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云台山

刘兵

<p class="ql-block"> 游记(十八)</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一共有19个叫云台山的地方,我编辑的这一期美篇,叙述的是古老壮观的河南云台山。</p><p class="ql-block">河南云台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太行山南麓,海拔高度1308米,风景区总面积为280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云台山因山势高峻,群峰似刀峭崖台,且常年白云缠绕,云锁雾峰,故得名云台山。</p><p class="ql-block">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和中国国家资源型城市重点旅游区自然风光旅游项目。</p><p class="ql-block">云台山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云台山是一处以太行山岳的北方岩溶地貌,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历史文化为内涵,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云台山风景区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子房湖、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百家岩、万善寺等主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东汉神话传说,黄帝陶正之官宁封子授黄帝御龙飞云之术,自焚则随路五色之烟上下升腾,其骨骸葬于"宁北山"中。此"宁北山"即今修武县北云台山。修武县古称为"宁",后来,又称"盘古山、女娲山、五行山"。</p><p class="ql-block">东汉时泛称云台山为太行山,后称古汉山,东晋始称为云台山,唐代亦称覆釜山,金代称云台山,清代称小北顶,后称为云台山,自此恢复了云台山的固有称谓,且一直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风景区在远古时代是一片汪洋,随着世纪的流逝,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这里的地貌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筑就了高山。</p><p class="ql-block">云台山风景区处在华北陆块新生代东亚裂谷转换带的交汇部分,受太行山前深大断裂控制,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于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地层中,形成了一系列"之"字形、线形、环形、台阶状长崖、翁谷、深切障谷、悬沟等地形组合的"云台"地貌,构成了景区内峡谷幽深、群山耸峙、飞瀑清泉的太行景观。</p><p class="ql-block">云台山风景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干寒。由于北部太行山季的屏障作用,背风向阳,平原为豫北高温少雨区,山区地形复杂,气候随着海拔与山势山形变化各异,差异明显。</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又名"雄石峡",是云台山风景区的一个具有远古地貌历史痕迹的重要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因峡谷内夏日凉爽宜人,隆冬青苔卉莳草翠,美称"温泉峪"。</p><p class="ql-block">红石峡全长1500米,峡谷崖壁岩石均由红岩构成,峡谷红岩对峙,峭拔宏伟,榆溪河水流湍急,林木青翠,杨柳成荫,群花生艳,景色优美。因这一带的崖壁均呈赤红色,故称"红石峡"。红石峡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p><p class="ql-block">红石峡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的东崖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石刻。在东西石崖壁上参差着大小不一的25处石窟,西崖壁上的书法石刻颇为著名。古代边将、文人来此,多在雄山寺豪饮唱和,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留下了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豪、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浑、挺劲。</p><p class="ql-block">崖壁题刻中,有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的对联:"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有革命先烈杜斌题刻的"力挽狂澜"四个大字,字迹苍劲,功力不凡,红石峡又是古代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p><p class="ql-block">在晴朗的天气,可以一睹"红山夕照"的风采,夕阳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的绚丽红石峡风光,是云台山的著名风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关于红石峡的起源,相关史志是这样记载的:"宋朝时,红石峡这一带归西夏国管辖,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樟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石碑一座,碑文石刻:"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可惜的是,此史碑已毁。</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红色的岩石,碧绿的潭水,呼啸的风声,交错着水瀑声,岩石的痕迹,诉说着从前的沧桑岁月。</p><p class="ql-block">红石峡,太行山脉的红岩对峙,12亿年前形成的红色岩石,赤壁丹霞的景象随处可见,与峡谷中碧水飞瀑形成了绝美的风景。</p><p class="ql-block">顺着崖廊缓缓前行,峰回路转,步移景换,雄奇伟岸之处又不乏曲折迂回;清溪幽潭之地,就像是进入水墨丹青的国画里。</p><p class="ql-block">抬头向上,手指可触岩顶,岩顶上嶙峋陡峭,扭头外看,凉爽之气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我站在那刀劈斧削的山体半山腰,头上是旋绕的云雾,脚下是万丈深涧,若不是身边有铁索栏杆,恐怕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早已裹足不前了。</p><p class="ql-block">峡谷内瀑泉飞泻,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栈道,使你尽可领略丹崖、碧水、蓝天构成的一幅幅经典画卷,还可以尽情欣赏砂岩层内的交错层理、层面波痕、角裂构造等丰富的沉淀遗迹。</p><p class="ql-block">红石峡谷夏季凉爽宜人,隆冬则温暖如春,一年无四季,温度常年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p><p class="ql-block">红石峡集泉、瀑、溪、潭于一谷,融秀、幽、雄、险为一体,小中见大,享有"盆景峡谷"的美称,被风景专家赞为"自然界水的精品"。被人们誉为"中原第一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关于12亿年前的海滩遗迹的一段文字说明,在我们脚下这一片色调鲜艳、纹理优美的红色岩石,为石英砂岩,它是在距今12亿年前后的滨海沙滩环境下形成的。伴随着当时海平面的上升与下降,潮涨与潮落,云台山一带时而沉入海底,时而露出海面,岩石中保留的交错层理及波痕、泥裂等丰富的沉积构造遗迹,就是当时古海洋存在的有力证据。</p><p class="ql-block">这是鲜有特色的中原大地第一奇景——体验12亿年前震旦纪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地质遗迹,使得其成为"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关于赤壁丹崖成因的一段文字说明,赤壁丹崖是云台山风景区的典型景观之一,它长250米,高150米,其岩石为距今12亿年前后形成的紫红色石英砂岩。在太行山形成的过程中,由于断层的错断和风化剥蚀作用,使得这古老的岩石能够出露于地表。赤壁丹崖就是断层活动形成的断层面。这犹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云台山在这里开了一扇天窗,这才有了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红石峡美景和壮观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p> <p class="ql-block">走进红石峡"一线天"景点,清幽神秘的山洞是唯一的通道。红石峡每一条水流都是一句诗,每一座山峰都是一幅画,每一挂飞瀑都是一帘幽梦。人行其间,这里涧水分切山体,从而急流而下,绝壁高耸,巍峨对峙,山体相合只留下一线天地。仅几米宽的"一线天",奇在小中见大,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p><p class="ql-block">明代怀庆知府徐以贞曾诗赞:"何年鬼斧劈层崖,鸟翼飞来一线开。斜阳在山归意懒,不堪回首重徘徊"。</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峭奇深藏于地下,峡谷深达68米,其山为高山下的高山,其水为水平面下的美水,千种美景和万般风情均潜伏于道路地面之下。</p><p class="ql-block">红石峡把大自然的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珠联璧合在一起,将山川精华荟萃于尺寸之中,是名副其实的精致"艺术盆景"。</p> <p class="ql-block">茱萸峰山势突兀,为云台山主峰,海拔1308米,它也是云台山风景区最高峰。茱萸峰的名字是因在古时峰野遍生芳香植物茱萸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山丛植物。它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中国著名的中药。</p><p class="ql-block">古代重阳节又有茱萸节的称呼,重阳登高也让云台山的茱萸峰名扬四海。</p><p class="ql-block">登上茱萸峰峰顶,极目远眺,可见黄河如银带;俯视脚下,群峰形似海浪涌。山顶气候多变,瞬忽间风起云生,白雾从山间咕嘟嘟地喷涌而出,山峰在云雾中出没,云腾山浮,如临仙境。</p> <p class="ql-block">茱萸峰是历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这里植被茂密,古树参天,长有鲜见的五角枫树、太行花等,满山覆盖的都是原始次生林,有"天然氧吧"之美誉,是"美若仙境"之圣地。</p><p class="ql-block">茱萸峰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主峰紫金顶矗立中天,气势雄浑,三大天门较泰山早154年。</p><p class="ql-block">真武大帝在茱萸峰苦志修行成仙而去,此处便成了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方圆百里的人们常来此烧香求愿,据说十分灵验。渐渐地人们把这里亲切地称为"小北顶",就是说这里离天宫的北天门很近,会常被天神关注,诸神会满足人们的祷告和祈求,好再让人们来此烧香还愿。这就是茱萸峰俗称"小北顶"的缘由。</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古时还称为"覆釜山",也是因为茱萸峰那忽聚忽散的云雾蒸腾,把山峰衬托得更加高峻雄伟,孤峦秀矗,其形如同一口巨锅倒扣在群峰之上,由此古时得名"覆斧山"之称。</p><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即于茱萸峰有感而作。既然有古诗人王维题词赋诗茱萸峰,那我就多说几句有关王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撰写这首诗的时候,年仅17岁。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他诗中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指的是在华山东面家乡的兄弟,并不是指山东省的山东。王维兄弟五人,他是老大,后来考中进士,一生最高官阶为尚书右丞。</p><p class="ql-block">王维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更想家乡的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人。</p><p class="ql-block">王维从小聪颖过人,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存诗约400首,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受诸多名人尊崇,有"诗佛"之称。</p><p class="ql-block">北宋苏轼评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p><p class="ql-block">茱萸峰峰腰处有一药王洞,深30米,直径10米,相传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药王洞口有古红豆杉一株,树高约20米,树干粗达需3人合抱,此树枝繁叶茂,树龄在千年左右,是国内罕见的名木杉树。另还有"厨灶洞"、"阎王洞"、"黄泥洞"等10余个洞穴。</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叠彩洞是连接的修陵公路云台山段19条公路隧道的综合名字,是修武人民团结协作、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战天斗地的生动写照。叠彩洞是通往云台山主峰茱萸峰的修陵公路隧洞,沿途其分布大小隧洞19个洞,纯洞总长4831米。叠彩洞曲洞连环,首尾相连,每百米路程平均升高5米坡度,上下高差912米。</p><p class="ql-block">最主要的是一连七条U形隧洞在同一山体内,一连七次180度大转弯,并由低到高,螺旋攀升,一气爬上150米高的悬崖绝壁。</p><p class="ql-block">叠彩洞从1965年开始规划设计,1977年动工至1986年竣工,这个大杰作,整整历时十年时间凿洞完成。</p><p class="ql-block">叠彩洞是以"拥有最多螺旋上升U形穿山人工隧洞的隧洞群"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p> <p class="ql-block">温泉峪(红石峡)钟乳石,是温泉峪山体上含有的充足水份,沿石灰岩垂直渗漏,使石灰岩溶蚀后,由含碳酸钙水溶液吸附于石英岩裂缝处的岩壁上,长期沉积而成的。由于此处终日不见阳光,再加上钙值优良,就形成了如今的白色晶莹剔透的钟乳石。</p> <p class="ql-block">潭瀑峡,又名"小寨沟",它位于云台山的北部偏西,是子房河的一个源头。潭瀑峡全长2000米,南北走向,气候是冬暖夏凉,由于北部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大量补给以及苑内灰岩、白云岩发育的节理裂隙,苑区崖高谷深,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被誉为"潭瀑川"。</p><p class="ql-block">沿峡谷逆水面上,"情人瀑"、"金龙卧波"、"不老泉"、"水帘瀑"、"凤尾串珠"等水景跌宕声声,潭瀑成对成串,鳞次栉比,成趣相欢。其中最为壮观的"丫字瀑",瀑高十余米,瀑下潭深五六米,瀑而合二为一,造型奇特,令人赞不绝口!在潭瀑峡的尽头,绝壁环抱,形成奇特的"U"形瓮谷景观。仰视苍宇,有坐井观天之感。此外,峡谷中多奇石,姿态各异,韵味不同,有寿桃石、瘦身石、试剑石、蝴蝶石等胜景。</p> <p class="ql-block">泉瀑峡又名老潭沟,峡沟长3000米,形成于距今4.9至5.4亿年的寒武纪时期,历经长期流水侵蚀、重力崩塌,使海拔800--1200米的古夷平面局部强烈下切,形成了山雄水秀、峰高瀑急的地质奇观。</p><p class="ql-block">落差达314米的华夏第一高瀑"云台天瀑"就位于泉瀑峡尽头。"云台天瀑"最宽可有十多米宽的瀑面,形成高山水帘洞的奇妙景象。它也是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它上吻蓝天,下蹈石坪,宛若银河飞落,犹如擎天玉柱,情景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泉瀑峡山势高峻、挺拔,水流急湍深邃。沿峡谷逆水而上,幽潭、吟龙瀑、多孔泉等景点将把你带入一个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泉瀑峡是云台山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百家岩高170米,东西横跨1000米,岩崖隙缝间古松苍翠,古人称"柏岩",还有"岩下平坦可容百家"之说。另外含有"万家言"、"百家争鸣"的意思。号称"北国龙湫"的天门瀑布与叠立在悬崖边沿上的百家岩寺塔,乃此处两大胜景。</p><p class="ql-block">百家岩是中国山水园林文化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发祥地。汉朝末代皇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后,经常在此赏景游玩,避暑纳凉,留下了"避暑台"、"二乐台"遗址。"二乐台"相传是汉献帝曾与曹节皇后来此游玩,后人立此碑石以示纪念,名日"二乐"。</p> <p class="ql-block">据有关文献记载,魏晋时期,史称"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刘伶、山涛、向秀、王戎、阮咸七位名人雅士曾隐居百家岩竹林20余年,留下了"刘伶醒酒台"等遗迹。</p><p class="ql-block">这几位平时就喜欢在竹林里一起玩耍喝酒,吟诗作赋,这七居士都是非常有个性而且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们每个人的思想虽然都不一样,但他们的品德和道行都是很高的。在当时那个朝代,还能酣畅淋漓的在竹林里喝酒、吟词作诗,用于讽刺当今朝廷的腐败和虚伪,对这几位不理朝政的文人的勇敢精神,真是值得现在的我们钦佩;</p><p class="ql-block">在那个僭越礼教被视为大逆不道的时代,他们虽狂妄不羁和怪诞,但他们与众不同的时代精神,却为世人推崇,为世人尊重。</p> <p class="ql-block">子房湖又叫"平湖",因汉代张良(字子房)在此隐居而得名。子房湖是云台山风景区东区最大的湖泊水体景观,湖水面积0.5平方公里,全长4000米,最深处约65米。</p><p class="ql-block">云台山这一浩淼碧波的子房湖,湖的西岸有东西张良峰,一为披挂战袍、英姿勃发的将军造型;一为身着汉服、神情安详的老者形象。相传,张良当年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即逃遁到此,曾在沟谷西侧山峰上,日夜操练兵马,在协助刘邦成就大业后,隐居于此修道成仙。在这里,至今仍流传着许多有关张良的传说故事。</p> <p class="ql-block">猕猴谷——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在景区内有数量众多的野生猕猴群落分布。猕猴谷内的猴称作太行狝猴,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太行狝猴善于攀援,喜欢跳跃,行动敏捷,模仿性强,在云台山风景区群居着1000多只太行野生猕猴。</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攀岩,全长288米的高空中,踏风行走,在贴身90度的绝壁山崖,舒展双臂,高空攀岩,飞云铁梯、孤胆独桥、云端廊桥、惊险三缆桥、步步惊心吊桥,六大"炼"胆功夫,挑战攀岩高空刺激,锻炼和培养人们的勇敢精神。</p> <p class="ql-block">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造就了钟灵毓秀的云台山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山区人民,民风淳朴,向往真善美;他们对云台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一道泉流,一潭高瀑,一块石头,在他们的眼里都成了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东西,把它们溶进自己的思想内心。</p><p class="ql-block">云台山有着许许多多神奇美妙的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寄托了云台山人民和河南人民对社会生活现象的爱憎情感与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美篇文字由刘兵编辑制作</p><p class="ql-block">美篇照片均由刘兵提供</p><p class="ql-block">资料参考:《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古风《深山禅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