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泱泱中华,千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民族艺术,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有着灿烂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纹样,它们成为了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6月7日美术组的读书分享会上就为大家推荐了这样一本书,本书收录了上至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彩陶和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纹样,下至元、明、清时期及近现代瓷器、织物上的纹样,共 80 种,近200张中国经典纹样。书中对每一种纹样都进行了简单介绍,并讲解了其结构和应用。每一张纹样图都经过重新设计绘制,并拆分了单独纹样,提取了中国传统色谱的色值,以方便读者理解和使用。 </p><p class="ql-block"> 它就是《中国经典纹样图鉴》</p> <p class="ql-block"> 美术组的七位老师分别对自己喜欢的纹样进行了分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 蛙纹在新时期时代中期就已经是常见的装饰。原始人类会把自己所崇拜的图腾,雕刻、绘制在建筑物或器皿上。蛙纹的使用也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开始注意到蛙对生活的影响。蛙与农耕文明密切相关的原因在于蛙与水的关系。在古代,细心的先民注意到在氏族部落周围经常能看到的蛙。洪水来临时,它们可以在洪水中生存,洪水过后,又能在岸上生活。在这无法抵御洪水的先民眼中,无疑是一件令他们崇拜的事情。此外,“蛙鸣雨至”,蛙类还可以预兆降雨。对于逐水而居的古代先民来说,听到蛙鸣,及早躲避洪水,保存族群安全是很重要的。因此,蛙纹又有趋吉避凶的美好寓意。</p><p class="ql-block"> 蛙纹是马家窑文化典型的图案。在泥质红陶的器身上,古人用黑红两色抽象地绘出蛙形图案,线条生动、流畅。后期蛙纹也在不断变化,蛙腿抽象为“M”或“W”形,甚至还出现了“卍”的蛙腿图形。</p> <p class="ql-block"> 方胜纹是由两个菱形互相压角穿插、相叠而成的纹样。“方” 的原意为并行的两只船,强调并列关系,同时方字还代表正方形、菱形等规整态。“胜”本是中国古代妇人束发或配腰的饰物。在宋代,人们把巾帽后相互叠压的巾环称为“二胜环”“双得胜” “双叠胜” 等,所以方胜又称叠胜。方胜纹中两个菱形交织紧扣,因此又称同心方胜,象征心连心的忠贞爱情,还有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寓意。结构除了方形或麦形两相交之外,方胜纹还有多种呈现方式,如大小方形相套,内外方形错位,方形间上下左右如同棋盘般并列相连等,这些组合给人以白线条分割产生的丰富而程式化的视觉效果。自宋代开始,方胜纹受到民众的普遍喜爱,在玉器、陶瓷,甚至玻璃首饰上都有出现。清朝将方胜纹推向高潮,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式丰富多样。例如,方胜纹发展到建筑物上,常见于窗格、门格,象征同心双合、家庭美满。</p> <p class="ql-block"> 璎珞纹,璎珞是用丝线将玛瑙、琉璃、珍珠、玉石等珍贵材料编串成的多缕状颈部装饰品。璎珞纹是刻画璎珞形象的纹样。璎珞纹表现内容丰富,通过点、线、面的变化,形成独特的层次感。</p><p class="ql-block"> 璎珞纹以联珠取代线条串联起许多精美的主体饰物,如杂宝、花卉、蝙蝠等,灵活而不散乱。璎珞纹整体呈扇形或圆形,由内向外发散式排布,多为对称图形。璎珞纹常在陶瓷颈、肩部以环形垂落分布,既有充分的留白空间,又使构图富有张力。璎珞纹最早出现在元代的瓷塑人物像(如龙泉窑和德镇窑的观音、菩萨瓷塑)上。明代开始,璎珞纹开始脱离人物,作为独立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 葡萄纹描绘的是硕果累累的葡萄和缠绕蔓延的萄藤形象,被人们赋予了多子多福、富贵长寿的寓意。葡萄纹一般呈现的是葡萄成熟的状态圆润饱满一串一串,常与肥大的葡萄叶及弯曲的葡萄藤组合出现葡萄纹有作为主纹进行装饰的,也有作为辅助纹样与作为主体的鸟兽纹组合出现的。汉代开始出现葡萄纹并将其用于壁画和织物上,时至唐代葡萄纹真正开始流行,与宝相花纹团窠纹缠枝纹等纹一起占据了主导地位。</p> <p class="ql-block">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传说龙生九子,螭为第九子。螭多以盘伏状出现,故称蟠螭。在图案中,螭多是张口、卷尾、没有角的龙的形象。螭纹造型优美,翻腾飞跃,生动活泼,线条富有张力,极有气势。有的图案用螭纹做二方连续,构成条状或环形,有的做四方连续。螭纹一般都作为主纹出现。春秋战国时,螭纹逐渐兴盛起来,它不仅出现在青铜器上,还成为许多玉雕的纹饰。汉代是螭纹玉雕的黄金时期,螭纹形态各异,多种多样,有虎形蛸、独角螭、羽螭等。</p> <p class="ql-block"> 鹿纹是刻画鹿形象的装饰纹样。鹿,与“禄”字谐音,在古人心中是祥瑞的象征,自唐代起,鹿象征爵禄常在,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宝相花纹,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传统吉祥纹样之一,盛行于中国隋唐时期。所谓“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宝相花则是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宝相花和我们常见的龙凤纹样一样, 均为多种元素的整合与演绎,并不真正存在于现实中。宝相花是从自然形象中概括了花瓣、花苞、叶片的完美变形,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菊花、月季、葵花等)为主体,中间镶嵌形状各异的其它花叶。整体结构多成“十”字基准和“米”字结构。而花瓣则多用抽象形态,如侧卷瓣、对勾瓣和云曲瓣。</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纹样汇聚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通过学习本书,相信大家能够对中国传统纹样有新的认识和体会,从中国永不过时的文明经典中发掘出新的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