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欧阳修四岁那年,父亲欧阳观病逝。由于父亲生前居官清政廉洁,为人刚正仁厚,乐于施舍和接济常人,在他逝世之后,家中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埴”。已是一双儿女的母亲郑夫人因陷入困境,生活所迫,只好携儿带女投奔在随州(今湖北随州市)时任推官的欧阳修的二叔欧阳晔。 欧阳修到了入学的年龄,郑夫人为减轻叔父欧阳晔的经济负担,一方面勤俭持家,尽最大努力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因叔父欧阳晔家境也较窘迫而无力聘请私塾,郑夫人便自己担起了儿子启蒙教师的重担,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欧阳修进行文化启蒙教育。 当时随州城外的涡水河畔,生长着一大片荻草,而荻草的茎杆坚韧如木。郑夫人为节省开支,经常把年幼的欧阳修带到河边的沙滩上,折来荻秆作笔,以沙滩为纸,手把手教年幼的欧阳修识文断字。回家时,还不忘折上一大把荻秆带回家,继续“画荻教子”。 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国的“母教”文化从来不缺典范。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孟子的母亲仉氏、陶侃的母亲湛氏、岳飞的母亲姚氏....... 父亲逝世后六十年,欧阳修写下了中国古代三大祭文之一的《泷冈阡表》。表文中,欧阳修盛赞父亲的孝顺与仁厚,母亲的俭约与安于贫贱。从中我们也品读出欧阳修在母亲教化下不断成长的足迹。<br> 郑夫人常给欧阳修讲父亲的故事:在绵州任职三年,同僚们争相采购蜀地特产,欧阳观却什么也没有购置,全部俸禄用于养家待客。任满离开四川时,他只购买了一匹蜀绢,请人画成六幅“七贤图” ,这是欧阳观三年蜀地为官的唯一纪念物品。<br> 欧阳观考中进士为官后做过几任州府的判官、推官,多主管刑狱工作。这种工作从古至今都十分繁琐、复杂,关系重大,甚至人命关天,必须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欧阳观为了防止冤假错案发生,对重大案件总是亲自查办,一丝不苟,严肃对待,常常废寝忘食,加班加点,有时烛光下办案至夜深。 欧阳观在泰州任判官时的一天晚上,他在烛光下办理案件,突然一再放置案卷,唉声叹气,郑夫人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这是一个应该判死刑的案子,我想替死刑犯寻找一条活路,可怎么也找不到啊。”郑夫人更觉奇怪地问:“犯死罪的还可以找到活路吗?”欧阳观回答说:“我替犯罪嫌疑人 寻找活命的条件而找不到,那么死刑犯和我都将没有遗憾了。” 在欧阳修位居高官时,郑夫人更是用丈夫的遗训千叮万嘱欧阳修“不要让钱财拖累” 。而这位伟大的母亲,自从嫁进欧阳家门,就一直以俭约的原则持家,后来家境富裕了,也不许花费过多。她告诫欧阳修,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难。后来,欧阳修被贬夷陵,这位出生江南名望家族的母亲言笑如常,说:"你的家本来就贫贱,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 中国的二十四史,他一人名占两史(《新唐书》与宋祁合编),独撰《新五代史》。北宋的文风从他开始,重新树立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 平时” 风标。<div>编辑:独立喜马拉雅</div><div>2022.06.10</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