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摘录一

堇祭。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说,人为了生存难免会去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而有的人却只是一门心思的追求外物。如果我们的内心永远盯着这些外物,必然会累的死去活来。而心学的最大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在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为指引,追求万物都是可以的。因此王阳明心学不仅是我们身心修行的法宝,还是我们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p><p class="ql-block">1.“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p><p class="ql-block"> 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p><p class="ql-block">2.“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p><p class="ql-block"> 如果白天做功夫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是对症下药亦是方法。肤浅浮躁的心总是本能的往舒服上跑,越是贪恋舒服,越是不能成长成熟,甚至还会更加肤浅浮躁。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正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p><p class="ql-block">3.“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p><p class="ql-block">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p><p class="ql-block">4.“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p><p class="ql-block"> 得失之心太重,蒙蔽自己原本泰然处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p><p class="ql-block">⭐5.“人须在世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变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p><p class="ql-block"> 人必须在世上磨练,在世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放在现在叫逃避,不是清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