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文/史 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b></p><p class="ql-block"> 来到东山村,入眼村头矗立的一株高大茂盛、造型奇特的古油柏树,特别吸人眼球,村子的老年人称之为“老人柏”。其实,村里人也搞不清楚这棵树的具体树龄,观其高大茂盛、沧桑遒劲的外形该足有二三百年之久。这棵古柏和其他柏树完全不一样,树顶平缓,树冠如盖,颇有些黄山迎客松形状意味,年青人则喜欢叫这棵古树为“迎客柏”。自然,这棵大树也就成了东山村引以为豪的吉祥树。</p><p class="ql-block"> 东山村座落于黄河秦晋大峡谷西岸,归陕西省延长县罗子山镇辖区。据当地相关史料记载,这里最早曾属宜川县辖区。令人奇怪的是,村子里保留下来的很多古旧建筑,看起来却既不像宜川的瓦房民居,也不像延长其他古村的窑洞风格。仔细查看之下,反而感觉像极了山西民居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一栋栋高翘的门楼兽脊,两进的四合小院,厢房磨坊,石狮栓马桩,一应俱全。家户们围墙多以杂石整齐垒就,主宅均背山凿土为穴,块石罩面,既不失土窑洞冬暖夏凉的特性,又显露出独到的荣华气派。这种院落在陕北范围农村来说,完全不亚于土财主庄园,难道这小小的东山村,古时候家家户户竟如此富裕?</p><p class="ql-block"> 抱着强烈的好奇心,信步细数错落有致的四合小院,现在保存基本完整的竟还有九院之多。家庙祠堂,私塾小院,都仍然有迹可循。在村子东头还有一座道家祖师爷古庙、一座古典风格的大戏台;村西有一座关娘娘庙(又称送子娘娘庙),相互平行照应,护佑着神奇的东山村代代繁衍昌盛。虽然古庙年久失修,庙顶戏台瓦木已然残破,四周围墙坍塌不全,可那高大粗壮的厅柱,坚固的主体,仍然轮廓明显。</p> <p class="ql-block"> 拨开杂草掩映的宽敞戏院进入,我无意间竟发现了一个大大的半圆形地下函道入口,莫非这还是一个什么秘密所在?</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村中向导介绍说:“这应该是我们村古时候戏院的下水涵道。”</p><p class="ql-block"> 高原山区有必要建这么大的下水涵道?我不以为然,陕北高原沟壑纵横,排水通畅,就是现代农村也很少建有地下水道。躬身拨开洞口的杂草钻入刚走几步,洞内却一下子豁然开朗顿觉宽敞。整个涵洞上下完全用石块严丝合缝砌成,伸手足有一人多高,细看洞壁石料风化程度,粗略估计也有百年之久,但处处仍然齐整坚固,没有半点的坍塌痕迹。就是青岛现存德国人建设的那段,有名的地下下水涵道,也不过如此吧!</p><p class="ql-block"> 沿着弯曲的洞口一直向前,出口处却是通向村东的谷底的一座躲匪的险要石寨子,我似乎有些明白了,这个奇特函道的作用,也许在古代一是为了排水之用,另外则可能是村民们为逃避土匪的应急逃生之路。细节决定成败,从这些式微细节准备上,足可见东山村的祖先们,当初具有如何的远见卓识。</p> <p class="ql-block"> 东山村的村民都姓刘。据刘家祠堂家庙流传下来的家谱记载,公元1634年,正是明末清初战乱时期,他们刘家的祖先刘允中老先生为了躲避战乱,举家从山西大宁县的古贤村出发,一路逃难拖家带口渡过黄河,迁到了陕北境内河岸一带,找了一个地势险要山水秀丽的地方定居。山西刘家在明朝时候就是名门大户,也许刘允中刚强的骨子里,仍然渴望能够再次闯出一片天下,东山再起,重振家族往日雄风,就将落脚点起名为“东山村”。</p><p class="ql-block"> 刘家人一直遵循着祖先耕读传家的祖训,勤奋开垦土地,种植粮食、棉花等农作物,很快就实现了自给自足。经过刘家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不断地开枝散叶,家族人员剧增。为了更加扩大赖以生存的土地,刘允中的三个儿子,决定各带本门子弟向外发展。老大带领本家子弟前往东山村南源,老三家前往西塬发展,老二则继续留守东山村。后来弟兄们各自创建的新村,就都随着东山村的村名,叫作了南山村和西山村。虽然现如今已经过去了近四百年二十代人,但从刘家族谱查证,南山村和西山村刘家,都和东山村是本家。</p> <p class="ql-block"> 东山村刘家经过代代勤劳的繁衍,家底逐渐殷实,家业愈加的兴旺。后人刘金陵经过勤奋的苦读,一举考取了朝廷贡生功名(举人副榜)。刘贡生返乡祭祖时,不忘祖先遗愿,特意仿照山西老家四合院风格,修建了一座五脊六兽的石材贡生府(现存)。刘家其他家底富足的子弟,也纷纷开始效仿建设四合院。小家建小院,大家建大院,因地施材,在土窑洞上接石面,院子两侧及对面建设偏房厢房,圈石墙,建门楼。慢慢就逐渐在东山村南山凹,形成了一片四合院落群。</p><p class="ql-block">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时候东山村的刘家人,或许是受到了刘金陵考取贡生的鼓励影响,更加注重尊师重教。村里的刘富德后来考取秀才后,没有再刻意去求取功名,而是毅然回乡为家族作奉献,创办了周围方圆最早的一座私塾(现存),专门为刘家子弟培养人才。东山刘家人热衷于办学的优良传统,直至建国后的七、八十年代,仍然是安河乡东塬一带,主要的教学点。并为东山村后续代代人才辈出,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东山村出门就能望见山脚下的滚滚黄河。时光如流水,转眼就到了二十一世纪,新时代政府为民造福,进行了一系列的移民搬迁、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政策。远居黄河畔的东山村也不例外,在进行新房屋改造的过程中,曾有人提出了拆旧建新的方案。远在延安市革命纪念馆工作的刘家后人刘煜教授闻讯后,赶忙致电村里人,千万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四合院拆除。从小处来说,那是一辈辈祖先们用辛苦心血凝成的留念见证;从大处着眼,这些古四合院已然成为了黄河沿岸古村落文物建筑。</p><p class="ql-block"> 东山村人听取了刘煜的建议,最终采取了异址建设的方案,重新在村北建设了新村。明清老村遗址,数座历经沧桑古朴的四合院,才得以比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b>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山村很久以前就归延长县的安河乡管辖,这是一座延长境内唯一的千年古镇,现在仍有具体的文化史料考证,可以追溯到汉唐时代就已建镇。安河古镇下,有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河,一路蜿蜒奔腾向东流经几十公里,直至东山村山脚下才汇入黄河。</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怪!在安河河临进入黄河口的地段,基本端直的河道猛然变窄。随着周围险峻的奇山怪石,连接扭了几个S形的大湾,大有九曲回肠游龙入海之奇势,东山村人把这段奇特的河谷称作神龙谷。神龙谷是否真的有龙?但这里却还真有一个奇异的神话传说。安河奔流的河水快要汇入黄河时,随着九曲回肠山势不断变化,涌现出一条跌宕起伏石槽峭壁,河水形成巨大落差,天然冲击成了一条条飞瀑和深潭。在一条最大的瀑布冲击下,形成一汪碧绿的深水潭,村里人就把它叫作绿水潭或老龙潭。</p> <p class="ql-block"> 传说上古时代,龙的私生子鳌(大鳖)曾在此修炼。待到大鳌功力即将修炼圆满,上天降下巨大的电闪雷鸣渡劫时。绿水潭下游不远处的一座黑水潭里面,有一只大黑蟾蜍(蛤蟆)也在窃取着龙种的气息,进行偷偷的修炼。突如其来的雷击天劫,惊吓了黑蟾蜍,它贸然飞跃出水面匆忙逃窜。由于黑蟾蜍的功力不够,一下子就被水桶粗的雷电击中,击落在半山坡,变成了一尊巨大的石蟾蜍。老鳖则顺利渡过雷劫,升天成仙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神话传说,但东山沟底的高崖飞瀑,老龙潭、黑水潭、石蟾蜍等美丽的自然景观现在却真实存在。石崖水潭下,飞瀑水雾飞溅,阴凉无比,引来大量沙燕、水鸟飞旋栖息。村民们曾在绿水潭中扑捉过好多足有两三斤的河鳖,大家都嬉说那是老鳌的徒子徒孙。无意中遭天道威严所惩罚,遗落在半山坡上那只硕大的石蟾蜍,张开大嘴,好像至今仍在仰天长叹!</p> <p class="ql-block"> 关于东山村壮观秀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一个令人将信将疑、亦真亦假的民间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老龙潭飞瀑和黑水潭下游,弯曲的河道再拐了一个360度大湾,凸显出一座高高的石山,矗立在神龙谷的正中央。此山三面环水,唯一北门石崖下有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可以通过,山上古时建有石寨,一说是防匪寨,还有人说是闯王寨。传说明末李闯王的部队,曾在此寨存放兵器和掠抢来的珠宝,当地人后来就一直把传称之为珍珠寨。</p><p class="ql-block"> 珍珠寨在河道中央平地高高凸起,三面悬空,石壁陡峭,在冷兵器时代确实易守难攻。东山村人后来在上面建了许多石窑石窟,平时把剩余的粮食,都运送到寨子储存。寨子据说最多时能容纳五百多人,包括周围村庄逃避土匪侵害时,也都跑来珍珠寨避难。</p><p class="ql-block"> 就在珍珠寨对面的石崖上,有一个巨大的平台,直通南山塬上。这个平台被称之为“闯宫坪”,传说是陕北农民起义军闯王李自成一部分渡河部队,曾经在此驻守练兵,守卫黄河天险。闯宫坪上面山头筑有临时的土石宫寨,供兵将们安营扎寨,现在已经坍塌匿迹,空留一个大大的土峁遗迹和遍地瓦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闯王军队在进京前,正值斗志昂扬。一众官兵在准备渡黄河前,整日在河畔的闯宫坪上厉兵秣马,练习射箭。</p><p class="ql-block"> 他们把闯宫坪山崖西北处,长长伸出的一长溜像大象鼻子的石崖,当做了练习的箭靶。部队每日不停地轮流射箭。直把石鼻上射出了好几个石穴。李闯王前来视察渡河部队时,即兴也拉开长弓,一箭射向石鼻,竟然一箭洞穿,后来人们就把这条石崖开洞的石鼻子,叫作了闯弓鼻。</p> <p class="ql-block"> 李闯王军后来在陕北黄河一线各个渡口成功渡河,相继攻克了临汾、太原,直取北京城,明朝灭亡。可惜由于农民军的短视局限,闯王只作了42天的大顺皇帝,便被吴三桂和清军赶出了北京城,退守山西。紧接着太原、临汾也被攻陷,闯王部队只好又仓皇开始退逃黄河对岸的陕西境内。就在溃军逃退到黄河岸边的时候,后面追兵将至,一部分闯王军来不及赶到下游的马头关去渡河,只好冒险在东山村安河河口的对岸开始强渡。</p><p class="ql-block"> 由于仓促准备不足,渡河工具只有从附近村庄,找来的一些小木船,木板筏子和羊皮筏子。东山村山脚下一带的黄河水流比较湍急,一艘载有大量金银珠宝的木船,不小心被冲撞到了黄河中央的暗石上,一下子船毁人亡,珍贵的珠宝全部沉入了黄河中央。</p><p class="ql-block"> 后来,经流的泥沙、河石沉淀,竟然慢慢在河中央形成一片狭长的滩地,当地老百姓以口相传,就把这块河心滩叫作了珍珠滩。</p><p class="ql-block"> 早年黄河发大水的时候,也会漫没珍珠滩。东山村的村民们常以河水淹没珍珠滩的程度,来判断黄河洪水的大小。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黄河上游的水土保持基本完善,据东山村村长所讲,近二十年再没有见到过洪水漫过珍珠滩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站在河岸望去,黄河中央占地足有十几亩的珍珠滩上,已经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大量草木,俨然变成了黄河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点。邀我同行的刘希宏笑着介绍说:“现在的珍珠滩也完全能叫做珍珠岛了,如果在这里搞旅游开发,在黄河上空架上一座空中索道,游客就可以过去到珍珠岛上去探宝!”</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远古的神话传说,还是历史上的民间故事,一切都已无从考证。但东山村一带优美的自然景观,确实真实的正展现在我的眼前。珍珠寨、珍珠岛上究竟有没有珠宝,我不得而知。但河心岛上遍布着黄河水冲击而来大量漂亮的黄河河卵石,隔河犹粒粒可见,在太阳下闪烁着绚丽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b>三</b> </p><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p><p class="ql-block"> 神龙谷,闯王宫,这些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奇骏秀美的自然景观,当地老百姓早已司空见惯,自古以来并没能给东山村民带来什么实惠。住在苦焦黄河岸边,出门就要上山下坡,处处瘠薄的黄焦泥地,却给老百姓的农耕生产,造成不小的难度。</p><p class="ql-block"> 祖祖辈辈的东山村人,一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年靠着勤劳广种薄收,付出比其他条件好村庄多一辈的辛苦,维系壮大着刘家人的发展。可即便近代陕北历史上有名的几次饥荒年,东山村人都能够靠着勤劳的双手,实现自给自足,没有一家人出门行乞讨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山村的刘家人,除了严格遵循祖训,一代代保持着良好耕读传家风范,而且能积极接受先进的革命思想,村里的一个个好儿男先后积极投身革命,为新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1936年的红军东征时,善习水性的东山村青壮年,自发在黄河上组织了一支水手队。每天多次来回运送红军战士渡河,并且长期待命黄河岸边,接送红军干部,转运伤员。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河防保卫战,解放战争时期针对胡宗南部队进攻的转战陕北,东山村的这支黄河水手队,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东山村人先后有刘文华、刘增胜、刘增富、刘汉卿等数十人参加了革命,最早的刘文焕1935年就加入了共产党,从事地方组织工作。刘增富一直跟随部队转战,后来作了甘肃张掖军分区司令员,独立师师长,离休时官至正军级。东山村男女老少也深受他们的影响,数年来全都积极热情的参加到支前活动中。抬担架,捐交公粮,割送草料,织布做军鞋等支前工作都遥遥领先周围其他村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滴水也可以影射出太阳的光辉。后来在长期参加地方政府工作的刘文焕旧书箱子中,发现了当年许多村民积极支前的条据,如今已成保存在延安历史博物馆中,成为了珍贵的红色文物。</p> <p class="ql-block"> 黄河沿岸一带,唯一有着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黄焦土土质奇特。特别适合种植苹果,棉花、红薯、花椒和红葱等农特产。这些年来,东山村村民积极配合政府农村产业调整政策,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已经将黄河岸边优质的农特产,利用市场物流和网络平台,卖向了全国各地。</p> <p class="ql-block"> 新时代下的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东山村重新在村北的一处向阳凹地,建设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平房。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国家强大的扶贫攻坚工作下,东山村没有一户贫困户掉队。</p><p class="ql-block"> 随着二级延黄公路的开通,长期饱受交通不便制约的东山村,也终于迎来了一缕新的曙光。为了控固农村扶贫成果,国家又进一步提出了振兴乡村战略。2022年伊始,延长县政协提出挖掘整理县域古村落文化,推动开发打造县域乡村风情旅游新亮点,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东山村名列其中。</p><p class="ql-block"> 地处黄河岸边的东山村,完整保留下来已有四百多年的古村落沧桑印记。默默沉寂多年的一座座古朴的四合院,完全没想到它还会重新焕发光彩,受到世人瞩目的这一天。东山村一带天造地设、奇骏优美的自然景观,配合神奇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果有一天真能开发打造旅游景点或影视基地,一定会吸引来全国大量的游客。我相信,东山人红红火火的日子,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来临。</p><p class="ql-block"> 旭日东升,大河长流;因地制宜,振兴乡村。新时代下黄河岸边这些像东山村一样偏僻的古老村落,终于迎来了千百年来新的机遇。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东山再起!</p> <p class="ql-block">(此文中的文献资料由东山村刘煜老先生提供,在此一并感谢!)</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史权,陕西延安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延安市作协全委会委员,延长县作家协会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