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活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一个七日接着又是一个七日。自2017年1月开始,林夕草堂每周周末一次,陪您走进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上方山园区。探访人文古迹,解读文献史志。讲述民间传说,解析历史传奇。听堂主给您“涛声依旧”原创连载《京西圣境上方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明代成化天开寺,寺废田存主更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擎公住持天开堂,慈仁奉侍香火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弘治五年岁壬子,周公吉祥师塔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查礼游记舍利庵,介卿访寺无形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林夕草堂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座上方山 半部中华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明代天开寺成化年间寺废田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朝(1368-1644)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历经了明早期的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后,明永乐癸未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明成祖永乐辛丑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明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明晚期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至同年九月,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迁都北京。</p><p class="ql-block"> 明代早期,天开寺及所属寺院,仅有零散文献记载。如在天开村,原有明洪武甲寅七年(1374年),《皇后台龙王庙记》;永乐年间,“…开山比丘然义并内官监太监向福善等发心建造弥勒宝殿,塑画完备…”“…山僧然义,偕内宫监太监向公福善、倪公忠,重修梯道(天梯)…”宣德年间,云梯庵崖壁上,镶嵌的“殿”字石刻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方山志·卷四碑碣》擎公塔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开寺院 易主慈仁】</b></p><p class="ql-block"> 明中期成化年间,天开寺及所属寺院寺废田存,开始走向没落,庙产被大慈仁寺接管。天开寺住持,已经改称“大慈仁寺奉侍香火兼天开堂上第三代住持”。在天开寺塔院,原有明弘治庚戌三年(1490年)所立碑石,“记载大慈仁寺之修理,立塔处为旧日寺基,庙宇今已无存。”</p><p class="ql-block"> 慈仁寺,俗称报国寺,位于西城区(原宣武区)报国寺前街1号。始建于辽代,明初塌毁。成化丙戌二年(1466年)五月十五日,周太后出资重修慈仁寺完工,改名大慈仁寺。周太后,即明英宗朱祁镇的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周吉祥从姐。时任僧录司右觉义,25岁的周吉祥,兼任大慈仁寺第一任住持。成化戊戌十四年(1478年)九月,周太后又出资重修大觉寺完工,时年37岁的僧录司右阐教周吉祥,再兼任大觉寺住持。</p><p class="ql-block"> 《上方山志》等相关文献记载,明中期正统年间(1436-1449),天开寺住持妙公秀岩住天开寺,墓塔在天开寺塔院,塔铭记载“天开寺住持宗主妙公秀岩和尚塔铭,在天开寺塔院,天顺七年(1463年)孟冬十月。”。明成化年间,天开寺住持悟极、悟俊、云耑祥。明成化癸卯十九年(1483年),天开禅寺住持悟极,撰并书《重修中院禅寺碑记》,碑石原在中院村。弘治己未十二年(1499年),《重修龙兴禅寺碑记》记载,“天开寺住持悟极”见证重修事件。“云耑祥禅师传碑,原在兜率寺塔院,弘治己未十二年(1499年)季春月。”</p><p class="ql-block"> 明成化、弘治年间,《上方山志》记载,“擎公,成化中,住天开寺,时天开堂上第三代住持”。“擎公塔铭,在天开寺塔院,弘治己酉二年(1489年)五月吉日,大慈仁寺奉侍香火兼天开堂上第三代住持擎公和尚灵塔。”由此推断,明成化年间天开寺庙产,已经划转为慈仁寺香火地。</p><p class="ql-block"> 以上仅仅是天开寺易主的一些零散佐证,期待有识之士寻找更为直接有力的直接证据,分享天开寺的历史本来面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房山周吉祥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周吉祥塔 慈仁寺地】</b></p><p class="ql-block"> 周吉祥于明弘治壬子五年(1492年)三月二十八日圆寂,终年51岁。同年三月,周吉祥之徒、大觉寺住持性容,在大觉寺南为周吉祥塔建塔,塔铭曰:“圆■本师僧录司左善世、兼大慈仁寺开山第一代住持、并大觉堂上周公云端大和尚灵塔”,俗称“周云端和尚灵塔”。</p><p class="ql-block"> 明弘治己未十二年(1499年),周吉祥去世七年后,在天开村西北,建起了北京第二座周吉祥塔,塔铭曰:“僧录司左善世、钦命掌印、兼敕建大慈仁、并大觉寺开山第一代住持周吉祥大师塔”,俗称“周吉祥塔”(相关内容另文介绍)。塔址现位于孤山口村北,当时田产应属于大慈仁寺香火地。约80余年后,在周吉祥塔西南侧,后人建起了普济禅寺(另文介绍)。</p><p class="ql-block"> 塔前现存一碑,额篆“僧录左善世、兼大慈仁、并大觉住持云端祥禅师传”,铭文由翰林院侍讲、承德即经筵官、兼修国史、青齐武卫撰,赐进士及弟、嘉议大夫、兼翰林院学士、国志副主裁、知制诰经筵官、南阳焦芳书并篆。</p><p class="ql-block"> 有关文献记载,僧录司诸僧官由礼部任命,有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左、右觉义等职。主要任务是监督僧众行仪及主管考试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寺废田存 庙宇无存】</b></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丙寅十一年(1746年)八月,查礼在《芯题上方二山纪游集》中记载:“…二十四日,行六里,至天开村,有墙如城,榜题舍利庵,殿有钟,明正德六年(1511年)铸,称勅赐万寿禅寺,寺废田存,每年京师报国寺入其租。背山有天开塔、观音洞…”</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蒲意雅在《记上方山》中记载称,在天开寺“北塔院,院内墓塔,共有四处…第四处,塔尚完整,明弘治三年(1490年)立,似记载大慈仁寺之修理,立塔处为旧日寺基。庙宇今已无存。”另载:“…且曾于六聘山发现天开寺残迹云。依朱彝尊文所述,该处似有庙三所。六聘山天开寺已废,仅存残塔…”</p><p class="ql-block"> 民国辛酉十年(1921年),吴其辕在《上方山纪行》中记载:“行十余里,抵天开,下舆访天开寺遗址。见三碑露立,一元至正三年立,碑阴文漶漫,不可尽辨;稍北为至元二十八年重修寺碑;又稍南一碑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立,大概志财产及寺田坐落界址(应为慈仁寺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天开寺遗址(摄于1932年)】</b></p> <p class="ql-block"> 民国壬申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在陈兴亚的《上方山游记》中记载称,“…五里天开村,因访天开寺,寺已于五六十年前,变为民居,毫无寺之形迹,仅余有元至元间,重修六聘山天开寺碑二,一在小学校门前,一在菜园内。尚余有大钟一。观碑志,寺创自后汉,盛于有唐,据居民云,最古之碑,前曾经人运至北平,未识现在问处,沧海桑田,不禁同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龙兴禅寺 成化重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房山县志·卷三坛庙寺观》记载:“龙兴寺,在天开村。”</p><p class="ql-block"> 明弘治己未十二年(1499年),《重修龙兴禅寺碑记》记载:明成化丙午二十二年(1486年),“冬越春暖,回首龙兴,四顾彷徨,山围水绕,塔庙龙潭,罕乎奇哉!真佛祖之道场,实人天之福地。”</p><p class="ql-block"> 从《重修龙兴禅寺碑记》可以得知,明成化年重修龙兴禅寺,是位于房山圣水峪村凤凰山华严寺的僧人所为。碑记铭文中记录了临济宗师徒三代僧人的法讳,即临济第二十五代嗣祖幻住破庵禅师,破庵禅师徒子“本寺住持德登、德玉、德钦、德信、德能、德□、德才、德祥”;破庵禅师徒孙“本寺维那圆寿、圆富、圆月、圆惠”。破庵禅师徒子、徒孙的法讳为临济宗的“德”、“圆”字辈。临济宗僧谱(字辈):“智慧清静,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常演宽宏。惟传法印,正悟会融。坚持戒定,永继祖宗。”</p><p class="ql-block"> 《重修龙兴禅寺碑记》的铭文,还记载了参与重修的相关人员,“御用监太监李福胜”,“房山县知县李玩”,“本县僧会真清”,以及霸州义官等多人姓名。还有天开寺住持悟极。</p><p class="ql-block"> 蒲意雅在游记中记载,“塔北有小庙,甫经修理,名龙兴寺,寺有金朝大安元年(1209年)经幢,及元泰定二年(1326年)所立,皇后台众都创建石碣铭记碑;又明弘治九年(1496年)所立碑,记载龙兴寺事。”</p><p class="ql-block"> 《上方山志·卷四碑碣》记载:“皇后台众都创建石碣铭记,在皇后台。泰定二年仲春二月二日立,古燕王东庵撰并书,金王府石匠胡信刊。”碑石、铭文笔者未见。以上建寺修庙行为,佐证了此时天开寺已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资料恐有虚传谬误 敬请知情者不吝赐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