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交通之变

丘刀鱼

<p class="ql-block">  我的外婆家在陵水新村附近的一个小村子,距离家乡崖城近100公里。小学时代,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每逢放暑假,总喜欢嚷着父母带我们回去住上一段时间。村子落后,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但可以去海边抓螃蟹,捕鱼,这对于一个顽皮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天堂乐园。但那时的交通可谓一波三折。从崖城到陵水,需要乘坐私人中巴到西客站,即现在的三亚解放四路旺豪超市地址,再从西站做2路或者4路公交车(三亚最早的两条公交路线)到大东海东站,然后坐上到陵水的中巴车,途中在英州经停半个小时。从早上九点出发,得下午三点才能到外婆家。中巴车也多为私人运营,一位司机加一位售票员,只要人一到等客站,不管你愿不愿意,拉着你就往车上挤,你人若不上去,那就把你行李“抢”上车,然后再去寻找下一位乘客。因此,总有发生冲突的时候。但人在无车下,不得不低头。否则,你就继续等待不知何时才能来的下一辆。一路上车下车,颠颠簸簸,总算是到达目的地,遇到晕车的人,坐车是一种遭罪。几个小时,一路吐到终点。所以谈车色变,非重要事情,不出门为好。</p><p class="ql-block"> 进入21世纪初,来到市里上高中,情况有所好转很多运营车归为国有,管理也逐步规范,港门(梅山)-三亚的终点站改成了三亚汽车总站,部分私营车还是到西客站。以此同时,黑车开始盛行。从崖城到三亚市内,几个学生拼车,50块送到西站,再后来就是30块一人,混熟了100块包车,直到前两年扫黑除恶,三亚到崖城的黑车历史结束。</p><p class="ql-block"> 到了2010年底,海南东线高铁开始,海汽集团开始艰难运行。毕竟从安全度、舒适度、速度等角度来说,高铁大大优于汽车,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p><p class="ql-block"> 再经过十年发展,现在出行就不是什么事了。无车的,一部手机,各类网约车就到你跟前,送你到目的地。有车的,随时随地出发,也不再经历各种抢客,等车等遭罪行为。没有车的时候,母亲多年从未在过年时回娘家。有了车之后,可以选择在某天中午吃完饭,开车一个半小时,到达外婆家,和两位姨叙叙旧,拉拉家常,吃上一顿晚饭。也不用担心错过车程而回不了家,还能在车后备箱中拉上姨家养的鸡,种的菜。又或者在我没有时间陪同,高铁出行,崖州到陵水,顶多一个小时到达,距离再也不是阻碍亲情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感谢伟大的祖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