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纪实——40年的执教生涯(二)

迷宫的出口

<p class="ql-block">   二、 执教升华拾</p><p class="ql-block"> 岁月一直在流逝,曾经的记忆从来就没有褪色,反而色彩越来越浓;虽然现在退休已十年了,但40年的教学生涯,我手写我心,回忆记录。我是个很善感的人,虽说是教育事业中普通的一名教师,也是最平凡的人,或者说能够在平凡的教学日子里,品尝教学的人。故此我总是在生活中,打开尘封的记忆,一届届学生展现在我的眼前,随着笔在纸上的一行行的书写。教学生涯中,往往有许多感动,我常常借网络空间,在寂静的夜晚,回忆并记录表达自己。我以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意识,写我的教学经历,写与我共事的师友的事,写我的所教的学生,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教学工作,写我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并且,把它汇成点点滴滴的文字,让自己回味。感谢生活,它教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尽管我们的农村教育环境较差,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甘于寂寞、甘于奉献、甘于钻研和甘做人梯。在自己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光在延续,教育在发展。信息时代下教师的工作不能再单纯地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层面,更要体现在德行操守思想境界及品位上。教师的知识要时常更新,知识的深度、广度更要时刻拓展创新。我 在桃花吐中学担任初一年级班主任时,这初中一年级,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过渡作用。关系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初步树立。因此,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阅读方法。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我曾在班级中尝试组织建立小型图书角,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寬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人人参与,集中借阅,互相交流,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努力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随着教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当时的一些方式方法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更进一步向前迈进,我进入朝阳第二十二中学(桃花吐中学)后,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经常到外校听课,学习外地的教改经验和教育理念。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管洪云校长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教学改革,并做了具体部署。主抓教学的付校长姜永泉亲自到南方学校考察教改成功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方案。还为我们每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从传统教学模式转 到新课改教学模式。率先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韩艳秋、张桂文、冯向阳等在课堂上大胆尝试,不断改进,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我担任政治教研徂长,我与政治组的老师不断地摸索教改思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教学!组织政治教师集体备课,课前有预习,课堂学生分组研讨,教师点播,课后有总评。充课前有预习,课堂学生分组研讨,教师点播,课后有总评,充分调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调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做到了教学有情境、设计有梯度、学习有方法、过程有评价,通过学生自学、互帮,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高效课堂教学落到了实处。课堂教学活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动形象,充分调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改传统教学模式。</p><p class="ql-block"> 学校,教学才是生命线。朝阳二十二中学(桃花吐中学)地处朝阳市外的农村地区,自1975年建校以来,学校各届领导注重教学,培养锻炼出具有教学能力強的骨干教师。深入课堂,与教师共同探讨教改,提高学生成绩。 十几年来,桃花吐中学的教学改革及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优势,并逐一完善,我们得到的反馈是高中老师的评价,桃花吐中学的优生率很突出。每年中考都名列前茅,得到上级领导、家长、社会的认可和称赞。附近乡镇慕名为孩子择校,选择朝阳第二十二中学(桃花吐中学)。这些成就的背后是精神!奇迹的背后有力量!朝阳第二十二中学能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正确管理,靠的是我们不忘初心育挑李,牢记使命铸师魂的精神与信念……</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疆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人生使命”四个字落在我头上过于艰巨,也过于伟大,但我一定是个幸运儿,因为我走上了教书育人这梦寐以求的征途,或许这条路充满荆棘,崎岖坎坷,但我明白,这世间没有哪一条路是一帆风顺的,能做的只有坚守初心,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  从弱冠青年到不惑中年再迈入老年,从初进课堂的忐忑激动到如今的镇定娴熟,是年龄的增长,更是人生的成长,40年一线教学,细数过往,有得有失,有苦也有甜。我的工作虽然繁琐、普通,甜蜜中夹杂着苦涩,但我从不懈怠,依然努力的工作着,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我们一线教师的默默付出,我们肩负重任!为了这份责任,努力坚持。 “教不严,师之惰”,教学和生活中劝诫学生时,有过严厉批评,有过严格要求,有过惩戒约定,有过家长约谈...,我现在有时想来,应该翻开硬币的另一面看看,那面应该有更好的答案,心中虽有遗憾,但却坦然,既为人师,怎可忘却责任在肩?桃花吐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孩子们每天上下学需走5、6里路,甚至更远而多数是山路。在行为上严格要求担当责任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幸好,学生明理仁惠,回赠我的是一颗颗懂事的心。</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生涯里,我不断的努力奋斗,对教师的含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品正为范,技高为师、勤能为范。每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纯洁的眼睛,我就会感到“教师”这两个字的分量,在这由知识、情感、 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是那么神圣。面对不同的孩子,有许多工作需要重新去学、去做,精修每一篇教案、学案,批阅每一份作业,编印每一张试卷,讲评每一个重难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培优辅差;在反思总结中提升,在传承创新中成长。因此,我深深懂得:在教学工作中努力进取,不断学习,不断的用新知识充实自己,让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这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学中自我教育,在三尺讲台上升华自己。</p><p class="ql-block"> 走向三尺讲台,也许是我人生的重要阵地,不为名,不为利,为了锤炼自己,为了实现人活着的价值而走上这条路。回顾走过的路,心情难以平静,辗转难眠。我是于1972年在下桃花吐学校担任教师,后调入到桃花吐中学教学,在教学第一线的三尺讲台上站到2012年退休。40年的教学生涯,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给自己充电,经过三年的函授学习在1996年取得辽宁教育学院的大专文凭。</p><p class="ql-block"> 全心全意做好教学工作,参加教科研活动,注重身教,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全面发展。每年中考升学率都名列前茅,清楚记的l984年桃花吐中学考入重点高中23名,中师中专12名,创北票市乡镇中学最好成绩,教委组织全市中学校长、主任到桃花吐中学参观学习,深入到课堂,那年我所教初三政治课成绩很好,有部分校长主任走进我的政治课堂听课,我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了充分准备。那时记性好,晚上会像放电影似的把教案过一遍,讲课时,能按教案几乎一字不差付诸现实。得到了领导和听课老师的好评,那一刻我挺自豪。</p><p class="ql-block"> 因此,所教的政治学科成绩在中考成绩突出,得到家长和学校领导的认可,自己多次被评为市、校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经考核评为中学高级教师。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一、二等奖,我的学生多次获市级论文一、二等奖。在我选择的教育这条路上,始终坚信会“收获教育之果实,享受教育之甘甜”,立足于教育这一崇高事业之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家乡发生重大变化,当年任教的下桃花吐小学早已废弃,朝阳第二十二中学(桃花吐中学)一排排平房教室不见了,拔地而起的教学楼矗立在校园中,泥泞的操场换上塑胶的球场和跑道,看见这宏伟壮丽的校容校貌内心深处的每一根心弦都会拨动在思念的灵魂里,让自己思绪万千,心音飘然。在这二十二中学有我初入教坛时的徬徨,探索路上的迷茫,日渐增厚的履历里有荣誉、有遗憾,更有成长。还有许多令我赞颂的同事和领导,有我们桃花吐中学教师团队,他们无私奉献、忘我精神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他们那职业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断的鞭策着我。虽然桃花吐中学旧貌换新颜,对于像我这样执教四十年的人,从感情上来讲,希望能够永远留住它的原貌,出现在午夜的梦境里,出现在怀旧的拾忆中,缱绻不已,撩人心扉。永恒记忆,加倍珍惜,微笑面对暮年。</p><p class="ql-block"> 桃花吐中学承载着我青春飞扬时的梦想,这里搭建了学生们成长进步的阶梯。当年桃花吐中学一排一排教室中传出的稚嫩的琅琅书声犹在耳边。而教室中的虎虎生风的少年男生和正值豆蔻年华善良文静的女生,我们曾在课堂和自习朝夕相处,结下了终生难忘的师生友谊。还有课桌、黑板、操场我工作的地方,更有那吹过办公室走廊的最后一阵风和那么一段一去不回的青春。我执教期间,受当时社会大背景影响,虽未尽心所愿在这家乡做出更大成绩,虽然不十分圆满,但那是我们人生的奠基。二十多岁的青春芳华,我们没有带走,而是留给了以宽广胸怀热情地接纳我们而又极需文化知识的农村,留给了快速发展的桃花吐中学,留给了曾在学校学习的学生们。但毕竟曾经天赐机遇,度过了难忘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琅琅校园,事业在这里。悠悠校园,成长在这里。在三尺讲台上站了40年,而一晃过去了,用青春用汗水换来的事业画上了句号;四十年美好的年华也定格在昨天;四十年的教学生涯,林林总总,有变化,有收获,有感慨,也有坚守,更有升华。培育了莘莘学子,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三尺讲台依旧伴随到永远,对于桃花吐中学的记忆在我心中却从来没有远去,是我生命中永恒的最值得珍惜和拾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 </p><p class="ql-block"> 在教师节之际,回顾自己1972年以来整四十年的教学生涯,写下以上文字,算是一简单的自我总结。 感恩在我从教40年的各位领导、同事和孩子们,我未必能一一说出你的名字,也没能一一写下和你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但我能记住你们一路对我的关爱和支持!仅以此文纪念我的从教生涯,也表达对你们的感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2年10月写于桃花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