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普洱茶缘(散文.下篇)

王仁荣

<p class="ql-block"> 我的普洱茶缘(散文.下篇)</p><p class="ql-block"> ——写在2022年的“国际茶日”</p><p class="ql-block"> 文/王仁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六年前上趟景迈山,从昆明动身,开车要跑两天,须在普洱市住一宿。而今日里就太便捷了,景迈机场就建在县城边不远处,高速公路顺着澜沧江岸伸到山口,去年高铁也通车了。</p><p class="ql-block"> 在景迈山小住七日,力赓带我们转遍了汽车车轮可以抵达的各族村寨。饱览了丰厚的文化遗存;完成了对这个独特的“普洱王国”的历史“穿越”;洞察了普洱茶的古往今来;感知了独树一帜的布朗族茶文化,亲近了爱茶如命纯朴厚道的布朗族同胞……</p><p class="ql-block"> 力赓为保护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为扶助茶农脱贫致富,重新擦亮“景迈山普洱”金字招牌,做了许许多多的实事、善事。譬如经他苦口婆心动员并以自己的人格做“背书”,在山上建立起了云南省第一个“茶叶合作社”。可他恪守为人谦恭、做事低调,对诸如此类的好事从来闭口不谈,更不会诉诸媒体。</p><p class="ql-block"> 力赓是山上的“汉家名人”,特别是在他常住的芒景上下寨,男女老幼,无人不识。跟着他在寨子里走一遭,收获一路的热情招呼,心里甜丝丝、暖洋洋的。总会有几个孩子跟前跑后地簇拥着。赶上饭点,见袅袅炊烟升起,不论走到谁家木楼前,力赓唤一声男主人的名字,引我们推开木栏鱼贯而入。那些天里,吃遍了山上的美味(禁捕者除外)……</p><p class="ql-block"> 对味蕾刺激最深的当属普洱茶。寨子里家家户户都有很考究的茶台,茶具也各具特色。无论坐在谁家茶台前,主人定会泡上自家制的最好的春茶。有几回,饮过茶后,有四肢乏力昏昏欲睡之感,力赓说这是“醉茶”后的症状,初喝普洱生茶的人都会遇到。乖乖!以前只晓得喝酒醉人,竟不知饮茶也能生出“醉意”来……</p><p class="ql-block"> 到“布朗王子”苏老师府上拜访时,力赓请苏老师售我们每家一个“茶饼”做纪念,并用傣文和汉字签上大名。力赓说这款茶属于珍藏级的,平日里只有来自山外的贵客登门时,苏老师才会拿出来示人。</p><p class="ql-block"> 苏老师名叫苏国文。他是布朗山寨的精神领袖,一呼百应。富裕布朗山寨的共同理想和事业,让苏老师与力赓走到了一起,结为肝胆相照的“忘年交”。力赓有个动听的布朗名字,就是苏老师仔细斟酌后给起的,汉语的意思为“排行老二”。在布朗山寨的乡亲们眼里,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致富老茶树、盖起新木楼、推开小康门”的“王总”,就是位居苏老师之下的名副其实的“二头人”,尽管此称呼在解放后就成为记忆中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力赓把自个茶叶公司的生产基地设在景迈山上。当我们在景迈山山门前小憩时,就从巨幅的宣传栏中得知,景迈山已迈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立项。接着景迈山又获得“国家地理商标”。后来,普洱市政府给景迈山普洱做了精准定位,冠以“普洱中的普洱”。</p><p class="ql-block"> 前些天在媒体上看到,景迈山已被国家正式确定为2022年度中国政府申报的“申遗”项目。闻此喜讯,情不自禁地为景迈山人举杯遥祝。</p><p class="ql-block"> 景迈山“申遗”,是全球迄今为止唯一的茶文化项目。由此也更加钦佩力赓的商业远见,叹服其慧眼独具。他在创业初期设立公司时,果断地使用不为茶界朋友所认同的“景迈”二字来注册商号。</p><p class="ql-block"> 今年年内,景迈山“申遗”告捷为十拿九稳之事,我想力赓在景迈山上深耕多年,自然会迎来硕果累累的回报,生意风生水起、商誉极大增值,亦顺理成章也。</p><p class="ql-block"> 1998年傣历新年前夕,力赓再邀我和老伴重上景迈山,在山上过了个热热闹闹的“泼水节”。这回小住了近半月,日子过得既洒脱又盈实……</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再上景迈,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做主人”的归属感,没了丝毫生分,开始将自个融入景迈山的一草一木、一叶一芽……</p><p class="ql-block"> 这回住在“叶贡客栈”没挪窝。客栈主人是苏医生,他用大女儿名字注册了商号。</p><p class="ql-block"> 苏医生在山上的名气比肩苏老师,是名副其实的“景迈百事通”。他继承了布朗族的传统医术精髓,善长就地取材,用景迈山独有的中草药资源治疗常见病,更为神奇地是他身怀几招专治杂症的“独门绝技”。我与他几番品茗长谈,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临别时,我找苏医生的大女婿小蒲结算食宿费用,被他一口婉拒。小蒲说我们家就是王总的家,你和阿姨住在这里,就是到了自己家里。我万般无奈,只得请力赓出面,说服小蒲售我两桶他家制作并已存放多年的春茶,以资纪念。</p><p class="ql-block"> 刚要抬腿上车时,苏医生连声说请留步,他转身回去拿了一个鼓囊囊的厚实的大纸袋递给我,叮嘱说:这是我自制的药茶,是祛湿气除寒气的。我看你湿气较重,回去用它调理调理。这袋药茶足足有两斤多,回苏州后,我夏日里一直饮用,见效很快。</p><p class="ql-block"> 车子盘旋于下山道上,力赓告诉我:小蒲原是我公司的员工,见他老实勤快、脑子好使言语有分寸,就派他长驻山上经办业务。日子久了,被苏医生相中,请我从中撮合,招他做了“东床快婿”。眼下虽当掌柜挑大梁了,可他依旧憨厚,时常义务帮我打理山上的零碎事。</p><p class="ql-block"> 住在“叶贡客栈“,我俩把自个当作了苏医生家的人,不跟力赓出去走寨串户的时候,就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参与了普洱茶制作的全过程,熟知了从采摘到最后筛拣的每道工艺环节。</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头一遭从景迈山下来,我就改喝起了普洱茶,日积月累上了瘾,很少再碰曾钟爱过的铁观音、碧螺春等;也与西湖龙井相媲美的甘肃文县的“碧口龙井”拜拜了,那是外甥女婿每年必送我品茗的明前茶,他是在碧口长大的,考上学才离开家乡进了省城。</p><p class="ql-block"> 力赓的公司前几年出过两款收藏茶,一款春茶,一款秋茶,很精致。我给家里三代六口,每人订购了春、秋茶各一箱。还多定了几箱送给亲戚、老友。</p><p class="ql-block"> 酒是陈年香。可经历长年累月自然发酵的普洱茶,味道更是醇厚,特别景迈山古树茶所独有的兰香蜜甜,更是弥久历新。</p><p class="ql-block"> 珍藏力赓所制的景迈古树普洱,无疑于浓缩了岁月,固化了记忆,礼赞了茶韵,增厚了情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5月21日下午初稿</p><p class="ql-block"> 5月29日二稿</p><p class="ql-block"> 6月9日三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