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针对ZC对计算题的排斥,我开玩笑对他说“你要有直面计算题的勇气,今天的第一个十分钟,你就把试卷上剩下的8个计算题做了!”</p><p class="ql-block">“不要,我不想做!”他下意识的反驳我的提议。</p><p class="ql-block">“你今天必须做,否则晚上我不给你手机”我看着他的眼睛,威胁他说。</p><p class="ql-block">“写数学和手机时间有什么关系?你不能这样!”他据理力争!</p><p class="ql-block">“确实没有关系啊!我就是因为你懒,8道计算题都不愿意做,心里不爽:才不给手机的,除此之外,没任何理由。不服,你可以去告我呀!”我故意挑衅他!</p><p class="ql-block">“好吧,好吧!十分钟!你调好闹钟吧。”他无奈的回答我。</p><p class="ql-block">9分20秒,写完8题,对7题!</p><p class="ql-block">“哇塞,十分钟还没到呢,你是怎么做到的?!这速度,这正确率也太高了吧!看来我又要对你刮目相看了!”我看着他的眼睛,惊呼道。他的眼睛也跟着我的眼睛,睁的大大的。闪烁着光芒。我趁热打铁。“好,来,我们来做试卷分析吧。看看这份试卷你知识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掌握了多少</span>?到底可以得几分。”他非常温顺的坐在我旁边,我们一题一题看着题目,试卷上的知识点大部分都是会的,加上今天做对的7题,竟然发现他可以得到71分。“其实,我只是想让你看到自己的能力,你是可以做到的!是吗?如果我不逼你一下,你一直都会去逃避,你是没办法走出来的,你能理解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用他的手机时间“强迫”他做了数学题,或许这有点“不道德”;但能让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克服了自己的畏难情绪,由此建立了自信心。这何尝不是内心的“激发”。 </p> <p class="ql-block"> 而事件的最后,我特意跟他解释我“强迫”的原因,让孩子能理解我们的用心,而不是“伤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教育,有时对于言行举止“好与坏”的判断,有时候真的很难“界定”,“强迫他人”就是不好的?“激发内心”就是好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真的应该回归到孩子,回归到事件本身,而不是字面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