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亚丽

<p class="ql-block">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位于东城区张自忠路,东院早期是雍正十一年(1733)建的和亲王府,西院原为贝勒斐苏府。民国初期,两府内的建筑,除去原来的王府大门、门前的两个石狮及对面的影壁之外,全被拆除,重新建造了三组砖木结构的楼群。中间的主楼为欧洲古典式灰砖楼,在楼群的东、西两边,各有一组风格相同的建筑。1910年12月成立海军部,将原在1909年陆军部东侧改为海军部办公楼,两部共走一个大门。</p> <p class="ql-block">军阀段祺瑞在此执政,曾发生过著名的“318惨案”。解放后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后改为人大宿舍。原陆军部部分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东院原海军部部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几个研究所使用至今。随着北京城建的发展,这个大院临街醒目,王府的大门的对面的影壁非常气派。还有门口国务院保护单位的石碑,四块记述历史的匾额,更引起大家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因为不对外开放,也由于欲进去参观的人多,为此大门加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加之现在疫情的原因…总之比较难进入。当然人们也总结出了进院的攻略,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电话让院内咖啡馆的服务员出来接人。但是,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即麻烦也没什么意思的把戏由于用的人太多了。至于人家接不接你那看你的运气了!其实,依我看不如顺应民意,早日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张自忠路公交站的旁边,一只石狮子静静立在大门东侧。(西侧也有一只)狮子旁边立着一座石碑,上书:三一八惨案发生地。</p> <p class="ql-block">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执政府屠杀人民群众造成的惨案。是年3月,在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张作霖的奉军交战期间,12日日本派遣军舰掩护奉军舰队进逼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阵地,被国民军击退。16日,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援引《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执政府发出要求撤除大沽口防务的最后通牒。“大沽口事件”发生后,在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执委会领导下,北京学生5000余人在李大钊等率领下于18日在天安门集会,通过拒绝八国最后通牒、驱逐帝国主义公使、立即撤退驻天津的外国军舰、组织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等决议。</p> <p class="ql-block">会后,群众举行游行请愿,在执政府门前遭段祺瑞卫队的屠杀,死47人,伤199人。次日,执政府下令查封国民党市党部和中俄大学,通缉李大钊、徐谦等50人。</p> <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写得就是这里发生的惨案。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p> <p class="ql-block">段祺瑞执政府主楼。这地界名叫铁狮子胡同,孙中山先生逝世前一直在这里居住,袁世凯在这儿宣誓当了民国大总统。</p> <p class="ql-block">这栋建筑——段祺瑞执政府主楼被姜文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阳光灿烂的日子》里,</span>拿来当作女主角米兰的家;是马小军追米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宁静和夏雨在这儿留下了若干关于青春期燥动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院落东部有一家咖啡厅,宛如大仓库的空间里,六七张木桌椅和沙发配着咖啡☕️、饮料,着实能让人消遣着度过闲暇时光。</p> <p class="ql-block">复兴栋梁,强国先锋!门口的几个立体大字格外醒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