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继上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48x2fvkw"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土耳其奇幻之旅9,伊斯坦布尔,艺术、古典与时尚</a>],2013年2月21日,土耳其奇幻之旅的收官之日,这一天的主题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巡游,感受欧亚大陆桥的空间美。</p> 我们参加的是运营两小时的海峡短途游,从金角湾Golden Horn的埃米诺努Eminonu港出发,到法蒂赫大桥折返。早晨的埃米诺努码头已是一派繁忙,除了我们旅行社的大船,也有不少私人小游船,对游客招揽着生意。 游船码头簇拥着多艘装饰极具伊斯兰风情的小船,这是一些船上餐厅,出售一些类似于铁板烤鱼、烤肉之类的食品,码头上的空气中弥漫着烧烤的香气。 从黎明前加拉塔大桥就站满了垂钓的土耳其人,丝毫没有紧张感,时光过得舒缓、悠闲而安心。 十点整,汽笛鸣起,游船驶离埃米诺努繁忙喧闹的码头,朝东北方向的海峡缓缓启航,蔚蓝的水波层层荡漾开去,数只海鸥掠过眼前的景色,兴奋的我们像水手一样向岸边用力挥手暂别。 在土耳其语中,博斯普鲁斯和"咽喉"是同一个词,帕慕克将它解读为"呼吸新鲜空气的地方",它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Sea of Marmara,经达达尼尔海峡与爱琴海相接,不仅是黑海沿岸国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及俄罗斯走出外海的咽喉,亦是欧亚两大洲的分界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土耳其人戏称博斯普鲁斯海峡"一手拎着亚洲,一手拎着欧洲"。海峡东南岸的鲁米利亚,是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一部分,地势平坦,与希腊、保加利亚为邻,占土耳其国土面积的3.1%,西北岸是著名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占土耳其国土面积的96.9%。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官方名称是伊斯坦布尔海峡,全长31.5公里,最宽处3200米、最窄处550米、平均深度62米、最深处118米。海峡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马尔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则有一股逆流把含盐的海水从马尔马拉海带到黑海。由于鱼群季节性地透过海峡往返黑海,海峡地区渔业颇盛。 关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希腊神话有这样的传说:万神之王宙斯曾变身一头雄壮的神牛,驮着一位美丽的人间公主,从这条波涛汹涌的海峡游到对岸。博斯普鲁斯在希腊语中是"牛渡"之意,海峡因此得名。 一百多年前的伊斯坦布尔,在奥尔罕·帕幕克笔下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渡轮上那略带感伤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冒着浓烟的蒸汽机船从欧洲缓缓驶向伊斯坦布尔,给这个充满奥斯曼帝国遗迹的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能像伊斯坦布尔那样容纳一个海峡。好吧,让我们沿着海峡,领略一番这名闻遐迩的欧亚大陆桥如何展现其空间美感。 船一离岸,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主宰新市区天际线的加拉达塔傲人的身姿。加拉达塔Galata Kulesi原名基督塔Christea Turris,是东罗马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时期的公元528年,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入口处小山上建的一座灯塔。 加拉达塔最初用木头建造,十字军东征时被焚毁。1348年由热那亚人用石料重新修复,成为当时君士坦丁堡的堡垒最高点。历经沧桑的加拉达塔曾历任灯塔、瞭望塔、监狱、天文台等功能。经历了数次地震和战争,加拉太塔多次重修。如今,这座66.9米高中世纪的9层石塔,依然屹立在城市的上空。 横跨金角湾的加拉塔桥连接南岸老城与北岸新城的重要交通要道,桥身近岸两侧为两层,中间为一层,供船只从桥下通过。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加拉塔大桥完成于1845年,是由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母亲贝兹米雅莱姆苏丹皇太后提议建造的,160多年来成为城市的生命线。 大桥分别于1863年、1875年、1912年和1994年经过四次重建,现存的加拉塔大桥长490米、宽42米,桥上设有双向六车道和两条人行道。最近,在桥上又添加了有轨电车轨道,这是一条由市区通往阿塔图尔克机场的轨道交通线路,由此使得这座桥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座通行电气化轨道交通的开合活动桥。 加拉塔大桥南端身后的耶尼清真寺Yeni Camii濒临金角湾,耶尼,意为"新",也被称为新清真寺、苏丹皇太后清真寺。不过它并非真的很新,它始建于1597年,中途历尽风雨,甚至曾经停工,最终在1663年完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这座清真寺的设计风格效仿了蓝色清真寺和苏莱曼清真寺,有一个巨大的前庭,侧旁有两座高耸的拜塔,中庭有一优美的水泉,一系列的半圆顶围绕着一个主穹顶。 而在南边更远处的高台上则是苏莱曼清真寺那清丽动人的身姿。 这张照片可以把贝亚泽特塔、耶尼清真寺和苏莱曼清真寺的位置关系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游船的方向是顺时针的,往北航行时离西岸较近,且西岸顺光,所拍的主要是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的景色。到了折返点再靠近东岸的亚洲区巡游。 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巍峨王宫傍水耸立,古堡残垣矗立岸边,这里有拜占庭时期的夏宫,有奥斯曼帝国的城堡,还有无数私人别墅。有的宫殿如今成了博物馆,有的则被改造为伊斯坦布尔最好的五星级酒店。 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馆Istanbul Modern后面的努斯雷蒂耶清真寺Nusretiye Cami那高耸的尖塔和浑圆的穹顶曾经被亚美尼亚裔俄罗斯画家伊凡·康斯坦丁诺维奇·埃瓦佐夫斯基收入到他的画作《君士坦丁堡·1906》之中。 画作中的努斯雷蒂耶清真寺从粉红色的薄雾中冒出来,被金色的日光照亮。它的两座高耸的尖塔似乎在引导船只驶向港口。埃瓦佐夫斯基忠实地表现了自然,特别是光和水反射的变化,同时给这些海洋景观一种戏剧化的感觉。 墙体通红的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开馆于2004年12月,由政府仓库改造而成。这里收藏了众多抽象画、肖像、雕塑和相片等,都是本地艺术家和私人或公共收藏。这座博物馆由伊斯坦布尔文化艺术基金会和布兰特·艾扎西巴斯家族所资助。 伊斯坦布尔海运局的小楼前飘扬着鲜红的国旗,而后面高高在上的却是切莱比·伊尔亚斯·艾芬迪清真寺Celebi ilyas Efendi Camii的双塔和圆顶。 两岸秀美如画的风光令人目不暇接,看那吉汉吉尔清真寺Cihangir Camii周边的草地、树丛,片片翠绿;高楼、小屋,点点朱红。 米马尔·锡南大学艺术学院 Mimar Sinan Univ. Guzel Sanatlar Akademisi的校园紧挨着芬德克勒车站Findikli Dur.,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景象。 游船在卡巴塔什码头Kabatas短暂停靠,再上一些游客。从卡巴塔什至塔克西姆广场之间建有地下缆车Funikuler,运行距离仅1-2分钟。 多尔玛巴赫切清真寺Dolmabahçe Camii是欧岸部分两座著名的水边清真寺之一,于1853年由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之母皇太后贝兹米雅莱姆Bezm-iAlem Valide Sultan投资兴建。其身后是贝西克塔斯体育场,是贝西克塔斯足球俱乐部Besiktas J.K.的主场。 接下去这段可谓博斯普鲁斯海峡众多风景中的精华,一个载有帝国流金岁月印记的梦幻般的宫殿——新皇宫多尔玛巴赫切宫Dolmabahçe Sarayi,它坐落在欧洲海岸上,宫殿建筑顺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绵延600米,气势恢宏,仿佛要将博斯普鲁斯海峡纳入自己的怀抱中,隐约透露着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与富庶。 多尔玛巴赫切宫始建于19世纪中叶的1843年,1856年完工。多尔玛巴切赫的意思是“填海而造的花园”。因与建于15世纪的托普卡珀宫类似,所以被称为新宫,而后者被称为旧宫。 洁白通透的欧式宫墙像一道美丽的风景,静静地横亘在海峡沿岸。多尔玛巴赫切宫如此奢靡,却竟然是在奥斯曼帝国行将衰落的时期修建的。对于这座新宫,我在后文将会详细玩味。 洁白通透的欧式宫墙像一道美丽的风景,静静地横亘在海峡沿岸。多尔玛巴赫切宫如此奢靡,却竟然是在奥斯曼帝国行将衰落的时期修建的。对于这座新宫,我在后文将会详细玩味。 地处多尔玛巴赫切宫和海军博物馆之间的是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香格里拉酒店Shangri-La Bosphorus, Istanbul。 游船在与香格里拉酒店咫尺之遥的贝西克塔斯渡轮码头Besiktas Ferry Port再次停靠上客。 贝西克塔斯渡轮码头的另一侧花园城市大学Bahçeşehir Üniversitesi(BAU),是隶属于Bahçeşehir Uğur 教育基金会的一所私立大学,下设理工文学院、法学院、信息交流学院、管理学院、建筑学院和工程学院、职业高中、理工学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该基金会旗下有200多所中小学。 紧邻花园城市大学的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四季酒店Four Seasons Hotel Istanbul at the Bosphorus坐落在这座经过装修的19世纪奥斯曼宫殿,完美地将其历史悠久的建筑和豪华的细节相融合。海岸平台布置着提供遮阳伞和日光浴躺椅的室外温水游泳池。 隔壁独家独院的是一家闻名的贝西克塔斯高中BESIKTAS ANADOLU LISESI。 与之相邻的是契拉昂宫凯宾斯基酒店Ciragan Palace Kempinski,它最初由苏丹Ahmet III赠给大臣易卜拉欣帕夏作为礼物,后者于1679年重建后送给其妻、Ahmet III的女儿法特玛。之后百年成为多位苏丹的宫殿,整个建筑不断翻修并被扩建。1871年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Abdul Aziz最终完成了宫殿的建筑。 1910年1月的一场大火将宫内所有物品付之一炬。苏丹一度搬到多尔玛巴切赫新皇宫居住。不过,大火对塞拉宫那精美绝伦的石头主体毫无影响,如今那华丽的外观与精心雕琢的石柱、台阶、墙壁,仿佛都在诉说着奥斯曼帝国的辉煌历史。这里的苏丹总统套房标价15332美元间夜,被列为世界上最贵酒店第14位。 这排亮黄色建筑是加拉塔萨雷大学Galatasaray University的校舍,其前身为1481年在加拉塔成立的宫庭学校。下设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学院、理工文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院、理工科学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以及职业高中。 另一所高中名校卡巴塔斯高中Kabataş Erkek Lisesi。 奥塔科伊清真寺Ortakoy Camii是坐落在欧岸的另一座著名水边清真寺。它正式的名称叫做迈吉德大清真寺BüyükMecidiye Camii,紧靠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修缮中的清真寺被画布罩盖着。 放一张奥塔科伊清真寺的网络照片。它建于1854年到1856年之间,由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下令,由多尔玛巴赫切宫设计师之一亚美尼亚人Nikogos Balyan设计建造,采用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古朴壮丽,高贵雅典。据说在清真寺内悬挂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本人的书法。 清真寺面前的码头广场是风景宜人的小渔村奥塔科伊的中心,随着愚蠢的发展,这里逐渐演变成了热闹的集市。漂亮的喷泉和邻水的咖啡馆旁,当地的男男女女对着我们的游船频频举起手机拍照。但我们观赏着沿岸风景的同时,其实我们也成了他们眼中的风景。 博斯普鲁斯大桥Boğaziçi Köprüsü通常指1968年开建的悬索桥,该桥又名欧亚大桥,修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于1973年10月正式通车,是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并连结 亚欧洲两大陆的跨海大桥,全长1560米,两座塔桥之间跨越海峡水面部分的桥长 1074米,桥宽39米,高出海面64米。 桥的两头各有一座门字形的桥塔,水中不设桥墩,整个桥身用两根粗大的钢索牵引,每根钢索由11300根5毫米的钢丝拧成。是当时的世界第四大吊桥。密布的乌云下伟岸的雄姿犹如巨龙凌空,雄踞海面,蔚为壮观。 这边欧岸的山坡上的阿纳夫特廓伊Arnavutkoy意为阿尔巴尼亚村庄,这里以数量众多的奥斯曼时期三角形木屋和希腊东正教教堂闻名,其中有从前的美国女子大学。往前不远就是魅力十足的贝贝克Bebek社区,岸边的小公园东面是轮渡码头,南边则有意大利建筑师Rainmondo D'Aronco设计的埃及领事馆。 从爱米诺努码头出发已经航行了45分钟,带着左手欧洲、右手亚洲的奇妙感觉,这么一路观赏两岸美得醉人的风景,遥遥可见远处第二座跨海大桥——法赫蒂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大桥Fatih Sultan Mehmet Koprusu。 这座以纪念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苏丹命名的大桥于1985年动工,1988年落成通车。大桥总长1510 米,跨越水面部分为1090米,可并行八辆汽车,桥身高出海面64米,是当时的世界第六大吊桥大桥。 这里是海峡的最窄处,隔岸分别修建了两座军事堡垒,欧岸一侧有座鲁梅利堡垒RumeIi Hisari,又称之为欧洲堡垒,是1452年苏丹穆罕默德征服君士坦丁堡时仅用了4个月建成的。堡垒主要由通过城墙连接在一起的三座塔形堡垒构成,三主塔之间还有许多与主塔体形相似的小塔。 穆罕默德选择这个地点建造鲁梅利堡垒,是为了1453年对君士坦丁堡围城期间,阻止来自黑海、特别是来自热那亚殖民地的援助,进而切断君士坦丁堡的海上补给。征服君士坦丁堡后堡垒被用作海峡收费站、兵营和监狱。现今,鲁梅利堡垒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在夏季作为露天剧场,举办各种音乐会。 游船在鲁梅里堡垒并不停靠,一直驶到法赫蒂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大桥跟前才掉头驶向东侧亚岸一侧往回行进。 在如梅利堡垒对面亚岸的地方也有一座堡垒,它就是阿纳多卢要塞Anadolu Fortress。 这座堡垒的修建时间要比如梅利堡垒还早,它是在1393年至1394年由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一世Sultan Beyazit Ⅰ下令兴建,为1395年攻打君士坦丁堡的军事行动做前期准备。 阿纳多卢要塞建筑于靠近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的一片约7000平方米的土地上,用于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交通来往,尤其是遏制东罗马帝国的重要盟友,在黑海地区拥有包括卡法、锡诺普和阿马士拉在内的多个殖民地的热那亚共和国。 游船沿亚岸前行又见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库曲克苏宫Küçüksu Caddesi,一座建于1857年的避暑宫殿,是奥斯曼帝国苏丹远足打猎所用的行宫,由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及其儿子兴建。在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之后,这里曾做为国宾馆,直到1944年,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从海上可见这座洛可可风格的宫殿华丽的铸铁围栏、泊船码头和婚礼蛋糕般的外部造型。 相对欧岸沿岸的宫殿、商业建筑群,亚岸这边更多的是别墅和住宅,这里没有闹市的喧嚣,更适宜居住,一些富裕阶层的人士更喜欢在这边购买住宅。 在亚岸上建于1845年的库来利军事学校Kuleli Military School是土耳其最古老的军校,由奥斯曼·苏丹·阿卜杜勒密西奇一世创立于1845年9月21日。现为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的校园。 两座造型像巫婆帽子的塔楼成为其令人过目不忘的特征。伊尔凡·奥尔加Irfan Orga在他的自传体小说《一个土耳其家庭的肖像画》中对它的描述更是使其声名远扬。 亚岸沿线也有好几座水边清真寺,这座名为Hamid-I Evvel清真寺。 靠近博斯普鲁斯大桥亚岸一侧的贝勒贝伊宫Beylerbeyi Palace是奥斯曼帝国的一处夏宫,由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下令于1861~1865年兴建,用于招待来访的外国元首。法国的欧仁妮皇后和英国的温莎公爵夫妇都曾访问贝勒贝伊宫,而这里的最后一位皇家客人是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他被软禁在此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这座宫殿也呈现出巴洛克风格。宫殿共有两层,围绕宫殿的花园共有四个入口,呈现出传统的土耳其风格。海岸上两座奇特的大理石沐浴阁楼,据说一座宫男士专用,另一座供后宫的女性使用。 这座宫殿另一个著名的原因是它纯由白色大理石建造,除了极尽奢华的宫殿内部装潢,宫殿庭院中还种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奇草。在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之后,这里曾做为国宾馆,如同梦境一般的贝勒贝伊宫也被称作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美妙的一角。 接近斯屈达尔的亚洲海岸附近有座小岛,上面的的建筑克兹塔Kiz Kulesi,也叫少女塔,是拜占庭帝国皇帝阿历克塞一世始建于1110年的要塞,当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有石墙围着的木塔,并从欧岸拉过一条长长的铁链到岛上将整个水面航道封锁住。之后的几百年间少女塔充当过瞭望塔、灯塔和检疫站。 曾经的军事枢纽,却在世纪的更迭间,染上了悲伤的浪漫色彩。传说国王为保护女儿免遭蛇口神谕而把她关在与世隔绝的灯塔里,但蛇藏在给女儿送饭的篮子里,诅咒还是不可避免地应验了。如今的灯塔成了一间风景绝佳的餐馆。 过了少女塔向南眺望可以望见老皇宫托普卡普宫的建筑轮廓。 随着一声长笛,游船缓缓驶入金角湾,我们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巡游到此圆满结束。 天空湛蓝如洗,海水清澈见底,成群结队的海鸥在海面肆意嬉戏。千百年来岁月更替,时光如梭,唯有这自由翱翔的精灵们见证着人间的纷争繁复。 高低错落的鱼竿构成了加拉塔大桥惯有的景象,从黎明前到日落后站满的海钓男人,这种每日数百根钓鱼竿齐上阵的壮观场面,才是真正的土耳其式风景,让人仿佛错觉在某部电影里,讲述着你在这座城市生活的点滴。 桥上悠闲垂钓,桥下餐厅鱼市热闹非凡。溜达了一圈,几乎没有什么大鱼哦,常年这么密集的钓阵守候着,估计鱼儿也长不大吧!大桥的下层就是一水儿的海鲜餐厅,或许品尝了这里的海鲜美味之后,就会感觉土耳其不只有烤肉了。 爱米诺努码头周边数卖煮玉米和板栗的小摊贩最为亮眼,早出晚归的模式却又卖得不紧不慢,虽然少有特意招揽,却生意兴隆。 到了午餐时分,沿着加拉塔大桥行走,大桥连接着东方与西方,沟通着城市的历史与现实。海风习习,充满了市井烟火气息。 在大桥下层找了一间凭海临风的餐厅午餐,一上午的奔波加上此处的秀色可餐,一桌子饭菜即刻风扫云卷。 上午见识了坐落在海峡左岸欧洲新市区的多尔玛巴赫切宫Dolmabahçe Sarayi那延绵600多米骄人身姿。下午的重头戏便是涉足其间,一探究竟。 迎面而来的是新皇宫外的多尔玛巴赫切钟楼,由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下令修建于1890年到1894年,奥斯曼新巴洛克风格,设计者也是土耳其著名宫廷建筑师,亚美尼亚裔的Sarkis Balyan。 新皇宫的第一道大门通体采用大理石材料,折中了对称的巴洛克式建筑的繁复和奥斯曼式的花纹装饰。 多尔玛巴赫切宫始建于1843年,据说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Abdul Mecit访欧后,感觉原有的托普卡帕宫太过土气,于是下令新建,直至1856年终于将原先的木结构港口建筑改成今天看到的新宫,以媲美法国和英国的皇宫。 新皇宫占地总面积约为7000公顷,共有厅堂43处和285个房间。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进入衰落期,皇宫建造的极尽奢华和当时国力的低落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进入第二道大门,迎面是一座美丽的欧式花园。一条大理石铺就的大道形成了花园的中轴线,左右两侧花团锦簇。 大道之中一泓池水衬托出一座美丽的天鹅雕塑喷泉以及两边俯卧坚守的母狮和嬉戏的幼师石雕。 欧式风格的皇宫宫殿,保存得非常完好,从外面还看不出来,进去后就会被它的奢华所震撼。 据说装饰这座皇宫的大理石当年都是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从马尔马拉海运送来的,使用的雪花石则来自埃及,装饰的红斑石则是从贝加蒙古城采购的。 花园一侧壮观的"帝王之门"在这儿显得有些孤独,其实它才是正门,苏丹和重要的王室贵宾都走这个门。新皇宫建成之后,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六位苏丹以及伊斯兰教领袖阿卜杜勒·麦吉德都曾经先后住在这座宫殿里。 和其它欧洲的皇宫相比,多尔玛巴赫切宫在规模上并不算大,但是奢华程度上却是令人惊叹的。宫殿主要由礼仪宫Selamlık和后宫Haremlik两大部分组成。从宫殿正门进入后,首先参观的就是礼仪宫,这里有接待各国使节的迎宾厅、候客室、会议室、浴室和儿童房等。 内部装饰的水晶灯奢华闪耀,土耳其地毯、水晶烛台、象牙、黄金以及各国赠送的装饰品也值得仔细观赏。特别要一提的是这里的楼梯厅,支撑楼梯扶手的支柱是用水晶打造的,被称为"水晶阶梯"。 从楼梯厅往里走就是帝王厅,也是皇宫中最大、最豪华的宴会厅,可容纳2500人,厅内有56根立柱,36米高的大圆顶以及精雕细琢的阳台,四个角落还有银灯柱。六任苏丹的加冕仪式都在这里举行,可以看到用黄金镶成的苏丹的宝座。 从大圆顶垂悬下来的水晶灯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赠送,上面有750个灯泡,重达4.5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晶吊灯。阳光从玻璃帷幕顶棚射入室内时,就会呈现光彩夺目的景象。 出了礼仪宫之后,占据宫殿北边大半部的就是后宫了,这里是除了苏丹和王子外,其他男人不得进入的地方。这个后宫与之前的帝王厅只有一道铁门之隔,根据嫔妃们的喜好装饰成不同风格,洋溢着浓郁的欧风气息。现代土耳其国父阿塔图尔克也在这里居住、办公,直到1938年11月10日在此工作时猝然去世,后人把这里的时钟停在他去世的9:05。 阁楼边的巨大象牙、地板上大熊皮、宴会厅的大吊灯、大得不能再大的地毯、纯白色大理石的卫生间、满屋顶的黄金浮雕图案......令人目不暇接。为此奥斯曼皇帝用去了14吨黄金和40吨白银装饰,仅装饰所用的500万片金箔,就相当于今天的5亿美金。 走出宫殿大门,是皇宫临海的院子,在船上看到的白色围栏伸手可触。宫殿沿着海峡还有一条长160米的码头,据传昔日都是以船只为进出此宫殿的主要工具,当然目前已搁置不用。 这扇直接通往岸边的大门叫"水门",当年奥斯曼的帝国重臣和外国使节们可以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乘坐船只在这里登岸入宫,觐见躲在深宫的苏丹。 来往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船只无不一睹多尔玛巴赫切宫的壮观;而在钟塔花园小坐喝杯咖啡的我们,也将海峡的美景映入自己的眼中。 这边看过去,炮台花园后的多尔玛巴赫切清真寺规模虽然不大,但与其它传统的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很不一样,外观造型却充满现代感,异常秀丽养眼。 对于深受包豪斯学派"少即是多"美学影响的建筑评论家们来说,嘲讽多尔玛巴赫切宫这样的建筑是件很时髦的事情,而奥斯曼建筑的爱好者们也对皇室这最后的繁荣持谴责态度。然而无论评论家们如何评价,这片有着邻水位置和庄重庭院的19世纪皇家建筑群,还是让到访的人们为之感叹。 最后一程,团队大巴驶过博斯普鲁斯大桥——真正意义上的欧亚大陆桥,前往亚洲区于斯屈达尔Uskudar以东4公里处恰米利卡山Camlica Hill。 "恰米利卡"土耳其语意为"松林",恰米利卡山以海拔267米成为了伊斯坦布尔的双高峰之一。在山顶上架设了众多电视、电台信号发射塔,山顶平台松林处有一个大型茶馆,以松林作为它的名字,是一个很不错的观景台。 恰米利卡山在山丘顶还修建有公园、咖啡店和餐厅,是休闲放松的好地方。据说还常能看到本地情侣在这里拍婚纱照,因此又被美称为"情人山"。我们没见到拍摄婚纱的人儿,却发现头披彩色丝巾的土耳其姑娘三三两两地坐在茶室附近的大树下窃窃私语,难道是来此相亲的? 不得不说,恰米利卡山是鸟瞰伊斯坦布尔美丽天际线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好地方。临近黄昏,我们在暮色之中从亚洲望向欧洲,太阳在清真寺的背后缓缓落下,落日余辉燃满金角湾,写尽了伊斯坦布尔的风华。 土耳其12天奇幻之旅到此圆满结束。在伊斯坦布尔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候机厅屏幕打出这么一行文字"HOPE TO SEE YOU BACK IN ISTANBUL SOON"。 在我而言,旅行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当你踏出每一步,前方是苦是甜都是期待的未知,但不要紧,正因为这世上有那么多的未知,所以我还会选择出发,选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