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跟随网络直播,有幸观摩了数学大咖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一课。 老师们还是一如既往的被她的教学风格所深深吸引,她就像一个布道一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她所吸引,当然也有我们这些老师。就像她今天所说的:“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懂了”。吴老师用她那润物细无声般的教学方式,让孩子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本质(代表性),更是让孩子们体会到平均数在大数据下的价值,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一颗统计学的种子! 观看吴老师所执教的《求平均数》一课,在激动和感动之余,有了新的感受。吴老师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吴老师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设计与话语,令学生兴致盎然,让我们教师回味无穷。<br>上课伊始,吴老师用亲切的语言问同学们:你们对平均数有什么了解?在哪里听说过平均数?从而引发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孩子们首先想到了考试中的平均数。吴老师就跟随孩子的经验,从班级一次考试的平均数(90分)开始,让孩子凭借经验了解平均数的算法,通过感受个人分数和平均数分别代表谁的分数,体会平均数可以代表一个整体,一个集体水平的一个数。<br> (100+98+......+83)÷53=90<br> 一个简单的算式让孩子体会出了平均数和其它数的不同。可见吴老师的教学艺术之高。<br> “100代表张三的分数,98代表李四的分数,这里每一个分数都代表一个同学的分数”吴老师话锋一转,接着问“90代表谁的分数?”<br>........<br>好的教学,需要好的问题。<br>从而让孩子体会平均数具有代表性! 接着吴老师举了自己考了50分的例子。<br> “个人得50是自己的事。如果班级平均分50,事儿就大了。”孩子体会的多好!<br> <br>“平均数张开嘴巴又说话了。”<br>“估,就可以不准。”<br>“没事,说错了也没事。”<br>“张开嘴巴是总数。”<br>“张开嘴巴是平均数。”<br>“人家调查计算平均数,人家调查拍脑袋”。 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懂了。”<br>.........<br>这是在课堂中听到的吴老师最暖心的语言。<br>无处不是对孩子的包容,期待!<br>吴老师的课堂,有深度,深度不是难度,而是创新、亮点。老师们在吴老师的课上收获满满,记录的笔记既清晰又全面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通过本次数学教研活动,老师们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增长了见识,掌握了教学技巧,提升了教学能力,向专业化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