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山石窟

行者走凡尘

<p class="ql-block"> 甘肃·武威</p> <p class="ql-block"><b>  天梯山石窟,也称凉州石窟,别名凉州大佛窟,位于武威城南50公里的张义镇灯山村,由凉州著名高僧昙曜开凿。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从北朝、隋唐、西夏到明清相继营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历代延续修建,文物层叠分布是天梯山石窟壁画和雕塑的重要特征;天梯山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有着“石窟鼻祖”之称。</b></p> <p class="ql-block"><b>  天梯山石窟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由北凉王沮渠蒙逊于公元412年至439年开凿。东晋元熙八年(412)十月,北凉王沮渠蒙逊迁都于姑臧,称河西王,设置官署,修缮宫殿,建起城门诸观。同时召集凉州高僧昙曜及能工巧匠劈山开路,伐木毁林,开凿天梯山石窟,大造佛像。不久其母车氏病逝,特在窟中为其母先雕凿5米高石像一尊,形似泣涕之状,表示忏悔。</b></p> <p class="ql-block"><b>  北凉永和七年(439年)六月,北魏拓跋焘自平城出发攻北凉。七月,至上郡属国城,以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尚书令刘絜与常山王拓跋素为前锋,两路并进,骠骁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太宰阳平王杜超为后继,以平西将军秃发破羌(源贺)为向导,亲征姑臧,而后北魏灭北凉,从姑臧迁皇室宗族吏民3万户(10万人左右)到平城,这一批人是形成了北魏修造平城和平城石窟的中坚力量;自北凉后,北朝至隋唐周陆续兴造,西夏至明清仍有重修。据明正统十三年《重修凉州广善寺铭》记载:天梯山石窟在当时有26窟,大佛窟前建有寺院楼阁,窟顶建塔一座,壮观宏大。</b></p> <p class="ql-block">天梯山石窟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b> 民间传说——大佛爷</b></p> <p class="ql-block"><b>  天梯山石窟的所在地张义镇,流传有“张义川 水浒滩,大佛爷手指磨脐山;山峡开,流水欢,黄羊河灌溉黄羊滩。”的谚语,对此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之一解释是:很久以前天梯山,山前山后,有两个大户人家,各有一座很大的牧场庄院,庄主都想占山为王,各不相让。后来,不知谁放火烧了山上的森林,从此好端端的天梯山就变成了荒山秃岭,天上不落雨雪,山上山下水枯草干。山前的张义川,因有磨脐山的雪水灌溉,水足土肥,牧草丰美,牛羊肥壮。而山后的黄羊滩上,因天不落雨,磨脐山的雪水又被天梯山阻挡,贫脊干旱,只有黄羊出没,所以人们把这个滩叫作黄羊滩。滩上的满姓大户,因争山失利,得罪了当地百姓,一时人财两空,连长工也雇不起。他正在为此事发愁之际,有一天忽然来了个从外乡流落而来钟姓男孩,满牧主求之不得,收留为放羊娃。黄羊滩上,缺水少草,钟娃只好跋山涉水,把羊从山后的滩上赶到山前的张义川放牧。一天中午,钟娃把羊赶到天梯山下,忽然从山的西北方刮来一阵冷飕飕的巨风,他抬头一看,山头浓云翻滚,电闪雷鸣,转眼间下起瓢泼大雨,他立即把羊赶去山崖下躲避。正在这时,从崖壁上传来一种奇怪的声音:“开不开……不开……”钟娃打了一个寒噤,定睛寻找,不见人影,以为自己虚惊之故,随着怪声消失,也不在意。第二天,又是同样情形,钟娃寻找因暴雨跑散的羊群途中,遇见了一位白胡子老人。那老人头戴僧帽,身着白袍,手拄拐杖,他捣了捣拐杖说:“小羊倌,你为何如此惊惶?”钟娃说明了这两天听到的怪声,白胡子老人听后叮咛他,明日若再听到“开不开”之声,你就答应“快开--快开”。第三天午后,太阳又被乌云吞没,紧接着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忽然天空又响起“开不开—开不开”的怪声,钟娃猛想起白胡子老人教的办法,大声应到:“快开、快开”。话音刚落,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天梯山北段裂开一道大口,喷出一股清水,沿着裂开的山峡,向黄羊滩流去。正在此时,钟娃却看见张义川尽头,形似七辆草车的七辆草车山拉着磨脐山向裂开的水峡口移动而来,大有堵住水峡之势(亦有人将七辆草车山解释为北宋杨家将运输粮草之用)。钟娃急的团团转,正在无可奈何之时,一位大佛爷路过此地,见此情景,在山坡上盘腿打坐,念念有词,抬起右手掌向前一推,那磨脐山便稳稳地站住不动了。而从水峡口流出的水,一直流到黄羊滩,从此滩上水草丰足。黄羊滩和张义川的百姓,为纪念大佛的恩惠,在天梯山上开窟塑像,镇邪保民(上述故事源于胡宗秘《凉州石窟》)。</b></p> <p class="ql-block">大佛爷所指的磨脐山</p> <p class="ql-block">景区风光(景区AAAA级)</p> <p class="ql-block"><b>曾是北凉蒙逊开,始邀佛祖踏云来。 </b></p><p class="ql-block"><b> 一泓碧水不分界,千载金身独坐台。</b></p><p class="ql-block"><b> 龟背如依半山卧,禅根偏向六渠栽。</b></p><p class="ql-block"><b> 人间险境知何处?越上天梯尤壮哉!</b></p> <p class="ql-block"> 文/叶丹 图/肇弘</p> <p class="ql-block"><b> 配乐《雍泽绿措》</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