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图像:李广健</p> <p> 分别-再见,本是人之生涯的家常便饭。岂料50年前的一个分别,半个世纪后的今天(2022年6月7日)方才再见。</p><p> </p><p> 1972年,金华县知青办在全县69个公社召集了11位知青举行座谈会(每人带着个人总结材料与会),11人中有金华知青7人,杭州知青4人。座谈会结束后11人被留下住在县委招待所,参与金华县首届知青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历时一年左右(期间农忙季节回队劳动),大家结下了深厚友谊。</p> <p>三排左起:叶锦 崔兴业 应炯仁 单光遥</p><p>二排左起:祝国光 吴昶 宋佳德 林伟</p><p>一排左起:朱慧芳 胡光喜(知青办主任)刘加彬(知青办干部) 蒋逸英 董烈佳</p> <p><br></p><p> 筹备期间的一个星期日,11人中的10人集体前往双龙洞游玩并合影留念。</p> <p> </p><p> </p><p> 之后,11人中有6人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入学,2人招工(其中1人工作后参加过共青团全国十一大、省级劳模),2位顶职分别进入央企和省城事业单位,1位病退进城(后公务员退休)。大家主要分布在金华和杭州工作或居住,一位移民海外。</p> <p><br></p><p> 2017年,我花了一些精力,动用了多种关系,终于把11个人都联系上了,想召集大家聚集一次,重叙四十多年前的友情,同时拟做为毛主席关于知青上山下乡号召发表50周年(2018年)纪念活动发起班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全员聚会没实现,在金华的人员聚了一下。</p><p> 最近我在杭州小住,有事去一位小学同学家,他提起几年前我们筹备聚会的事(当年11位人员中其中一位是他邻居,也是他帮我联系上的),油然蹦出召集大家聚一聚的冲动。</p><p> 这一次比较顺利,在杭州的都快速联系上了,这出乎我的意料,但是金华那边的反馈不尽人意。第二天就把聚会时间定了下来,并委托在杭州的单广遥联系落实聚会地点。</p> <p><br></p><p> 五十年后的2022年6月7日(星期二)中午,大家在杭州酒家庆春路店聚在一起,由于各种原因,11人到场6人。</p> <p><br></p><p> 在义乌带孙子的崔兴业、朱慧芳夫妇(右二、右三),其儿子在特殊单位就职,单位规定家属不能乘坐高铁等公共交通出行,他俩包了网约车往返,情深意浓。</p> <p><br></p><p> 单光遥(杭州知青)。</p> <p><br></p><p> 宋佳德(右一,杭州知青)。</p> <p><br></p><p> 应炯仁(左)、朱慧芳(右,杭州知青)。</p> <p><br></p><p> 崔兴业(中)。</p> <p><br></p><p> 叶锦。</p> <p><br></p><p> 金华的吴昶因故没能前往杭州聚会,此间视频和大家交流。</p> <p><br></p><p> 将视频分享给崔兴业(左)。</p> <p> </p><p> 将视频分享给应炯仁(左)。</p> <p> </p><p> 朱慧芳(左)分享视频连线。</p> <p><br></p><p> 特邀我在杭州的初中同学(左起)严月淞、朱洁人、吕光菲聚会。</p> <p><br></p><p> 1973年,叶锦、吴昶、崔兴业送严月淞(二排右)入学时的合影;可惜吴昶此次未能到场。</p> <p><br></p><p> 看!半个世纪后的重逢大家有多开心!</p> <p><br></p><p> 吕光菲(左)。</p> <p><br></p><p> 右起:朱洁人、朱慧芳、应炯仁、宋佳德。</p> <p><br></p><p> 左起:崔兴业、叶锦、单光遥、宋佳德。</p> <p><br></p><p> 右起:应炯仁、宋佳德、单光遥。</p> <p><br></p><p> 全体合影。依依惜别,再见-分别,相约争取每年聚一次。</p> <p><br></p><p> 补记:2018年,为纪念毛主席关于知青上山下乡的号召发表50周年,金华知青举行了四项系列活动,其中编印了一本金华知青回忆录《那些年,我们正年轻》,尚有少量存藏。有兴趣了解金华知青生涯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下收件地址或短信留言,也可以加微信13957981155(追梦人),免费赠送并不收邮费。</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