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中 驴

粗茶淡饭

清晨起来,天不作美,仍然下着大雨,原定好的“两县三地行”活动,不知是否取消,我用手机与江南雨联系,江南雨告诉我:“宁国那边已经出发了,无奈,只有行动,为了第一次的合作与诚信,我们只有冒雨户外。<br>  这次“二县三地行”,即旌德论坛户外俱乐部与宁国风雨俱乐部联合,从宁国的胡乐,到旌德的仕川,途经绩溪的考溪三个地方,沿途可欣赏宁国等地乡村美景、风土人情和美丽的仕川晨景。原来报名的人很多,因为一场雨,使许多驴友都望雨生畏而退缩了。 早上七点钟,我们到车站集中,只有七头驴,外加一头小驴,一个只有八岁漂亮可爱的小女孩,由其父母带着参加活动。车子到了宁国胡乐去沙城岔路口时,宁国的驴友也同时到达。宁国参加活动的有五人,三男二女,大家汇聚在一起,两边队长将队员一一介绍认识。看看宁国驴友个个装备齐全,登山包、帐篷、睡袋、防水包护套、登山鞋、头巾、登山杖等户外用品,而我们这边的驴友很简单,除二位驴友带了帐篷外,其他人都是一个小背包.宁国驴友不愧为是户外游玩老手,属于“正规军”,相比之下,我们且成了“土八路”。 我们撑着伞,冒着雨,徒步前进,雨“哗啦啦”下着,时大时小,雨水打在伞上,嘀在地上,给我们徒步带来了许多不便,驴友们的衣服、裤子都被雨水淋湿了,大伙仍然精神饱满继续前进。经过雨水的洗礼,山川田野,多了几份翠绿,原本蔫蔫的路边小草,吸足了水分,绿的养眼。村口那粗大的银杏树,树根苍老遒劲,树干上无数树枝披披挂挂,垂在空中,悬在树叶上的雨珠儿,晶莹透亮。雨中的空气更加干净新鲜,让人呼吸舒畅。绵绵的雨,柔柔的风,在这种环境里行走,别有一番情趣,又多了一份浪漫的情调。 经过沙城、陶家,到了白音桥水库,水库边停了十几辆小车,都是宁国、绩溪牌照的车。二十几个垂钓者围着水库,有的坐在太阳伞下,有的穿着雨衣,静静的守着,专心致志的等着鱼儿上钩。小雨绵绵,烟水缈缈,碧波微泛,十分幽静。这些钓鱼者,与冒雨游玩的我们,虽方式不同,但异曲同工,寻找一份乐趣和心情。雨,仍然下着,细细密密,雨水串成的线,织成一幅天然的雨帘。隔帘相望,周围的景色披着朦胧的轻纱。 我们来到师岭头山脚下的一个村庄,准备在此地休息,江南雨邂逅他的同学,同学的家就住在村子里,是前两天特地从无锡赶回来,帮助家里栽早稻秧,我们在他的同学家里休息,热心的同学留我们吃饭。吃过午饭后,雨停了,远远望去,对面的山峦,若烟尘微扬,如梦如烟。 从山脚下到师岭头有四、五华里的路程。是一条古道,有的地方有石板,有的地方没有石板了,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泞中,向山上走去。山口上有个关隘,不知是那个年代垒成的石墙,仍然还保留着。雨后的山冈,云雾万变。时而赤云一缕,远山如黛;时而轻雾如云,可枕可席。山顶时藏在雾里,山尖偶露,如仙山琼阁。穿行其间,仿佛腾云驾雾,成了一回仙人。 过了山口,山下就是仕川村。雨后的村庄多了几分清秀和美丽。山峦叠翠,古树老桥,粉墙黛瓦,袅袅炊烟,相映成趣。<br>  说起仕川村,确是个挺有意思的地方。它位于旌德县的东北面,离旌德县城三十五华里,然而,它是旌德的一块“飞地”,象一只象鼻孤悬伸入绩溪县金沙乡境内,与宁国、绩溪交界,与旌德县不接壤,却归旌德管辖,确实是一件怪事。仕川村不大,南北长的狭窄盆地,四周全是大山。明清时期,仕川村隶属于宁国府治。清代道光年间,实行“都制”,仕川划归旌德。从旌德俞村的桥埠,有一条乡村公路通往仕川,必须跨过绩溪地界,才能到达仕川村。仕川和俞村同属于“旌德八都”。为了区分清楚仕川和俞村,人们习惯称俞村为“八都”,而仕川为“里八都”。 仕川村是以“喻”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千年古村。其“喻”姓始迁祖是仲宜公,名“义”,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率领“喻”姓族人由徽州府歙县堨田迁来旌德仕川村安家落业。据《仕川喻氏宗谱·明万历重修义序》记载:“我喻姓得姓于相如公,为帝王之苗裔,迨义公由歙县迁仕川,迄今数百年,其族甚大。” 清代光绪十四年宁国下中川乡贡进士周赟纂修的《仕川喻氏宗谱序》记载:“自以喻为氏,郡望江夏,迁徙靡常。至赵孝宗时,仲宜公始迁旌之仕川,数传而生齿渐繁,人文蔚起。自有明,国朝登仕,版游胶庠者,代不乏人。烟千家,可谓盛矣!”从这些文字记载中,不难看出该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br>  “仕川”这个名字,寓村人仕途发达之意。从明代起,仕川陆续就有人在江浙、陕西、河北等地做官。明万历丁亥(1578)喻希尧,任金华府通判,运粮四次,每得羡余万数,奉公给民,士民祠祀。明喻栋,上虞主薄。明喻鼎梅,夔州府经历,署巫山县事。其子喻凤律,陕西长安县丞。喻进忠,直隶大名府魏县盐捕厅。从这些所任的官职看,虽非大官,但在仕川这个偏僻、边远的小山村,能出这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确实了不起,它展示了古仕川人祟文重教的传统文化理念。 古老的仕川村,是一个资源丰富,环境封闭的地方。山林茂密、竹树掩映、野兽出没。盖房有木,稻米足够吃,家家养猪,自种棉花纺织,丰衣足食,自给自足,恬然自安。如果没有兵灾人患,这里的人们与世隔绝,堪称:“世外小桃源”。1927年5月16日,旌德爆发了以仕川农民为主的“旌德农民暴动”,比“南昌起义”早两个半月,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极其重要历史地位,仕川成为——革命老区。<br>  在仕川村的水口处,有一座坐落于西凤山下横跨仕溪河两岸的古老桥——凤桥,古树参天,林荫蔽日;桥下流水潺潺,终年不绝,景色优美。清代进士周赟曾写过一首题为《凤桥夕照》的七言诗,赞美仕川村的美丽景色:“凤桥烟霭暮霏微,隐隐孤亭透落晖。两岸波光摇不定,一竿清影钩鱼归。” 我们带着宁国的驴友在村子里游览,参观了“仕川农民暴动旧址”,瞻仰了“旌德仕川农民暴动纪念碑”。然后在纪念碑前的空地上,按营扎寨,支起了帐篷,县城里的几位驴友带着帐篷,特地从县城赶到仕川,凑起了热闹。八、九顶帐篷,五颜六色,犹如蒙古包,引来了村民们的好奇,村民们三三两两跑来观赏。 吃过晚饭后,天已经黑了,江南雨弄了一些木柴,点燃了篝火,大伙围着篝火席地而坐,活泼大方的“小公主”,唱起了第一首歌------跳动的火焰,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唱歌、喝啤酒、聊天、狂欢,大家手拉着手围着篝火跳起了舞,这热闹的场面,深深的感染了我,情不自禁的加入其中,享受着年青人的快乐,我也因此年青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