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你看了吗?

张敬愉

<p class="ql-block">  《红色记忆》一书在镇海发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了镇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暨镇海区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举办的《来自镇海区干休所的红色记忆》一书发布会。由于疫情关系,发布会几次推迟,直到今天召开。</p><p class="ql-block"> 去年夏天的一天,镇海干休所夏亚琴所长在镇海照相馆倪娜陪同下,来到我们文学摄影工作室,请我帮助写一本干休所老同志的回忆录,我感到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一口答应。</p><p class="ql-block"> 我也实话实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每周要讲4个半天的课,如果我一人又要采访又要撰写,时间要拖得比较长。我向夏所长建议,我用工作室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帮助,就是再邀请4位作协会员一起来完成这一任务。夏所长同意了,于是我们5位作协会员分头行动,深入采访、认真撰写。我们觉得这次采写的过程,就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我们经常为老同志的英勇事迹感动不已,经常是含着热泪进行写作。</p><p class="ql-block"> 9月书稿完成,不久印好。这本图文并茂,有着磅礴气势的历史厚重感的书呈现在我们面前,大家爱不释手。仔细看一遍也是热泪盈眶,我们是被书中主人公的英雄气概深深打动。</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共有十三位老同志的故事,他们中有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枪林弹雨中救护伤员的王云全同志;有排除各种险情深入敌营侦察,为我军打胜仗获取敌方情报的陈竹成同志;有打击还乡团、攻城略地,参加平津战役,又随大军南下解放全中国的张国贤同志;有在抗美援朝战争和解放大、小鹿山岛战斗中亲历战争惨烈的李品述同志。</p> <p class="ql-block">  这其中,也有在和平年代,为了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特别是为国防事业,筚路蓝缕,呕心沥血,开创我国国防建设新时代立下丰功伟绩的老同志。他们中有为了新中国的海军及潜水艇部队的创建作出贡献的陈竹成同志、张国贤同志;有参与新中国的空军及导弹部队建设,参加第一次用地对空导弹击落美蒋高空侦察机战斗,第一批参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建设的朱世俊同志;有为新中国的海军建设和海洋测绘作出卓越贡献的郑祖煌同志、王才全同志、杨兴智同志;有新中国第一代空军气象员、被航空兵亲切地称为我们的“老天爷”的刘振棠同志;有参与建设首都国际机场、毛主席纪念堂的李品述同志;有从基层做起,为武警水面船艇学校建设作出贡献的姜忠惠同志;有在空军第七航空学校机务大队为飞行保驾护航、被空军飞行员由衷地称赞为飞机“保姆”的李世田同志;有为守护雷达为海疆边防充当“千里眼”的刘建康同志;有为建设镇海九龙福利院作出突出贡献,为干休所老同志热心服务的李明明同志。</p><p class="ql-block"> 无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和平建设年代,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斗争、兢兢业业,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从本书中所记录的厚重的历史中,从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上,我们将汲取他们的忘我、献身、奉献的精神,并必将鼓舞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奋勇前行,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应有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老同志和家属代表在会上发言,不说自己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更多的是表达对国家的赤子情怀。我们听了非常感动,这就是我们老一辈的博大胸怀。倏然我明白了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世界5000年不散不倒一直传承下来的原因。中国魂的伟大传承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致尽。面对眼前这些风烛残年的老者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的形象在我心目中高大起来,幻变成生龙活虎般的一张张年少英俊的面容,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所向披靡,他们和战友们打败了侵略者,推翻了腐朽没落的蒋家王朝,他们又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呕心沥血,使我们国家永葆旺盛的发展势头,国泰民安,山河无恙,风调雨顺,人间皆安!</p><p class="ql-block"> 会上,镇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邓伟余局长,现场向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级机关党工委等单位赠书。有关单位表示要通过组织学习,宣传老一辈的英勇事迹,使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历史之光从我们的身后射来,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这本来自镇海区干休所的《红色记忆》,犹如其中的一束光,定能给我们以启发!</p><p class="ql-block"> 下面请好友们欣赏发布会现场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特约记者张敬愉 摄影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