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鹊仙桥·朴塘桥记</p><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p><p class="ql-block"> 一桥巧弄,</p><p class="ql-block"> 南北飞跃,</p><p class="ql-block"> 水潺东逝涌畅。</p><p class="ql-block"> 几度春秋还从容,</p><p class="ql-block"> 乱世沧桑风雨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廊阔,</p><p class="ql-block"> 古今传颂,</p><p class="ql-block"> 破浪桥上仰望。</p><p class="ql-block"> 寄子世代祭关公,</p><p class="ql-block"> 硝烟桥畔朱陈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朴塘桥,地处湖南省隆回县东北部的岩口镇朴塘村12组。元末年间,有朴塘僧人召集两岸仁人义仕,在此修建一木桥。因此地三面环水,素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朱元璋率义军追击陈友谅部至此,时逢雨季,河水暴涨,木桥被水冲垮,将两军阻隔于南北两岸。朱受僧人点拔,在乡民的帮助下调来大量木料,连夜搭建起临时木桥。朱元璋乘风破浪,一举击败陈友谅部。在朱元璋豋基后,为感谢当地乡民对他征战南北的义举,特拨巨资修建此桥,赐名“破浪桥”。因该桥地处朴塘地界,当地人同时也称之为“朴塘桥”。年代久远,古桥因潮水几经冲垮几经修复,最后一次是在1991年,而且每次的修复,基本上都保持了古桥的原风原貌。</p> <p class="ql-block"> 古桥上立有“关公庙”,中国人有认人为父之习贯,称之为“寄父、寄母”,晚辈即为“寄子寄女”,同时也有认古建筑、古树、名山名石为“寄父”的,意喻小孩能够健康成长。这桥上挂满了红布块,写上某某某的名字,认桥或关公为父……是当地村民代代相传至今的一种俗习……</p> <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几位从长沙专程来隆回游玩的同学,与我们家住隆回的同学相聚几天,期间带他们游看了朴塘桥等地。是日,又在战友邱振亿家中共进午餐。酒兴之余,当时作有诗稿,现经修改,即《鹊仙桥·朴塘桥记》以示纪念。照片:网络。</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