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神农溪</b></p> <p class="ql-block"> 我和神农架有缘。</p><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年来我多次走近神农架,我喜欢它的寂静、神秘、开阔、博大。</p><p class="ql-block"> 今年四五月间,因为在鄂西北参与一个剧夲研讨活动,我又再次畅游神农架。</p><p class="ql-block"> 再游神农架,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条河,那条河的名字叫神农溪。一听就是从高高的神农架流淌下来的,是那位伟大的祖先洒下的生动甘甜的水,又仿佛是他的孩子,从他宽阔的胸前一跃而下,欢快地蹦跳着一下子就好远好远。炎帝神农巍然慈祥地站立在云端,胡须化作茂密的丛林以及藤蔓,想挽住溪流的脚步,但只是搂住了,小溪转瞬间又调皮地挣脱开来,一直往前奔跑,流向三峡,流入长江。</p><p class="ql-block"> 所以,人们在巫峡口就会闻到神农架的气息,清凉的、洁净的,带着万千树木和药草的芳香。</p><p class="ql-block"> 一条河因为地段的不同,人们可以将它叫出好些个名字,好比一个孩子有着学名,还有小名和昵称。神农溪又被人叫作沿渡河,靠近下游的一段又叫龙船河,这名字让人觉得喜气洋洋,有一种乡土家园的浓烈温暖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这条发源于神农架“华中第一峰”南麓的溪河,湍急险恶却又不失玲珑秀丽,既温顺又刚烈,张弛有度,由南向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于雄奇的巫峡口东汇入长江,全长60公里。河流两岸的山岩陡峭对峙,逶迤绵延,狭窄处如险峻关隘,崖壁上钟乳密布,怪石峰峰,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溶洞。令人疑惑的是洞口那些石砌土垒的断壁残垣,不知是哪个年代留下的战乱痕迹。</p><p class="ql-block"> 它一路又收纳了十几条缠绵的山间小溪,好几处飞流直下的瀑布,形成各具“险、秀、雄”的绵竹峡、鹦鹉峡、龙昌峡。河水迂回曲折,跌宕起伏,形成一道道长短各异、急缓不同的滩,有“一里三湾、一湾三滩”之说。峡中既有深潭碧水,也有水深几尺的浅滩,船儿行走于此,船底必与河底的卵石摩擦,船工纤夫得跳下河去,肩扛船帮,减轻船底的磨损。若是落差高达几米的急滩,船儿则似离弦之箭,转瞬便换了风景。</p><p class="ql-block"> 这条夹杂着远古气息以及树木、药草芳香的溪河在不断变化着。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浩荡的江水渐渐上涨,巫峡口的回水进入神农溪,那一道道湍急的险滩变得平静如镜,从前由纤夫们躬腰及地、奋力拖拉的“豌豆角”,改作灵巧的机动船,峡谷变矮,高高的崖壁之上的悬棺、栈道也都似乎近在咫尺。</p><p class="ql-block"> 溯源而上,那巍巍古老的原始森林也变得不再遥远如梦。神农溪如一条神奇的通道,将原始古朴、野趣、无污染、去雕饰,与现代的工业、科技和信息联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神农架还养育了一条美丽的香溪河。香溪河有东西二源,东源在神农架林区骡马店,叫东河或深渡河,全长64.5公里;西源在大神农架山南,叫西河或白沙河,河长54公里;东西两河在兴山县高阳镇昭君村前的响滩汇合后,始称香溪河。神农架木鱼寨以北3公里的岩石上,刻有“香溪源”三个大字,为曾经撰写经典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著名作家徐迟书写。</p><p class="ql-block"> 香溪河流经兴山、秭归两县,于香溪镇东侧注入长江。</p><p class="ql-block"> 这河蜿蜒曲折,亦是深潭与险滩相间,急流与缓沱相连,时而潺潺婷婷、温润婉秀,时而奔泻如瀑、飞珠溅玉,给高远巍峨的神农架增添了伸向远方而又多情的韵致。那百里河水清澈见底,可见一片片五光十色的鹅卵石,在阳光下灼然放光,细看去,竟浑然生成各种奇妙的图案和线条,实在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香溪河的发源地奇峰竞秀、云游雾绕,林间野花竞放、百草幽香,相传那一股清泉本为炎帝神农采得药草之后的洗药池,满池泉水尽得百草之精华。流淌的河水四季常清,纤尘不染,并因从石灰岩缝中渗出,故而带有独特的丝丝甜香。唐代陆羽曾赞:“天下水名列前茅者有二十种,以归州香溪水为第十四品。”香溪水因此又被称为“天下第十四泉”。</p><p class="ql-block"> 香溪河也有多个名字。《清史稿·地理志》兴山条载:“城南香溪,一名县前河,……合白沙、九冲河(即深渡河),至城南,始为香溪。《兴山县志》又载:“香溪水味甚美,常清浊相间,作碧腻色,两岸多香草,故名香溪。”</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昭君故里</b></p> <p class="ql-block"> 香溪又叫作“昭君溪”。</p><p class="ql-block"> 溪水沿山势流经兴山高阳镇宝坪村,后改名为昭君村,那里正是汉代美女王昭君的故里,古来便有“昭君临水而居,恒于溪中洗手,溪水尽香”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杜甫曾久居三峡一带,留下诗作若干,其中《咏怀古迹》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中的明妃村即指昭君出生地宝坪。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出身“良家子”,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廷,入宫后,因未贿赂画师,其画像被丑化,不得不居冷宫数年。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求亲,自言欲娶汉家女而身为汉家婿。昭君在后宫得知,毅然自请“求行”。临行之时,汉元帝才发现她沉鱼落雁之美貌,不禁心生悔意,但已无法挽回。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汉元帝为表彰昭君,改年号为竟宁。</p><p class="ql-block"> 王昭君出塞和亲,成就了汉和匈奴两族多年的安宁和睦,以及岁月难以抹去的亲情。从古到今,人们喜爱和怀念这位美丽大气的女子。兴山原属秭归所管辖,三国时置县。故秭归县有一“汉明妃王嫱故里”的石碑,山崖上留存“香溪孕秀”四个摩崖石刻大字;宝坪村一带更有一处处昭君古迹,昭君宅、望月楼、梳妆台、楠木井、王子崖、明妃墩等遗迹,就连通往梳妆台的台阶也正好16级,象征昭君在此生长了十六载。</p><p class="ql-block"> 传说少女王昭君在未曾选入宫常在香溪河边洗脸梳妆、浣洗衣衫,有一天在溪口洗脸时,不小心碰断了脖子上佩戴的珍珠,一粒粒散落在香溪河里,所以这河底的石头总是晶莹闪烁,如珍珠一般。最让人称奇的是,每逢桃花争妍之时,香溪河中就游来一条条酷似桃花、身披羽翼花瓣、色泽透明的鱼儿,人们叫它桃花鱼,是为昭君而生。</p><p class="ql-block"> 昭君出塞前,从京都返乡探亲,泣别乡亲之时,正值桃花盛开,她一路弹着琵琶,泪如雨下,那泪珠与水中的桃花漂聚在一起,就化作了美丽的桃花鱼。每至桃花盛开时节,一簇簇桃花鱼,一闪一闪地荡漾在碧波里,与岸上的桃花相映成趣,而当桃花凋谢时,它也随花而去,消失得杳无踪影。桃花鱼的传说,在《宜昌府志》中早有描述,说它“以桃花为生死。……质甚微,视之,仅有形,或取著盆中,大如桃花。……桃花既尽,则是物亦无矣。”有一首古诗咏曰:“春来桃花水,中有桃花鱼。浅白深红画不如,花开是鱼两不知。花开正值鱼戏水,鱼戏转疑花影移……”</p><p class="ql-block"> 香溪河畔的种种传说,多与那美丽的昭君有关。桃花年年开,鱼儿游去又游来,年复一年,已是久远,可是人们对于昭君的怀念却始终如故。</p><p class="ql-block"> 更富有传奇色彩的是,香溪河口常年没有浪潮。</p><p class="ql-block"> 在香溪河与长江的交汇处,碧玉般的香溪水与曾是浑黄的长江水汇合成一道彩带,四季风平浪静,完全不似那些同样从高山之间奔入三峡长江的河流,汇合处浪潮汹涌,波涛翻卷。人们说这是因为昭君的一句安抚。</p><p class="ql-block"> 传说昭君回到宝坪村省亲之后,便坐着龙头雕花木船顺流而下,到达香溪河口,只见长江浪花向花船纷纷涌来,有道是朝拜明妃昭君。</p><p class="ql-block"> 昭君站在船头,感激地说:“免朝(潮)。”</p><p class="ql-block"> 于是,长江的浪涛便恭顺地退去了。</p><p class="ql-block"> 从此,即便是夏季洪峰来临,波浪滔天,这由神农架奔流而至的香溪河口也仍然是一派平静。江河之间,似乎仍回响着那远方美丽女子的声音,就连桀骜不驯的大江也礼让三分。这让人不得不感慨:两千多年过去了,昭君依然活在人们心里。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的应该就是像昭君这样不仅有大爱、而且又有民族大义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