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联动促教研,专家引领共成长——临泉路第一小学、少儿艺术学校两校联动数学教研活动

临一小

<p class="ql-block">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对数学学科的教学研究,<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2022年6月10日上午,合肥市临泉路第一小学与瑶海区第四片区的兄弟学校共同开展了“聚焦新课标,探索新课程”同课异构交流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本次同课异构是由合肥市临泉路第一小学的肖如意老师和少儿艺术学校的陈海花老师执教,课题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肖如意老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积极地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比较去主动探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使学生对“倍”的概念以及“谁是谁的几倍”有了深入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陈海花老师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教学,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大方自然,简洁高效。</p> <p class="ql-block">  评课议课环节,两位老师先分享了自己的备课、上课、磨课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课堂反馈效果的反思。随后与会教师们各抒己见,从设计,语言,解读教材等方面发表观点,进行思想的碰撞。</p> <p class="ql-block">  各位专家领导也对今天的两节课给予了宝贵的评价。少儿艺术学校副校长杨明芳从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年龄特点、语言表达建议教师上课时应该精准追问,有层次地逐步展开教学。临泉路第一小学副校长张卉分享参与备课中的思考,建议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找到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指出倍的关系是倍比关系的起始课,地位很重要,课堂上要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倍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  最后,瑶海区教研室小学数学专职教研员张桂芝总结了本次活动,建议教师应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下开展教学,青年教师上课不仅从教师的视角设计思路还要从低年级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的学习路径。在反复磨课中提升教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初审:程曲</p><p class="ql-block">复审:张卉</p><p class="ql-block">终审:万敏</p>

学生

临泉

小学

老师

少儿

教学

教师

上课

低年级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