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家父赵承华曾在福建日报发表《故乡东岐今更美》一文,热情讴歌了新中国成立四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十余年给家乡东岐带来的发展变化。时至今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故乡东岐又有哪些新发展、新变化?退休近几年,我踏着父辈返乡的足迹,行走田野,走街串巷,探亲访友,发現故乡与时俱进,一切又都在变。</p> <p class="ql-block"> 路在变。早在十八年前,沈海高速公路就已从村境穿过,琯头出口处离村庄也仅四公里。而今,104国道改线工程又顺利竣工。现在,从福州市区到家乡自驾仅需半个小时,更拉近了家乡与都市的距离。同时,家门口的国道也改为市政道路,既便捷了市民出行,又减少了安全隐患。大路在变,小路也在变。村里大街小巷,不论车行人行,所有道路全部硬化,并有专人打扫,十分洁净。尤其是被誉为“东岐迎宾路”的中亭路,道路两侧楼墙粉刷一新,花团锦簇,配以中国梦等宣传画,为东岐村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陆路在变,水路也在变。家乡东岐与美丽的琅岐岛隔江相望,历史上两岸来往全靠船只。先是摇撸摆渡,后来有了轮船,交通仍是不便。自从2014年闽江琅岐大桥建成通车,轮渡码头便由“熙熙攘攘”变成“门客稀少”,基本停用。随着周边交通环境的改变,地处闽江北岸、福州东隅的老家东岐村变的四通八达,畅行无阻。</p> <p class="ql-block"> 田地在变。家乡东岐历史上“千年一贯制,单一种稻薯,三餐地瓜干,难得几分文”。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村民们解放思想,多种经营,“农牧渔副林”齐发展,还兴办了家俱厂、仪表厂、养鸡场等企业。对此,家父在《故乡东岐今更美》一文中均予以详尽描述。而今,这一切又都悄然发生了变化:因当地已纳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小型家庭作坊式企业被大中型现代企业所取代,千亩土地上盖起了幢幢厂房。但个别企业也带来烟尘污染问题,一度引起村民不满,海外乡亲关注。好在当下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责成企业彻底整改,基夲解决了污染问题。更令人欣喜的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村民们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大伙敢于跟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大力保护森林,疏通河浦,使“岊溪水更清,鹰猫山更绿“,全村生态环境总体保持良好。</p> <p class="ql-block"> 房子在变。七十年代,我曾在家乡当了两年多的知青,住在自家破旧老宅。那时,村里除了少数华侨盖的几幢“南洋厝”,几乎没人盖新房。改革开放后,不单是华侨,就连普通农民盖新房的也曰益增多,而且档次不断提高,有的堪比“豪华别墅”。村民住宅在变,公用房也在变。就说村委楼吧。八十年代前曾经长期设在黄氏、陈氏等祠堂里,非常简陋。九十年代修建在国道边,六层楼,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式装修。进入二十一世纪,搬迁到临江现址,独楼独院。内有:两委办公室、会议室、警务室、调解室、便民服务中心、村民文体活动中心丶档案室等。外有:操场、停车场、村务公开宣传栏等。村委办公、村民办事环境煥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 乡风在变。家父在《故乡东岐今更美》一文中既浓墨重彩赞颂了家乡新风貌,也严肃批评了家乡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发红包之陋习。可喜的是,近几年,村里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使这种陋习有了很大转变。村民们从攀比发红包到承诺不发红包。孝老爱亲更是蔚然成风。每逢重要节日,村里都会组织慰问老人活动,送吃的用的,帮助老人打扫房屋。村里还出资为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这让村民们覚得很有“面子”。除此之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在我等驻外乡亲的积极倡导和帮助下,村里组织实施了“五个一”乡土文化工程,即建一个馆“东岐村史馆”,办一个文化长廓,同唱一首村歌《幸福东岐》,镌刻一篇辞赋《东岐赋》,出一本书《东岐记忆》,更是为幸福家园留住了“根”和“魂”。</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目前,家乡东岐村已经入选福建省100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名单。未来,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相信东岐村还会走得更远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