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特写:衡东县吴集古镇与名人秦孝仪先生——王一社

王胡子老兵文化工作室

<p class="ql-block">衡东县吴集镇</p><p class="ql-block"> (古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年古镇一条街,</p><p class="ql-block">南北直达通洣水。</p><p class="ql-block">杨山大将疏河源,</p><p class="ql-block">防洪筑堤防灾遂。</p><p class="ql-block">民国名儒秦孝仪,</p><p class="ql-block">官至尊上省部级。</p><p class="ql-block">如今吴集大变样,</p><p class="ql-block">经济发展扬名气。</p><p class="ql-block">(王一社)</p> <p class="ql-block">  徜徉吴集古镇,熏陶千年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吴集古镇位于洣水河畔的杨山脚下,与衡东县城仅一江之隔。吴集古镇之古,早在距今1600年前的东晋之时,即形成雏形。至明清逐渐鼎盛,一直是地方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吴集地势险要,东有象形山,南有猴形、鹅形山,西有龙形山(杨山),北有狮形山紧靠洣河,历代为军事要地,关塞隘口。据《衡山县志》载,吴集镇境内曾为“吴三桂集兵之处”,故而得名。相传吴三桂率部来此后,见前后左右有诸山相簇,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拟于此建立行辕,厉兵秣马,作长远计。后因掘井不得水,便率部去衡阳。</p><p class="ql-block">吴集街道呈南北走向,全长一公里许,由360栋排列整齐的铺子组成,街心用3670块规范的麻石铺就,宛如一条硕大的蜈蚣。街上现在仍居住有部分原住民,以老年人居多,年轻人皆已搬离古街,去外面谋发展。在87岁的耄耋老者让成家里,记者看到,他家的古屋为砖木结构,虽年代感较强,但古屋内冬暖夏凉,即使是炎热的盛夏,一进入老屋,也能感受到习习凉风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残垣断壁间,依然能感受历史沧桑。</p><p class="ql-block">从古到今,吴集古街人气足、艺人多、从业广,手工业产品尤以铁锅、犁头犁壁等铸件和油纸雨伞名噪三湘。有民间谚语云:“吴集包子吴集伞,湘潭屐子石湾饼(烧饼)。”吴集每月农历逢五、十赶集,是粮食、茶油、生猪、竹木及其它农副土特产的重要集散地,商贾云集、货畅其流。镇政府工作人员告之,古街在2012年前一直是很热闹的,每逢赶集时,古街上总是人山人海。后来由于赶集的地方搬迁,这里才开始慢慢变得冷清了些。</p><p class="ql-block"> 吴集藏龙卧虎,贤达辈出。鼎盛时期,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名人贤士,层出不穷,在各个时期,在各条战线,充分展现了吴集人的时代风采。在吴集老街上,现在还保留有秦孝仪故居,属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一边是老房,一边是新房。老街文物古迹众多,仅庙观就多达二十四处,现只幸存三处庙观,即杨山庙、天符庙、玄帝庙,其余被拆除的庙基遗迹仍历历在目,有处可指。</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文化设施名目繁多,仅戏台就有三个,每逢节日、盛典,三个戏台让人应接不暇。雄壮的锣鼓声、动听的乐曲声和演员精湛的表演技艺,使人们沉浸在无限的欢乐和享受之中。吴集街上的耍龙舞狮、装抬故事、展花灯和牌子灯等,远近闻名,龙狮的造形多种多样、精美绝伦。</p><p class="ql-block"> 街上的春节更是人间之最。每年从正月初二起,各条街的为首者,便组织人力、物力汇聚一起排街出灯。一时龙灯、花灯、牌子灯异彩纷呈,穿街过巷,喜迎新春。要到二月或三月才收场。</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某天漫步至吴集古街,徜徉于洣水河畔,于古史典籍中感悟千年古镇的韵味,于传统活动中体验古镇悠长岁月中积淀下来的民俗文化,你自会深深地爱上吴集这座古镇,自会深深陶醉其中,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  吴集镇位于洣水河畔的杨山脚下,北面与县城隔河相望,一桥相通。据《衡山县志》载:“吴集市后,广袤五里,为吴三桂集兵之处。”吴集因而得名。相传吴三桂率部来此后,见前后左右有龙、象、猴、鹅、狮形诸山相簇,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拟于此建立行辕,厉兵秣马,作长远计。后因掘井不得水,便率部去衡阳。吴集镇属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解放初期,吴集属衡山县第二区,1952年属十区,包括吴集镇和吴集乡,1958年属英雄人民公社,后更名为吴集人民公社,1989年撤区并乡,将原吴集、红坪、双园三个乡镇合并为现在的吴集镇。吴集地势东高西低,紫岗岩、鸡公岭、帽顶迤逦于南面,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当年吴三桂集兵的五里坪,紫岗岭上的衣架峰、飞来石、雷砌石等。吴集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山上盛产杉木、楠竹、油茶,河塘库坝,鱼儿肥壮,蛋鸭成群。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油茶、席草和西瓜早已形成规模,远销省内外,杨梓坪、五里坪特产萝卜和花生,连片种植数千亩,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吴集镇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镇党委、镇政府在坚持开发兴农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大了对企业的领导力度,多方扶持镇村企业的发展。吴集的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交通、通讯发达,人称第二城关镇。省道、县道穿境而过,洣河航运十分便利,邮电通讯设备先进,程控电话直拨世界各地,供水、供电充足,影剧院、录相厅、歌舞厅、图书馆、游乐场以及宾馆酒吧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 秦孝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秦孝仪(1921.2.11—2007.1.5),字心波,湖南衡东县吴集镇桃岭村二组人。幼承家学,精通儒学经史,博览群书。上海法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深造,获人文科学博士学位。1949年前往台湾,历任“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宣组”副组长、“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1961年4月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担任蒋介石文学侍从二十多年,并奉命记录了蒋介石临终前的口授遗嘱。1976年起,历任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教授、中国历史学会理事长、台湾“国家安全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总动员会”委员。从1983年1月起,担任国立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常委兼院长,长达18年之久。1963年起,连续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九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秦孝仪是国民政府一名典型的御用文人,在从政的同时,致力于学术研究,著述甚丰。</p> <p class="ql-block">秦孝仪(1921-—2007年)国民党中央委员、党史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p><p class="ql-block"> 湖南省衡山县(今衡东县)人,1921年2月生于一个书香之家。自幼继承家学,精通儒学经史,博览群书。上海法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深造,荣获该大学人文科学博士。1949年去台湾,先后担任"-"秘书、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宣组副组长、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1961年4月出任-民党中央副秘书长。蒋介石去世之前,他担任蒋介石文学侍从20多年,并奉命记录了蒋介石临终前的口授遗嘱。1976年起,历任-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大学-研究所教授、中国历史学会理事长、台湾"-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总动员会委员"。从1983年1月起,担任台湾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常委兼院长。自1963起,他连续当选为国民党第九至十三届中央委员。</p><p class="ql-block"> 他是国民党政府一名典型的御用文人,在从政的同时,致力于学术研究,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进德录》、《儒学索微》、《-基本教材》、《蒋总统对国父思想之实践笃行与融会贯通》、《蒋总统嘉言录》、《斥唯物辩证法机《蒋总统的思想、生活、操持》等等。公余之暇,寄情书法声律,工于金文小篆,亦为歌词名家,所作《名云词》、《我故乡》、《大忠大勇》、《海狱中与颂》,在台湾传诵甚广。</p><p class="ql-block"> 2005年10月20日 ,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笔力诗心——秦孝仪诗文书法文房展》,秦孝仪从台北回湖南亲自出席开展仪式。 翌日回到故乡衡东县省亲祭祖,受到衡东县委、县政府和县委统战部负责人及作者的热情接待,并陪同他一起参观秦的故居,让他深受感动,实现了他的思乡之切,缓解了他的乡愁。改革开放以来,笔者和秦孝仪先生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联系,书信交流密切。</p> <p class="ql-block">秦孝仪,担任蒋介石文学侍从20多年,并奉命记录了蒋公临终前的口授遗嘱。从1983年1月起,担任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长达18年之久。从政之余,致力于学术研究,著述甚丰,擅长书法,亦为歌词名家,《思我故乡》在台湾传诵很广。2004年9月、2005年10月,相继在台北、长沙举办“笔力诗心——秦孝仪诗文书法文房展”,我曾有幸目睹其墨宝真迹,并多次去其家乡采访。</p> <p class="ql-block">笔者撰写的人物通讯报道!</p> <p class="ql-block">编辑兼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