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歙县的五渡村,我并不陌生。八十年代我在北岸读了三年高中。那时客车稀少,回趟家在大阜很难搭上客车,于是放假以后几个同学为了赶到深渡坐船回家(老家街口璜田),便会一早从北岸走到五渡再翻过一座山到深渡。于是我就很熟悉五渡这个村名,但那时都是匆匆别过。</p> <p class="ql-block"> 30多年后让我再度想来五渡,是因为今年退休的我有了充足的时间,更是因为有上海一大哥,对我们徽州的古村落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就义不容辞地当起向导,带着他来到五渡村。</p> <p class="ql-block"> 五渡村始建于宋朝景德年间(1004-1008),位于歙县的东南方向,距城区24公里,现属歙县北岸镇。五渡村有广义和窄义之分。广义就是如今的五渡行政村,所辖有五渡、塘坑、排官、官铺、岭脚、堨田等自然村组成,人口1300余。窄义的五渡自然村,人口不足50人,历史上为程姓。2019年6月6日,五渡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而国家公布的传统村落名称实为唐川(塘坑)村。</p> <p class="ql-block"> 塘坑村始居年代不详,方姓辗转迁入至今约750—800年。不过,在方姓迁入前,塘坑已有程姓人居住,后逐渐衰落湮灭。塘坑村现有村民近400人,历史上俱为方姓,现仍占95%以上。是典型的徽州宗族聚落村,我们走进的五渡古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便是五渡的塘坑村。</p> <p class="ql-block"> 五渡是歙县政徳教育基地。停好车我们便先来到方壁烈士故居。</p> <p class="ql-block"> 方璧烈士故居我们未能进去,方壁烈士的介绍我们仔细研读,深深为家乡有这样一位可歌可泣的年轻的抗日巾帼英雄而骄傲!</p> <p class="ql-block"> 带着沉重的心情我带上海大哥来到了五渡另一位革命烈士——方志农烈士的故居门前。</p> <p class="ql-block"> 方志农烈士于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一日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闸北宋公园。第二天解放军发起上海战役,五月二十七日上海完全解放!方志农牺牲前的公开身份是南京安徽中学教员,秘密身份是“孙文主义革命同盟秘书”,被逮捕的原因是为配合解放军渡江,策反国民党军上层人员起义。</p> <p class="ql-block"> 缅怀了两位革命烈士,我们沿着村里的青石板路向河边走去。</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我们今天的幸运,也许是五渡村真诚的敞开。让我们遇见村里正在维修一古祠堂的领导,他热情的叫人带我们去参观村里的古祠堂。</p> <p class="ql-block"> 他带我们先来到了“方氏宗祠”。祠堂是宗族祭祀的圣地,它象征着宗族的团结。</p> <p class="ql-block"> 宗祠里面有记载着家族的辉煌,也是家族引以为傲的事情。徽州的祠堂一般有五大作用:一是祭祖。不能忘记祖先;二是誉祖。也就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不能忘记祖宗,跟祭祖是一致的;三是励学。就是族长把族里的子弟都叫到祠堂考试,考不好就打其父亲,叫“子不教,父之过”。四是议事;五是执法。</p> <p class="ql-block"> 五渡这个方氏宗祠,也就是祭祀方家祖先的地方,“愛存慤著”。方氏宗祠又名叙伦堂,建于明。前、中进于民国末期重建,但工程止于封墙,危急装修。现见到的祠堂正面,所谓的墙体不过是工程原材料的暂存而已。今方氏的后人也正筹划着完成祖先未完成的宗祠墙体。</p> <p class="ql-block"> 五渡还有两座支祠。乐善堂和义善堂,建于清朝,我们走进乐善堂。</p> <p class="ql-block"> 乐善堂保存的要完好一些,其中里面有一块干檐条石,条石长、宽、厚分别是592cm、82cm、17cm,重约1500kg。这块巨石条是从浙江通过水路运到深渡码头,搬运时是毛胚,所以重量远大于1500kg,然后由32个人用杠棒从深渡抬到五渡。</p> <p class="ql-block"> 有幸遇到村里的方先生,他带着我们去了另一正在维修的支祠——义善堂。</p> <p class="ql-block"> 这是义善堂的侧门。</p> <p class="ql-block"> 方先生特地给我们介绍了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義别親疎立其基不敗 善兼繼述率乃祖攸行”,其中的“别”谐音五渡方言意思是“不要”,对联的意思就很清楚啦。这是祖训,教育后代要讲“义”和“善”,家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方先生还带我们看了一户人家的祠堂,虽然锁了门,虽然祠堂已断壁残垣,但看的出这家人当年的兴旺。</p> <p class="ql-block"> 说起某某家祠堂基本是徽商在外发达,回乡建房,修祠堂。这里不得不提五渡的方冠三。</p> <p class="ql-block"> 方冠三在杭州开了一家“方正大”茶庄,据说在当时的茶叶生意做的很是红火,茶叶远销海内外。在外发了财并回家建私宅——“五间厅”。</p><p class="ql-block"> “五间厅”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由正厅、前庭院、后花园、惠公祠(家祠)组成,共有两层楼五间厅堂三个天井,三进两明堂、五间六厢房,建筑的二层由回廊相通,是典型的仿明走马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门内墙上四个字已被破坏,方先生告诉我们是“蘭桂騰芳”。</p> <p class="ql-block"> 只是他家的惠公祠(家祠)现已被取代。</p> <p class="ql-block"> 现属于他家的也只有这间啦。</p> <p class="ql-block"> 五渡还有一座“吴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 到这里不得不慨叹五渡的祠堂之多,说明五渡所拥有的严谨的家族制度和五渡徽商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五渡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大概还有40幢。</p> <p class="ql-block"> 古建筑上的小窗,里宽外窄,防火防盗又采光。</p> <p class="ql-block"> 古池的水依然碧绿。</p> <p class="ql-block"> 古池周边的石柱,每根石柱都有三孔,当年用于穿木头的栏杆。</p> <p class="ql-block"> 古池塘边上——“池上草堂”,旧时的私塾。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方家子弟在这里的朗朗读书声。</p> <p class="ql-block"> 还有这青石阶梯,走出多少“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方家少年,多年后又带着财富回归故里。</p> <p class="ql-block"> “德艺双馨”——六艺堂,因家人在外,豪华的装饰被代管人洗劫一空。</p> <p class="ql-block"> “德艺双馨”——六徳堂。</p> <p class="ql-block"> 五渡村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你看这辕门上“暎带左右”四字。</p> <p class="ql-block"> 与“暎带左右”四字对应的是另一辕门上的“模范东南”四字。可见五渡村不仅山清水秀,更是民风淳朴。</p> <p class="ql-block"> 墙上的壁画,内容丰富,故事性强,据说有个孝子为了让留守在故乡的母亲看到城里才有的大戏,请画师把大戏搬上了墙面。文革时期遭到破坏。</p> <p class="ql-block"> 五渡“伴儅”的房子还在。“伴儅”一种对大姓有特殊隶属关系的世仆阶层。此姓为彼姓‘伴儅’,则世代为彼姓人服役。</p> <p class="ql-block"> 五渡的房子墙上还保存着许多时代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 方先生还告诉我们:五渡的房子墙都是黑的只留一条白线,与徽州建筑的粉墙黛瓦不同,原因是抗战时期五间厅是国民党的军火库,为了防止日本的飞机轰炸,把墙都涂成黑的,以做防空之用。</p> <p class="ql-block"> 随着黄千高速在五渡的“停留”,五渡将会向更多的人展示它辉煌的历史和现代山村的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