去一里多长的队。我们来到队尾,发现沿山也安装了长凳。既来之则安之,正好此处有了信号,人们纷纷坐下,掏出手机,准备翻阅下信息什么的,谁知却坐不安生,因为队伍一直在向前移动,几乎没有驻足时间,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已登上面包车飞速返程了。一路上只见等着接游客的车辆顺着山路排下去,还有载着零星上山游客的车甚至是空车在快速赶来。一直是车等人而不是人等车,所以才会有这么高效的转运能力!估计至少有上百辆景交在山路上穿梭。我很疑惑,这个平时游客并不算多的景点是怎么调度来这么多景交车的?司机说:整个终南山各景点的管理都是互通的,哪里游客多车就集中调往哪里。我不禁感叹:如果全国的管理都能做到如此高效有序的话,怎会出现某地的乱象?</p> <p class="ql-block"> 与来时一样,麦芒的弟弟又到山门口来接我们,但不知为什么错过了,不过这也给了我们机会,较完整地参观了村容村貌。村子叫半山村,环境一流,小桥流水,茂林修竹。靠山吃山,以前到山中做农家乐、摆摊卖货的较多。秦岭整治后农家乐减少了,村民们开始在村中改民房建民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象麦芒家一样全家都进了城的村民比比皆是,相应的,也有城里人进山租下整个农家小院,过起向往已久的山野田园生活。我就认识一对做文物生意的夫妻住在南山脚下,宽大的院落可以放置他们收集的众多石像、摆件。还有朋友进山养鸡收蛋,把原生态的鸡和蛋卖到城里,把城里的人们引到山中。城乡人的对向而行,成了当今时代颇为流行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 一进门发现家中又来了一车客人,还是麦芒的同事,也是外甥女和女婿的熟人,节日中相聚,分外快乐。厨房中麦芒的母亲、妹妹已忙出了一大桌菜,有山野菜、土鸡蛋、面皮、摊饼等小吃,丰盛可口,大家纷纷赞叹主人的厨艺。</p><p class="ql-block"> 看着麦芒一家安宁舒适的生活,想着过两天一家人又到分离到各处工作生活,难得相聚,这处农家院又会变得空荡荡的,我不禁问:你们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离家外出工作呢?就在村里不也能过得不错吗吗?我说起网上流传颇广的一个段子:富豪们聊起向往的生活:远离尘世,买一农家院,种点菜,养几只鸡,吃原生态食品,过清静的田园生活。农民听见了说:这不就是我每天过的生活吗?</p><p class="ql-block"> 这问题我也曾问起海南的的两个小伙子。他们出身本地农家,家有自建的别墅般小楼,宽大的院落,果园年产丰厚。但他们都选择进城工作了。整日顶着烈日见客户,跑项目,辛苦异常。曾见过他们发的一个视频:汗水从脊背上流下,透过衬衫,滴滴嗒嗒淌到地上,让我极为震惊。他们异口同声回答我的问题是:闲不得!曾记得一位学者说过:勤奋的人生才有意义!海南小伙子们说出了同样的道理。人是会闲废的!在小伙子们这里,工作已不是生存的需要,更多的是精神的需求。千万年艰苦的生存环境铸就了中华民族勤苦耐劳的品格,既使进入日渐富足的时代,勤奋的基因也始终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无法磨灭!这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麦芒还没回答我的问题,丈夫已抢先说话了:不出去闯是不行的。是啊:人生殊途同归,但重要的是那殊异的途,而非貌似相同的归。如果我们早已预知了归途而停在原地,不去经历、体验、奋斗,那实在是太浪费了生命,枉来人世一遭。麦芒工作十分努力,他三十出头已当上了车间主任,还是陕汽这个大国企的劳动模范。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他的人生足够精彩!</p> <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暮,我们起身告别麦芒一家。另一家客人已带了帐篷,要在南山下烧烤及露营,真是浪漫啊!麦芒的弟弟送了我们一箱山西陈醋,车开出一段了,兄弟俩又招手追上来,把一袋家人亲手采的香椿递到了我们手中。</p><p class="ql-block"> 赏终南美景,享农家美食,受麦芒一家热诚接待,心中盛满感动与满足。花甲之年初登南五台,何时还能再登?这是一个问题。我想看的世界太大了,甚至只一座秦岭都太大了,所涉足的地方不过万一。相遇常常意味着告别,且行且珍惜!珍惜脚下的路,珍惜眼前的景,珍惜遇见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