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1982年4月于乌鲁木齐红山公园</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坎儿井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一一部队生活琐忆(1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4月,我在铁道兵5师政治部组织科工作。有一次自师机关所在地阿拉沟去乌鲁木齐办事,小车队给派了一辆北京吉普车。临上车时,我发现车边站着两位女兵,车队的同志介绍说其中一位将要退伍离队,想随车到乌鲁木齐去看看,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p><p class="ql-block">在路上,我从她们的交谈中听到她们很想看看天池。为此,在市内办完事后,我即决定去了一趟天池。当时天池还处于原生态,去天池的是土路很难走,百余公里要走3、4个小时。下车后,我们连同司机4人沿小路从天池边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市郊的红山公园,看了乌市的标志一一红山上的凉亭,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戈壁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乌鲁木齐红山公园.两位女战友照片之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来的路上,经过托克逊境内的吐库公路至阿拉沟的交岔口,看到了路边那口著名的坎儿井。在烈日炎炎的戈壁滩上,来自天山的雪水从井内喷涌而出,我们不由地停车走到泉边。当时刚好有一位维吾尔族妇女牵一头毛驴在泉边饮水,在她们的交谈中,我为她们拍下了那两张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坎儿井边.两位女战友照片之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师机关时,刚好碰到政治部刘主任,他问我“小沈,你去天池了吗”?我说“去了”。他说:“以后不能干这种事了。现在机关对用车问题意见很大,你去天池还沒回来家里就知道了。昨天晚上首长办公会为了这件事吵了起来,以后机关用车司、政、后都分开了”。的确,当时用车到乌鲁木齐办事,一般都是头一天去,第二天回来。我因去了一趟天池,第三天才回来。不过当时还没有公车旅游的概念,算不上违犯纪律,我只是感到机关太复杂有人小题大作,而没有太在意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坎儿井边.两位女战友照片之三</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等我把这3张照片在保卫科的暗室里洗出来后,却为沒有办法交给她们而为难了。因为在当时部队无形的纪律面前,男女兵之间的接解都会有意或无意间保持一定“距离”,在两天多的行程中,我竟没有问过她们是哪个单位的,更沒有问过她们的姓名。不久我又因工作调动而离开了新疆,那3张照片就躺在我的文件夹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那时到现在,35年过去了。许多往事包括那次到乌市办的什么事都忘记了,唯有茫茫戈壁滩上的那口古老的坎儿井,和曾在那里留下青春婧影的两位女战友,却始终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近几年来,为了能早日找到她们,我曾将这3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和战友群中,热心的战友也在帮助寻找。现在,我越来越想早点找到她们,尽快交给她们这3张本该在35年前就应交给她们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难忘当年阿拉沟</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这篇回忆文章,是我2017年11月10日我写的。铁道兵战友网发表时,加上了一个副标题“寻找女战友”;铁道兵公众号也以《两张35年前的女兵照片引发的一段战友情》。文章改用什么样的标题,编辑怎么改都无可厚非。但使我感到有些为难,担心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发表这样的文章,会给她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铁道兵战友网和公众号当年发的两篇文章</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后 记 (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幸好事情的发展很快就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当时我参加的“铁兵文苑”,是铁道兵战友网络系统的一个写作群,汇集了铁道兵各师喜欢写作的300余名战友,我的那篇文章也是首先出现在这个群的。令我始料不及的是,文章一开始就引起战友们的关注和热议。其中出现了一段“田参谋”和“烟雨飘渺”的对话:</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田参谋:这两个女兵我知道,在南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烟雨飘渺:你说的是不是何凤鸣?</b></p><p class="ql-block">“烟雨飘渺”是女兵陶昭华,曾和我同在战友网工作群。她在和田参谋对话后,又向我了解了有关情况,从而断定这位女兵就是何凤鸣。她们是同年从广西入伍的,她被分在6师医院,何凤鸣被分到5师医院。现在她们同在一个战友群,并很快帮助我与小何取得了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同在铁道兵战友网工作群的何燕宁,也从另一个渠道了解到了这个情况,迅速地整理出一篇文章《两张35年前的女兵照片引出一段战友情》,发表在“铁道兵公众号”上。下面是,是何凤鸣与她的对话和留言:</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今天我看了那位老兵发给我的35年前的照片时,我哭了,那个女兵也哭了。那个女兵是河南的,76年兵,叫张志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真的太突然了,几十年了。当时我身边的河南老兵准备复员了,她因为在部队表现很好,领导批准可以出去看一看新疆的城市面貌,叫我陪她一起去。刚好碰上那位老兵,他知道我们要出去,就用车带我们一起去了,回来后还被批评了。今天这件事我一辈子也不会忘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那位老兵太有心了。才一面之交,就帮我们保存了这么久的照片,真的是战友情啊。我说我们去看望他,他说不用了,他现在身体很好,准备明年到广西时,来看望我们。”</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2018年1月于南宁拜访何凤鸣(右)、何燕宁(左)战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1月5日,我从广东一路爬山到海南岛,专程到南宁拜访了何凤鸣和何燕宁战友。她们在南宁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大排档里,热情地招待了我。</p><p class="ql-block">交谈中我得知,何凤鸣一直在铁5师医院工作,兵改工后,才从河南洛阳调回南宁工作。何燕宁那时还沒退休,是原铁13师,改工前调回南宁,后退伍到邮电系统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 二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与张志毅战友的联系,则就颇有戏剧性了。当晚小何问过我的电话,并说到时小张会和我联系。结果第二天上午,小何来电话说,小张告诉她昨天已和我在微信上聊了一会,我挂断了,并告诉了我她的电话。电话打通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已同在一个战友群中。在此之前,我们已在微信上互动了两次,都因我而中断了。</p><p class="ql-block">小张在战友微信群的网名叫“青松”。第一次她给我的留言<b style="font-size: 15px;">“心系远山,《坎儿井的记忆》是你写的吗?”</b></p><p class="ql-block">我只回答了<b style="font-size: 15px;">“是的”。</b>第二次是我转发了铁道兵战友网的那篇文章后,小张又留言:<b style="font-size: 15px;">“心系远山战友,《坎儿井的记忆》文章写的很好,很感人。沉封多年的记忆随着往事的再现,打开。”</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当时的回复:</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谢谢,年纪大了喜欢回忆往事,本来写的是回忆文章,结果被改成了寻人启事。”</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张又写道</span><b style="font-size: 15px;">“互联网时代真好!昨天刚刚发表寻人文章,就找到了你要找的战友,恭喜你心想事成。”</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惜我当时就离开了,沒有看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通过电话之后,小张又发来了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从这两天小何转给我的微信,看到很多战友都很关心你的大作。在不少战友的帮助下迅速完成你的夙愿。我们为你高兴,也为我们高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感谢铁道兵战友网这个平台,感谢关注事件的战友,感谢你35年来的坚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35年后能够再次相识,很高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张志毅战友留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10月25日,畜谋已久的计划终于成行。我打算开启一次太行山之旅,就从焦作开始。那里有我很多的战友,其中就包括张志毅。但当我把这一行程告诉她时,她正为照顾年迈住院的母亲而身心俱疲,给了我以上留言。我表示非常理解,因为这样的过程我也经历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 三 )</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2019年4月25日拜访田参谋(前排右3)、作者(前排右2)</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参谋不亏作训参谋出身,他是个细心而又热心的人,也是第一个提供绳索的人。他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事后他告诉我,他曾到过延安,那里5师的铁道兵战友招待他,其中就有一个女兵是何凤鸣的班长小曹。后来他还告诉我,铁道兵战友网系统在青岛聚会时,何燕宁告诉他,当时小何收到我传递的照片后,曾大哭一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参谋,名田兴旺,1966年入伍,曾任团作训股长、师作训科参谋,1982年兵改工时转业回到家乡浙江千岛湖。他是老4师,当时我从新疆5师调到4师组织科,在同一个师机关,应该有所交集。但当时部队刚到兖石线,司、政、后机关不在一起办公,所以不太熟悉。</p><p class="ql-block">经过这次之后,他多次邀请我到千岛湖玩。2019年4月25日,终于如愿以偿,我来到千岛湖拜访,田参谋设宴盛情款待,他还向陪同的战友提起此事,大家不胜唏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6.9于山东济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