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万里长城是一部留下历史脉络的荡气回肠乐章,秦皇岛市海港区境内的长城段落,便是乐章的华彩部分。</p><p class="ql-block">董家口大毛山正冠岭长城。</p><p class="ql-block">这里110余公里的长城线上敌台、关隘机要密布,建筑形式多样且独特,保存状况尚好,被誉为“长城博物馆”和“明代长城活化石”。</p><p class="ql-block">这里诸多关、口、楼及遗存,都称得上是万里长城线上“独一份”的人文奇观:“京东首关”九门口的点将台和一片石桥城,板厂峪的“京东第一楼”和长城砖窑群遗址,拿子峪的过关旱门和“金边”长城……还有长城后裔口中代代相传的故事,穿过了历史的雾霭,或有声或无言地诉说着民族的风骨和辉煌。</p><p class="ql-block">近些年,经过人们更加细致地保护和勘探,海港区长城在地形图上清晰地呈现出“几”字形,越过了黄沙和山林的万里长城正是在这里拐弯,奔向茫茫沧海。</p><p class="ql-block">而如今这片土地也依托长城资源,让一穷二白的日子拐弯走上了致富路。</p><p class="ql-block">崭新春光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步伐已在这片崇山峻岭间加速。当一切如规划而至,家乡将迎来怎样的春天?长城脚下每一朵争相绽放的山花,都在与人们一起翘首以盼。</p><p class="ql-block">长城考古的惊世发现</p><p class="ql-block">4月下旬,海港区境内背负长城的群山上,杏花开罢,漫山遍野的梨花又开,雄浑长城带上了温柔的气息。</p><p class="ql-block">海港区境内除了零星分布的北齐长城,主要段落为明代蓟镇长城的一部分,东起驻操营镇九门口村南山号台,西到石门寨镇孤石峪村西东峪16号敌台,共有敌台291个,大小关口24座,城堡14座,月城5座。其中大关口有黄土岭、大毛山关口、城子峪、义院口等,小关口有夕阳口、大青山口、水门寺、板厂峪等。</p><p class="ql-block">板厂峪景区内的“京东第一楼”耸立880米高峰之上。</p><p class="ql-block">从板厂峪长城屹立在海拔880米高峰的“京东第一楼”敌台俯瞰,能眺望到城市和大海,山坳里一个齐整小镇也赫然在目,那是已颇有规模的板厂峪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67岁的许国华是景区创建人,也是长城保护员,之所以投资把小村庄打造成景区,老许希望能带家乡致富,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基础,守护好长城。</p><p class="ql-block">景区里,长城砖窑群遗址被精心地保护着,挖掘和开放了的2号和4号砖窑,也被放进半室内的展区。沿着参观路线,可以清楚地看到砖窑内部构造和几百年前烧制、码放于此的叠叠青砖。</p><p class="ql-block">如今,板厂峪的长城砖窑群遗址是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2002年,这里还是一片常歉收的玉米地,一位村民在荆棘中意外发现洞口后,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一座座砖窑遗址重见天日,立即轰动了中外考古界。</p><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上的青砖是哪里烧制的,怎么烧制?那时,哪怕有一座砖窑被发现,也能吸引世界目光,可板厂峪出了200多座,这是多震撼的事啊!”许国华难忘当年家乡的沸腾,也下定决心,投身到长城保护工作中。</p><p class="ql-block">板厂峪发现的砖窑内部构造和几百年前烧制、码放于此的叠叠青砖。</p><p class="ql-block">现在,板厂峪附近累计探明了明长城砖窑217座,还有多座灰窑、瓦窑、铁窑、采石场和军火库、城堡等遗址。如此规模,让我们仍可一窥400多年前的板厂峪,那是一个鼎盛时屯兵1.5万人,能大规模生产长城建筑材料的军事重区。</p><p class="ql-block">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评价,“这样大规模、众多的、保存完好的明长城砖窑出土,是震惊中外的长城考古重大发现,对研究古长城建设有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长城砖的历史之谜,就这样在一个小山坳里被悄悄叩响,轰然洞开。然而,曾让世界瞩目的考古发现,只是板厂峪长城意义丰富的遗存之一。</p><p class="ql-block">“专家考证,咱这有大将徐达所修长城的‘孤例’,有罕见的羊马墙,有北齐长城与明早、晚期长城在一处的奇景。”许国华数起板厂峪的珍贵之处,便停不下来。</p><p class="ql-block">其实,每一位走在海港区长城线上的保护员,都能向你讲述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子母台(又称将军台)是现存唯一的点将台。</p><p class="ql-block">九门口的一片石城桥是极罕见的水上长城,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附属建筑子母台更是现存唯一的点将台;大毛山口的小型箭楼、双楼和长城内侧报警线上形式各异的烽火台,都是绝少存世的范本……</p><p class="ql-block">九门口的一片石城桥是极罕见的水上长城。</p><p class="ql-block">此间长城的遗存,至今还在人们的发掘保护中渐次揭开面纱,带来一次次地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丰富遗存仍在发掘中</p><p class="ql-block">春风吹过山间,又一年洁白的梨花飘落在沧桑青砖上,拿子峪村长城保护员蔡文龙出了家门,去往自己巡护的15公里长城线。</p><p class="ql-block">拿子峪长城保护员蔡文龙(前)打小谙熟从过关旱门处攀上长城的小径。</p><p class="ql-block">梨树最密的山脚下,长城高墙上一个洞开的大门将两边风景贯通。蔡文龙打小谙熟从此处攀上长城的小径,如今,他已明了这个长城沿线罕见的旱门,几百年前曾作为军队过关的出入口。</p><p class="ql-block">“这么宽敞的门能通行一支大部队,说明拿子峪的重要!”他言语带着骄傲,说话间,已攀爬到险如天边倒挂一般的长城段落前。</p><p class="ql-block">峭壁上攀附的长城垛墙,阳光下泛着青色光亮,似蛟龙竖甲,仔细看,“甲片”边缘竟有一道折线形的金黄色镶边。</p><p class="ql-block">“看,这就是‘金边长城’,这几年咱才注意到它。‘金边’是垒进城墙里的黄色条石。”蔡文龙说,由于攀爬难度大,这里罕有人迹,长城勘探使用无人机后,在俯拍的画面中,人们才注意到这一道长城“金边”是那么壮美。</p><p class="ql-block">拿子峪长城的“金边”是垒进城墙里的黄色条石。</p><p class="ql-block">这次发现带来了巨大惊喜,“大伙儿都猜,这是为了加固,还是装饰?得等专家研究了。我就生在长城下,可还有那么多东西是咱没见识到的。”蔡文龙说。</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80年代,海港区境内长城的文物发现就开始受到国家重视。1984年,城子峪发现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的小型子母火铳,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这一段长城沿线,更是陆续发掘出数量众多的建筑纪事碑、文字摩崖和砖石雕刻,详细地记录了建造敌台和城墙的各种信息和敌台的结构、名称。碑刻《边粮碑记》中有禁止边粮浮收的严格规定,傍水崖古战场碑刻中记载了隆庆元年激烈的长城战事,还有诸多券门、射孔上雕刻的造型纹饰,都有向往和平的寓意,是宝贵的史料和文化艺术遗产。</p><p class="ql-block">通过对不断涌现的文物研究,人们对长城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p><p class="ql-block">目前,已探明的海港区长城建筑结构非常齐全,夯土、毛石、砖包等多种边墙都有体现,明代各时期的镇城、堡城等防御体系,烽火、燧台等警报系统,以及驿传交通和军需屯田系统均有遗存。</p><p class="ql-block">板厂峪砖窑群遗址也经过三次调查勘探,发现了长形墙砖、方形地砖、多边形押帽砖、雕花砖、异型砖等长城用砖。</p><p class="ql-block">“这里建筑多样、保存较好的原因主要是位置重要,在明代是保卫京师要冲,修筑质量高。附近村民多是守军后裔,对长城感情深。”海港区文保所所长张超说,“拥有这样的长城资源,应值得珍惜,跟随前辈的脚步,我们保护和探究的路也会一直走下去。”</p><p class="ql-block">守护是绵延的家国梦</p><p class="ql-block">海港区境内长城全是野外段落,曾历经战火,又在失去军事作用后,沉寂在崇山峻岭,难以得到加固和保护。</p><p class="ql-block">幸好长城脚下由关、营、堡发展而来的村落里,不少作为守军后裔的村民凭着朴素感情,一直在自发地守护着长城。</p><p class="ql-block">2003年,按照行政区划,这一段长城隶属于抚宁县,当时抚宁县成立了全国第一支长城保护员队伍,很多村民也从此“转正”,当上了保护员。4年后,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优秀长城保护员”颁奖的孙振元和张鹤珊,都来自今天的海港区长城巡护线。</p><p class="ql-block">城子峪村长城保护员张鹤珊已经68岁,当年被收进博物馆的子母铳出现时,就是他意识到了珍贵性,写下文章投稿到《秦皇岛日报》,得到了重视。</p><p class="ql-block">如今,张鹤珊已是公认的长城“土专家”,他腾出自家房子做保护站,依旧每日巡查。</p><p class="ql-block">“我们这边的敌楼,在民间有按守城家族姓氏做名的习惯,‘董家楼’‘白家楼’……就像自家祖楼,感情忒深了。”从老人的家抬头就能望见“祖楼”,他也在这里继续讲述着长城故事。</p><p class="ql-block">董家口大毛山城堡。</p><p class="ql-block">董家口村长城保护员孙振元已去世多年,他的侄子孙志伟接过了担子。巡护时,孙志伟经常在正冠岭长城上停留片刻,那是叔侄俩都喜欢眺望的地方,“如果我叔还在,也能看见咱村一年年的变化。”。</p><p class="ql-block">修复后的董家口长城游人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董家口是海港区另一种长城保护模式的先行村——以文化旅游加保护的发展方式,让古长城焕发生机。2000年,董家口村的民宿小镇迅速火热,也让长城保护重要性得到了更多人重视。</p><p class="ql-block">长城旅游带动了董家口村农家乐饭庄的兴起。</p><p class="ql-block">在“长城热”引来了更多关注后,这里的长城保护、修复工作也在逐步迈进。</p><p class="ql-block">2017年,争取到了370多万国家专项资金的九门口点将台维修工程顺利完工,以“修旧如旧”的理念还原了古貌。</p><p class="ql-block">2014年和2017年,板厂峪长城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除险加固。先后修复了159号至160号敌楼,以及163号至166号敌楼,共1450米长城线。</p><p class="ql-block">许国华参与、见证了两次重建,他也在景区设立展览馆,收集保护散失的长城相关文物。众多展品中,一块刻有“三屯营当中军守备许大成”的碑记,曾让他热血沸腾,“听说,我们祖辈是跟戚继光将军从浙江义乌来筑城的,许大成会不会和传说有关?”</p><p class="ql-block">后来,经过考证,许大成正是在1568年带二子从义乌来驻守的军人。许国华和板厂峪的许氏乡亲,找到了自己的先祖,他们因长城而来,也因长城找到了根脉。</p><p class="ql-block">“长城的意义更不一样了,以前这里是自己长大的家,现在明白,先辈为国戍边,才来到这里,我们保护好长城,也是为了国和家。”许国华说。</p><p class="ql-block">老许的坚定,也许正有着与先辈一样的风采。从百年前戍边的将士,到如今投身长城文化公园建设的人们,那绵延不改的,是同样融于血脉的家国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