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书画通渭

冰与火

<p class="ql-block">因一个培训班之故,在6月初踏上了通渭的土地,之前有关定西的记忆,如左宗棠“陇中苦脊甲天下”成了传统的标签,定义了定西的无奈。但老父亲的一句“通渭是个有文化的地方”,也让我对这座地处陇东的小县城有了一丝期许。</p> <p class="ql-block">从通渭高铁站走出,虽是6月天气,却丝毫也感受不到夏天燥热的空气,扑面而来的反倒是丝丝凉意,地处河东的通渭怎会比河西的张掖更冷,我不仅感慨,对于城市的感受应该也是亲历亲为才有发言权。</p> <p class="ql-block">入住酒店,稍作调整,便想近距离了解一下脚下这个其貌不扬的陇中小县城。在我看来,小城并无特色,马路虽宽但人流较少。路遇的都是为生活而奔忙的人群,也无那种亮眼自豪的城市表情。我想属于西部城市的特质这个小城都拥有,而且某些特质还十分突出,比如那种与东部城市繁华比较而言的孤寂感。</p> <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入住酒店对面是通渭三中,而又恰逢高考的最后一天。隔窗传来的是高考英语口语的广播朗诵,仔细听来,那种久违的学生时代的感觉让人很温暖,竟然让我对这个小城有了一丝亲近。通渭就用这样的方式成功吸引了我的注目,原来文化是深入到这个小城的日常中的。</p> <p class="ql-block">或许是被这种文化气质所吸引,我赶快拿起手机搜索有关通渭的介绍。我看到的通渭是“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中国书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诗词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国家级文化标签。这样的文化底蕴深厚而醇香,怎么会有理由不让人侧目呢?</p> <p class="ql-block">百度到悦心国际书画社的所在,我迫不及待的就打车奔去,就像奔赴一场久违的约定一样,我竟然有了一丝悸动。当书画社被我掀起盖头的那一刻,我的心已经被这里的一切所深深折服。看到书画社门口通渭“现代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中美协会员12人,中书协会员45人”的介绍后,我惊叹,我感动。文化之约,文化共振,让我真的有了一种“心有戚戚焉”的文化认同感,作为甘肃人的文化自信竟然悄然洋溢在我的脸上。守护中华文明的使命竟然无声被通渭承负,而她却一直无言,默默付出。我不仅想起了余秋雨笔下的风雨天一阁,那个让我感动了整个青春岁月的藏书楼,一个家族守护中华文明的故事深深感动着我们,并成为了中华精神构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的通渭,甘肃中部的一座小城却在几千年的历史飘摇中传承并坚守了自己的文化使命,让书画成为了这座城市最靓丽的标签。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这是何等的精神境界?在经济利益至上、GDP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硬核的当下,能将书画文化作为重点产业发展的西部小城,该是何等的大气磅礴和高瞻远瞩,内心的钦佩油然而生。厉害了,我的通渭!</p> <p class="ql-block">踏入书画社,走进每一间画室或创作室,那种清新自然的感觉都让人无比的舒服,瞬间安静下来。每一间画室都是布置精美,传统的中式家具自然摆放,浓烈的中国风散发着别样之美。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各种中式的颜料整齐陈列,空气中弥漫的是翰墨的香味。尺寸不等的宣纸上呈现的是苍劲的书法作品,“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体象卓然,落落珠玉”。最引人入胜的是一幅幅将人生大智慧融于画笔上的中国山水画,花鸟虫鱼,四君子,富贵牡丹等传统中国画风格迥异,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如行云流水绕素笺,展瀚海崇山依旧颜,怎一个好字了得”“几点勾勒似云锦,点墨绘出心中情”。工笔画、烙画、油画等各种风格的画室均在此生根发芽,百花争艳,交相辉映。每一位创作者都是亲和而温婉的,他们潜心创作,铺纸毫墨,行云流水,崎岖雄健,浩气充塞。他们淡然处之,用故人般的温暖等候南来北往的游客,无论你有怎样的疑惑,他们都会为你耐心讲述他创作的作品或他代理的作品的意境,告诉你属于书画世界的美好惬意。</p> <p class="ql-block">当然这里也不乏有书法画大家的作品,价格都不菲。我也第一次看到著名作家张贤亮的书法作品,那种飘逸俊逸让人难忘。还有明清一些书法大家和名人的遗作,比如左宗棠的作品。同时也有幸观看了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获奖作品。在精神文化的滋养中度过了整整一个下午,若不是书画社关门,我愿意整天都待在这里,徜徉书画中。</p> <p class="ql-block">“耕读人家”是通渭人对自己的评价,“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更是通渭人的真实写照。文化已经流淌在通渭人的血液中。1.2万人的书画创作人员,占仅有43万人口的小城的比例是非常之高的,这样的文化占比映照出的是这座小城满满的文化自信。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是通渭的浪漫过往,明清有赵荣、王瓒、李南晖、牛树梅等文化名人群星闪耀,当代有杨子恒、姚檀栋、尚永丰等院士专家民族脊梁。这样的文化传承,支撑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更是一个民族,期待这样的城市在中国越来越多。期待所有中国人守护中国文化如通渭人一样成为自觉、融入日常,我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目标一定会在强大中华文化的支撑下如期实现。</p> <p class="ql-block">感谢通渭,让我不虚此行。在感受通渭书画文化的过程中,让我对自我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和认知。心之所向,一生守护。我终于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原来书画里面一直都包含着中华精神,是一个中国人发自内心对国家精神的本能追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