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学“五进”拓展年活动——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

帆帆

<p class="ql-block">一、危害性认识</p><p class="ql-block">  1.艾滋病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不可治愈、无疫苗预防。</p><p class="ql-block">  艾滋病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截至2018年底,我国报告的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86万例;2018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14.9万例,平均每小时新发现1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其中性传播比例达到95%;2018年报告死亡病例3.8万例。</p> <p class="ql-block"> 感染艾滋病会给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需要终身规律服药,精神压力增大。</p><p class="ql-block">  病毒会缓慢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p><p class="ql-block">  发病后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黏膜出现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血疱、淤血斑等;持续性发热;肺炎、肺结核、咳嗽、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p><p class="ql-block">  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全世界仍无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疫苗问世。</p> <p class="ql-block">2.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公众应积极参加到艾滋病预防控制中来,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不安全行为,加强自我保护,并把了解到的知识告诉他人。</p><p class="ql-block">  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拒绝毒品的教育,进行生活技能培训和青春期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和毒品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p> <p class="ql-block">二、预防知识</p><p class="ql-block">  1.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p><p class="ql-block">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p><p class="ql-block">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p><p class="ql-block">离开人体后,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p> <p class="ql-block"> ·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p><p class="ql-block">  ·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p><p class="ql-block">  · 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p><p class="ql-block">  2.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p><p class="ql-block">  3.避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血液传播</p><p class="ql-block">  4.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应及时采取医学手段阻止艾滋病病毒传给婴儿</p><p class="ql-block">  5.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p> <p class="ql-block">三、检测与治疗</p><p class="ql-block">  1.艾滋病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措施。</p><p class="ql-block">2.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p><p class="ql-block">3.国家实施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对于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均建议实施抗病毒治疗,即实行“发现即治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四、法律法规</p><p class="ql-block">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理解和关心,但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也要承担法律责任</p><p class="ql-block">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各项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