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支教工作总结-谢吉平

谢吉平

2021年9月我幸运地被派遣到临高县第二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三区支教”工作,在此期间我得到了临高县第二中学的校领导们的热心照顾,也结识了一群良师益友和可爱的同学们,使得我的工作和生活都过得丰富多彩、充满了难忘的回忆。下面,我从课堂教学,辅导学生,教研工作三个方面汇总我的支教工作。 一、课堂教学方面<div>  我支教期间承担八年级4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开始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十分不了解,通过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的交流,以及和学生的相处,我逐渐完善了针对他们的课堂教学策略,实现课堂的有效、精准教学。在我看来很重要的能力,例如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我都能尽量在课堂中渗透。例如,我会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提出问题,慢慢地养成能够阅读课本、能够发现问题的能力。虽然开始遇到很多阻力,学生普遍存在开不口的问题,但在我的不断磨合下,慢慢地变成喜欢相互交流讨论。</div> 我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在支教期间我带的班级是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探究次数最多的,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实验操作的过程,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报告单的书写,增强了物理的实验观察和操作能力,提高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难以分组进行实验的课题,我也会积极地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组装和改造,将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演示给同学们,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的同时,有对物理知识有深刻的理解。 二、辅导学生方面<div>  我所支教的班级里有不少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我在这一年期间负责对接3位这样的学生,他们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我经常利用下午放学期间与他们一对一地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疏导他们的学习压力,帮助他们体谅父母的艰辛,促进家校合作,共创双赢。例如,家住在学校附近的男生陈建伦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学习上闷头苦干,但是见效不高,经过我长时间的跟踪帮扶,他逐渐放下心防,慢慢融入集体,在课余时间还参加了校舞蹈队的培训学习,学习上也更加主动地与老师交流。</div> 除了贫困家庭的帮扶,对于我所执教班级的培优补差工作,我也常常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在课后延时服务课和晚自习下课后,对他们有针对性地指导,虽然我一人之力有限,但是我发现激发了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他入了门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我经常为这些努力坚持的学生而感动。 由于科组的安排,我也曾辅导九年级学生参加临高县的中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三、教研工作方面<br>  我支教的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研组的建设,每隔一周进行一次科组的教研活动,我也多次参加了各种有意义的教研活动,见证了许多教师的成长。<br> 1. 观摩课堂,交流互助<br>  教研活动的每一次观摩课堂我都没有缺席,积极主动地帮助授课教师磨课或准备上课器材。例如年轻教师许洁的《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陈柔佳老师《声音的特效》,资深教师曾菊爱《导体的电阻》和曹汉文《等温变化》等,我都与科组的教师一起认真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在这些过程中我慢慢地了解二中教师的教研现状,提高了我对教学工作的认识,我也将自己所在学校的科组教研建设情况与大家做交流,促进校际间的交流。<br> 除了本校的课堂交流观摩,我也积极参加临高县组织的课堂观摩活动,例如临高县第二思源学校的课题研讨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等,我都有在课后研讨中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学习。 2. 学习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br>  双减政策是近年来很重要的一次教学改革,让它成功落地,缓解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是刻不容缓的。我根据我的课堂授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研究合适学生的作业习题,优化作业的内容,提高作业的质量,解决学生的疑难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时间效率,让学生有丰富的作业体验,例如让学生回家利用塑料瓶做成浮尘子、小卡纸和透镜做成简易的投影仪或照相机。<br> 3. 师徒结对,携手共进<br>我与许洁秋老师成为结对的师徒,我们互相听课,课后共同交流,指导并陪伴她参加临高县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和青年教师赛课,《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的说课和《飞机是怎么上天》的授课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br> 4. 展示课和送教下乡<br>  在支教期间,我承担了一次科组的展示课《汽化和液化》。一次省、县教育局的调研课《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一次省级的调教课《压强》,并将这一节课送教下乡到临高县的调楼中学,均得到教研员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br> 5. 获奖情况<br>  利用这一年支教的经验和成果,我积极撰写相关的文章,获得了海口市义务教育学校十二学科的作业设计案例评比的二等奖、海口市基础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论文的一等奖和二等奖。<br> 在这一年的工作和生活里,我不仅拓宽了对课堂教学的理解,看到了下面乡镇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和坚持,我也感受到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教师的尊敬,虽然这一年的支教工作很难立竿见影,但我们都在彼此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和感动。

学生

支教

临高县

教研

科组

教师

学习

课堂

交流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