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馨心斋聊天新语(3)】</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用心旅行,以行阅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甘海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当今信息社会,生活压力倍增,利益时时诱人,都催促着人们难以止步。善钓者会告诉人们说,激流边回水,瀑布下深潭,才是下竿之处。舒缓紧张,回味人生,静心养学,就需善自调剂,一闲对百忙。所以人们去旅游,去读书,去享受生活的真味。</p><p class="ql-block"> 同文字打交道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也。”可谓得读书之真谛。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读书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这是陆游追念儿时对灯读书况味的感叹。今读之仍觉亲切温馨。在阳光透窗,和风袭人之时,手执一册书,或感伤,或叹息,是一种人间的至境;又或在夜静更深,万籁俱寂之时,取一卷名人传记,于故事中领略人世间的大喜大悲,不知东方之既白也。</p>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随笔小品之类的文字在文坛盛行起来,似乎其势更炽。我在生活、读书之余,或有所感,或有意会,于是便要忍不住写出来,但所写文字事先无计划,写出无体系,笔随心走,自由散漫,想到什么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随放随收,又因为大多是在书斋夜间写成,于是就有了几百篇聊天心语和新语,姑且称之“馨心斋夜话”。始料不及的是,居然颇受读者喜欢。</p><p class="ql-block"> 曾经幡然醒悟,读书习字,保持平凡心态,那是一种在远离嘈杂纷扰、远离庸俗虚荣的大自然中,陶冶出的雷同心曲的自然交流,而这正是人类的真善美的情怀。有了这份情怀,怎能不崇尚自然、接纳自然呢?有了这份情怀,怎能不超凡脱俗、珍视美好呢?即使沉迷在名利场中的人,当其沉静下来,感觉疲惫和厌恶的时候,也会觉得自然之美。平淡生活之美,会使人感到生命除了名和利之外,还另有一种真正与自然亲近、有意义的生活价值。只有感受这种人与自然的融洽,生活才更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尽管我不算口讷、笔拙,却也算不上伶牙俐齿,妙笔生花。退休后,用心谈感悟,以文表心迹,我一直怀着虔诚和勇气,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诉说方式,或者说是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为此而付出了真情,并希望走好这段长长的路,悦己利人。</p> <p class="ql-block"> 眼下,盛夏来临,炎天暑热,疫情肆虐,闭户禁足,静坐书斋,文字相伴,心头却感到一片清凉。以往,我每年要出行旅游三五次,近三年几乎困守北京。</p><p class="ql-block"> 时间用来读书和旅游哪个更好一点?其实古人早已经给出了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是一个先后关系,而是并列关系,读书和旅行应该是同样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钱锺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西安、南京、洛阳和北京,少了学识的浸润,没有了刀光剑影,丹心汗青,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故宫、避暑山庄、岱庙、曲阜三孔,有了文化照耀,它们才不是被时间风化的标本,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不去读书,就是一个邮差,风景过眼就忘,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什么用处呢?阅读不仅仅会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能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来一场灵魂长足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小窗幽记》中有两句诗: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哪怕是身处深山,阅读也能让精神插上翅膀,来一场跨越地域千万里,时光千百年的精神旅行。</p><p class="ql-block"> 在阅读中可以去古罗马斗兽场看一场酣畅淋漓的角斗,可以去古希腊听智者们激动人心的演讲,可以去三国时期探访“竹林七贤”与他们一起饮酒作赋,也可以去大宋汴京的市井里感受那繁华和热闹。前人的著述都是开启一段精神旅行的大门,在这里,你可以去任何地方见任何人。</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阅读的巨大魅力。但是不去旅行,一味地读书,也只是将自己困在文字的牢笼里,孤独地去想象。</p><p class="ql-block"> 庄子在 《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有大美,但是却不去炫耀,自然默默地不说话,如同摊开的一本书,等着人去用脚步、用切实的感官去阅读。这些是文字之中无法体会的,也是别人的言语和文字无法传达的。</p> <p class="ql-block"> 就如同你不去绍兴,不去品尝那硬得很的茴香豆,喝辣得很的雄黄酒,不去瞧白墙黛瓦,长凳和四角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哪怕写得再真实,想象起来也觉得缺了一份真实和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不去戈壁大漠,不去看在时间中残损的汉长城,不身处荒凉壮美的雅丹地貌,怎能感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不去敦煌领略莫高窟的深厚的佛教文化,就无法知道这里既是故土又是他乡的感受,就无法明白古代丝绸之路究竟是怎样伟大的壮举,也不会去想起是怎样的一种苍凉和深邃。</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不去故宫,不去用脚步丈量青砖的厚重,不去用目光眺望宫殿的雄伟和壮观,就无法体会到古代帝王拥有的是多么大的权利和财富,也无法去明白他们又被囚困于多么大的孤独之中,更无法理解有的帝王为了守住这权利和财富的兢兢业业,有的帝王为摆脱这孤独而生的放纵和疯狂。</p><p class="ql-block"> 清代文人张潮写“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人生一直都是在阅读,“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p> <p class="ql-block"> <b>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而旅行又是身体的阅读。</b>二者同时进行,又缺一不可。就如有人总结的“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一个求快的时代,读书是慢的,旅行也是慢的,有些人不会去思考时间用来读书和旅游哪个更好一点,因为读书和旅行都不在他们的选项之中。他们认为读书是效率低下的,读了再多的书对自己追求的金钱和地位都是没有裨益的。 </p><p class="ql-block"> 但是正如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的,“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现实的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人生是自己的,无论世人追求的财富、权利或者其他都只不过是人生的附加物,真正的核心只有自己。试想,还有什么能比认识到自己,成为自己,从而去追求不违心地为自己而活着还要更棒的事呢? </p><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是读书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更有气质,深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都知道,曾国藩也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p><p class="ql-block"> 气质,说起来是个玄乎的东西,其实就是内心深处的修养和才华,也切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谈吐举止上,让人更有魅力和亲和力。同样的,作为身体的阅读,旅行也可以改变气质。 </p> <p class="ql-block"> 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先生所说: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p><p class="ql-block"> 所谓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见识多了,自然就会心胸宽广,豁达包容,最终得到的就是由内而外的气质醇厚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去看书吧,去旅行吧,也不要去纠结是该先走出家门,还是先翻开书,阅读和旅行就像是人的双脚,同时发力又交替进行,你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才能让精神和身体都在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06.11于京西金沟河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本美篇图片除笔者本人和书斋照片外,其它均下载自网络,特致谢原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笔者“馨心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笔者故乡“茶经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感谢大家关注赏读!欢迎留言点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