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刻痕在心扉

于八一

<p class="ql-block">年轻人,考考你们,猜猜以下是何物,请听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铁’笔 钢‘板’ ‘蜡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滚筒油印机’</span></p><p class="ql-block">答:</p><p class="ql-block">铁板烧辣鸡</p><p class="ql-block">滚筒油烟机</p><p class="ql-block">哈哈哈😂</p><p class="ql-block">正确答案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铁笔 钢板 蜡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滚筒油印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钢板是钢质材料的,呈长条形,长35厘米、宽8厘米,双面都有纹路,一面直纹,另一面斜纹。将它嵌在一块光滑的木板上,是为了保护钢板和方便使用,同时也是为了让蜡纸能够铺放得平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刻写用的笔不是一般的铅笔或钢笔,是专用的铁笔,铁笔的笔头是钢针做的,笔杆是塑料材质的。铁笔不像钢笔那样会出笔水,它的功能是用笔尖刻划铺在钢板上的蜡纸,笔到之处纸上的蜡层被划出笔痕,即刻写者所需的文字或图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蜡纸是生产厂家将油蜡均匀地喷涂在纤维纸上制成,它是专用于在钢板上刻画的纸,版面八开大小,纸质光滑透明,印成通用格、田字格、横书格等,一般刻文字材料多用通用格。刻写者将蜡纸铺在钢板上写字,刻好一张蜡纸,就是一个版面,然后贴在油印机上的纱网上用涂好油墨的滚筒推拉滚动印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油印机的外形像一个底、盖两面扣合的箱子。跟小型拉杆箱一般大小,但是厚度只有10cm左右。使用时,像打开书本一样打开油印机,平放在桌上,左边的箱底是印刷的,右边的箱盖是调油墨的。印刷的那边,上面是一个紧绷着纱网的纱框,纱框远端固定,近端可以压下弹起,纱框下,是放置欲印白纸的底板。使用时先把蜡纸平整地铺在纱框下,再用纱框上的几个压条和旋钮,将蜡纸的四边固定在纱框上。调油墨的那边嵌有一块玻璃板,供调油墨使用。打开油墨罐用煤油调兑好需要量的稠度适当的油墨,放玻璃板上,再用滚筒在上面来回滚动,使油墨逐渐柔和,整个滚筒都沾匀油墨后,就可以印刷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上述图文介绍的是一套老式誊写印刷工具和设备,是七,八十年代机关,单位和学校必置的办公装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知从何年何月起,鸟枪换炮了,电脑显示屏替代了钢板;铁笔演变成了键盘鼠标;蜡纸成为了文档磁盘;激光打印机让滚筒油印机滚开,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将那些人工不智能的物件挤进了历史博物馆,或退休在民间成了收藏品,想在百度上翻找这些老物件的图片,却大多是京东和淘宝打出的广告,收藏价格还真不菲呢!立过汗马功劳的纯手工刻写印刷工具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后来人竟然将它们当成铁板烧辣鸡!那些快要不认识笔是何物的年轻人万万没想到,他们的父辈爷辈的那代教书匠们还会绣花功夫和雕刻艺术!园丁们刻苦地精雕细刻留下了多少刻肌刻骨的岁月刻痕,今天就让大家来见识见识当年老师们的“刻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刻钢板也称刻蜡纸,是刻字,但不用刀;用笔,不是用普通的笔,是铁笔;铁笔的字迹不是直接写在普通的书写纸上,而是刻在蜡纸上;这些文字图案不像普通笔写出来呈蓝、黑或红色,它们只留痕迹没有色。刻钢板是机关文员和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尤其老师们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刻写习题,试卷和学习资料印发给学生,因为那个年代物资紧缺,物流不畅,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落后,没有像现如今这些印刷设备可印出各种名目的教辅资料,更不敢想象能在网上随心所欲查找和下载所需内容并快捷打印出来。那时学生的课后作业,练习题,试卷和其他自学助学辅导资料,都是老师们从学校订阅的报刊杂志和教学参考书上摘抄或者自编,然后通过誊写刻印出来发给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从电脑普及以来,除中小学生还在用笔写作业,其他人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于就根本不用笔,就连教师也很少用笔,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前写教案和准备学生作业题;课后写教学反思和批改作业以及和家长交流沟通,全都在手机或电脑上靠手指打字完成; 过去教学是笔不离手,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三笔(钢笔,毛笔和粉笔)必须合格,由上级教育管部门考试发证。但其实,老师们和铁笔打交道的时间才是最多的。他们课余伏案工作,熬夜加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刻写,铁笔成为教师最重要的备课工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每位老师对使用铁笔都有刻骨铭心的印象,写得一手漂亮的钢板字是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功。他们得练绣花功夫, 需像雕刻艺术家一样对自己的艺术品精雕细刻。刻钢板字不同于一般写字,一心一意可不行,必须要三心二意:细心,耐心和恒心,有刻意和刻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习惯使用这套特别的工具和材料。要学会掌握适当的力度,讲究用力均匀,既要力透纸背,又不能刻破蜡纸,刻艺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能以柔刻钢(以柔克刚)。力小不行,刻出来的深度不够,字迹很浅很淡的地方蜡层没划穿,油墨透不过,印不出字;用力过大也不行,那样会划破戳穿蜡纸,油墨渗透太多就全成了黑饼,一塌糊涂。要刻意记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轻描淡写没有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浓墨重彩更吓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书写的铁笔很难驾驭,写字硬碰硬,它是钢针头,虽然粗细型号可选,但是太尖细的会划破蜡纸,划出一道一道的口子;而粗笔头会打滑,不能达到划穿表面蜡层的效果, 并且无法布局多笔画的字,犹如一个房间里挤的全是胖子。要知道这是在经过打蜡的纸上刻划。更难对付的是,蜡纸是铺在非常粗糙的斜纹布纹的钢板上,既要防滑,又要克服阻力。上面光滑,下面粗糙,一针下去,要么是打滑跑偏;要么是在齿纹上阻力重重一跳一跳地划不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一横划成水波浪, 像春蚓秋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撇可能写成了一捺, 南辕北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每一笔画的方向和落点都不在你想要的位置。刻出来的歪裂(伪劣)产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七大八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西歪东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全是歪瓜裂枣。惨不忍睹啊!😭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练。刻意练刻艺,刻苦练刻功。首先得把字写成形,起码让人家看像个字,如果你原来钢笔字是楷书,写的很规范。那就只用在蜡纸上单练使用铁笔的功夫;但如果他们本来写的是行书,或者信笔涂鸦,写字潦草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非驴非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张牙舞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的那种,那就不仅要练铁笔,而且还得从零开始,下决心改掉写字习惯。学写规范字,下工夫专门学写练那横平竖直,四四方方的仿宋体楷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刻钢板还得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教学工作中,刻钢板和油印算得上是累活。两张蜡纸刻下来。一定会感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眼花手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身心疲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刻钢板,炎夏和寒冬最犯愁,在那真正低碳生活的年代,只有手电筒算得上家用电器的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夏季纳凉摇蒲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冬天取暖烧木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炎热的夏天,常因为蜡纸沾上汗水被泡烂而报废;晚上没有蚊香,又不能点着煤油灯钻进蚊帐里,只能与蚊共舞。天寒地冻的冬天里,握笔的手不能戴手套,手触冰凉的钢板,很快被冻得麻木而没法抓住笔。搓手的时间比刻写时间长。我手上的冻疮就是那时留下的岁月痕。</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刻钢板要尽量不出错,尤其当一张蜡纸完成了大部分内容,如果万一有什么闪失,就会前功尽弃。刻写时定要做到胆小心细,如果一不小心,刻错了少数字节,可用光滑的笔杆顶端在那一块反复轻磨,把刻过的蜡再抹回原处,将火柴点燃,然后吹灭,用火柴棒上的一点火星余热靠近蜡纸小心熏烘,这个距离还真难掌握!离远了没有热度,蜡不能化开;离近了又怕点燃了蜡纸,(每到这一步,就会提心吊胆,如同放鞭炮一样紧张,想去点燃炮竹的导火索,又怕炸到手而不敢靠近,还没点着就吓跑开了。最可悲的是真正点着了,反而被吓慌张了而没来得及跑掉。😂。我曾经有好几次将蜡纸烧了个洞。在后悔的同时,只能不停地骂自己笨),等蜡融化后,让蜡再风干。又可以在上面补写了。如果发现刻错了较多字节,需要改一行或几行的大面积。只好用剪刀把需改的那一块抠下,再重新剪一块比原来那洞稍大的空白蜡纸敷在那个位置。用蜡烛轻轻涂抹修整,尽量使那块补丁与原版吻合。但是不管怎样努力,总会留下补过的痕迹,影响全局美观。如果在同一张蜡纸上已经改动过好几次,或者漏掉了好几句,甚至整大段的内容。那只能忍痛割爱,舍不得也要舍,干脆忍心将整张蜡纸作废,这可是犯了大错。代价太大了!浪费了两样宝贵的东西:☞金钱和时间。经济和精神损失惨重!先算一下直接的经济损失:一张蜡纸的的价值至少要高达六分钱;还可能要消耗煤油100克(很多时候都是利用夜间加班刻写),价值至少五分钱。而且煤油属于限购物资,需要凭煤油票购买。不过,我们学校因为沾我的光,煤油还是能够满足供应的。这里提到煤油票,我就顺便插一段,以下括号部分内容不重要,大家可以跳阅(那时候我的“地盘”上的证券几乎都是我经手发行的。供销社的煤油,食糖和肥皂票;粮站的黄豆票;食品站的鸡蛋票都是由我刻印出来,然后部门盖公章。我也常常会得到一些回扣。但是我只看中煤油票,会笑纳贡献给学校。我总是纳闷,怎么没人找我刻印粮票,布票和钱币呢,这关键的东西怎么不让我造😂?除了票证,学校的课程表和时间表、行事历和工作计划、学生成绩单、还有开运动会和其他各项活动的各种表格都由我来制作。当地群众也有让我用红纸印请帖的。请大家别乱怀疑,这些事都找我,肯定不是我的字写得好。我自己清楚,主要可能是因为我比较细心,制作表格有一定的经验罢了);对时间的浪费确实舍不得,刻写一张蜡纸,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如果有修改两三次以上的,那得花两个多小时。要是第二天上课急需用,那就更麻烦了。刻钢板的时候,胆子再大的人也要胆小心细,写的时候怕出错;修改的时候,怕改坏了;印刷的时候,担心把蜡纸弄皱而印不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最后环节是印刷,首先要用刀裁好准备印刷的纸张。那时的白纸只有一种规格,从商店买回来只有整大张纸,不像现在都是裁好包装现成的A4或其他尺寸。一捆纸500张,一大张纸有餐桌那么大。相当于A4纸16倍大小。一般都是分成八等份,称为八开,正好和油印机纱窗的尺寸吻合。将裁好份数的纸,夹在纱框下面,把刻好的蜡纸小心地贴在纱窗上。</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步,调油墨,原装的油墨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加煤油稀释。如果是冬季,还得加热将其烘软。煤油和油墨的比例一定要适当。太硬的油墨透不过蜡层,太稀则全是花开的煤油。</p><p class="ql-block"> 第三步,将调好的油墨均匀地涂在纱窗上。然后像粉刷匠涂墙一样轻轻地用滚筒滾压,一直到框上的油墨像一块黑布一样平坦。</p><p class="ql-block"> 在印刷过程中,得掌握来回推拉滚筒的力度,用力轻了会不清楚;用力过重会使蜡纸过早起皱。每印几张就得停下来将蜡纸轻轻掀起再重新贴平坦,让蜡纸延迟起皱而确保印够所需份数。还要小心别让油墨沾到手上,更不能弄到衣服上。衣服沾上油墨得用煤油清洗。而且一次两次根本洗不干净。关于印刷的经验,我没有资格说那么多,我的印刷技术是全校最差的,我的印刷工作全被同事们主动包揽了。</p><p class="ql-block"> 回忆过去的岁月,想起过去的事和人,这不能说是老了或者有心理问题。睹物思情,触景生情很正常。回顾历史,重温过去的生活,保持一种应有的时代感和历史感,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代,感慨的同时会给人的心灵带来别样的感受,这样不会使人精神衰老。我们忘不了曾经走过的那个时代,那个岁月里有自己青春时光和真正的履迹,更忘不了和一届一届可爱的学生以及可敬的同事在一个大家庭里生活的时光。岁月有痕,痕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