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汉字渊源,传承书法文化  ——尼石春秋博物馆书法课程走进尼山益海小学

Anyue

<p class="ql-block">  书法,是展示文字之美的最佳艺术表现形式。学习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中华文化的韵味,在书写的同时,认识汉字、感受汉字,从而让他们感悟到中国汉字以及中华文化的源远和博大。</p> <p class="ql-block">  “一镰麦浪满地黄。” 在麦香飘飘的夏收时节,曲阜尼石春秋博物馆李春汉馆长,崔峰副馆长一行来到了位于孔尚任故里的尼山益海小学,在儒士楼书礼堂给同学们送来了全新的书法课程。</p> <p class="ql-block">  传统的书法教学,多基于楷书固定章法和运笔规则的枯燥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曲阜尼石春秋博物馆联合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遵循书法发展规律以及学生学习规律研发出一套全新书法教材和教具,追溯书法的根,探寻汉字的魂,让学生从简单的甲骨文,篆文学起,以形象的象形文字为起点,通过“绘画”的方式讲解基本书法姿势以及运笔技艺,用形象、简单、有趣的书法课程让同学们走进高雅的书法殿堂,从而提升孩子的书法兴趣。</p> <p class="ql-block">  同时,教具中包含整套的笔墨纸砚,通过亲身感受铺纸,研墨,零距离接触到传统文化符号的精神内核,涵养气质,从而树立起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今天益海小学书礼堂座无虚席,同学们都对本次的书法课兴致盎然,纷纷报名上课。本次课学习的是象形文字——“人”,李馆长从甲骨文象形文字讲起,再到汉字发展规律,同学们神情专注,认真聆听;崔峰副馆长讲解了象形文字简单的书写规范后,同学们研墨提笔,用心书写,回笔,顿笔,收尾。两位馆长穿梭于教室中,耐心俯身手把手教授、讲解,在细致的辅导下,不一会儿,一个个极具书法之韵、绘画之美的拱手作揖、谦卑有礼的“人”字形象就活灵活现地跃然于纸上,里面亦凝结了两位馆长诚挚的教育热情。</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一班孔祥周同学说:“原来写书法还这么有意思,就像一堂绘画课,通过书写,我仿佛穿越了历史,感觉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恰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姜跃平博士到校参观,他对本次书法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姜博士说,传统文化的教育要做到创新,必须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地接受,自信地展示,乐学才是基本;同时强调,馆校合作能更加广泛地发挥馆校双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责任,这一模式可以继续深入开展和推广。</p> <p class="ql-block">  “书法进课堂”,是益海小学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打造的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品牌,在以后的课程建设中,我们会经常和李馆长交流沟通,反馈意见,做好课程反馈和评价,重视学生意见,把书法课开成常态课,继续创新书法教育教学形式,坚定不移地为了学生国学素养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积淀不断努力,不流于形式,不骛于虚名,真真正正为了每个学生内涵素养的发展,心无旁骛地把益海小学打造成尼山传统文化教育高地,在传统文化“两创”的道路上不断前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孔源 </p><p class="ql-block">审核:金明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