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鹡鸰(英文名:White Wagtail,学名:Motacilla alba),是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的鸟类。</p> <p class="ql-block">生境喜欢在水边活动,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库、水塘等水域岸边,也栖息于农田、湿草原、沼泽等湿地,有时还栖于水域附近的居民点和公园。常见于中等海拔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p> <p class="ql-block">食性</p><p class="ql-block">白鹡鸰是益鸟,主要以昆虫为食,主要为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如象甲、蛴螬、叩头甲、米象、毛虫、蝗虫、蝉、螽斯、金龟子、蚂蚁、蜂类、步行虫、蛾、蝇、蚜虫、蛆、蛹和昆虫幼虫等。此外也吃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植物种子、浆果等植物性食物。</p> <p class="ql-block">黄纹绿鹦鹉(英文名:Yellowish-streaked Lory,学名:Chalcopsitta scintillata),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铜色鹦鹉属的鸟类。</p> <p class="ql-block">鹦鹉为留鸟,主要栖息于山麓开阔的疏林地带以及村庄、农田和乡镇庭园等地区。常成群活动,有时与灰喜鹊、八哥、鸦类等在一起活动。叫声嘈杂,特别是早晨和傍晚,常常发出“嘎一嘎一”的连续叫声。飞行快而有力,有时飞得很高,然后又突然降落到树上。主要以榕果、木棉等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谷物和其他灌木浆果。</p> <p class="ql-block">红喉歌鸲(英文名:Siberian Rubythroat,学名:Calliope calliope),是雀形目鹟科野鸲属的鸟类。43dcbbb8e4b562ba62655e4e357110f0红喉歌鸲(学名:Luscinia calliope,英文名:Siberian Rubythroat)为雀形目鹟科歌鸲属的鸟类,俗名红脖、红点颏、红脖雀(雌)、白点颏(雄)、点颏、稿鸟、野鸲,英文名直译为西伯利亚歌鸲。具醒目的白色眉纹和颊纹,雄鸟喉部鲜红色,雌鸟喉部红色面积小。是食虫鸟,常食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及幼虫和少量植物性食物。夏季在我国的东北、青海和四川北部繁殖,冬季在我国的西南部越冬。红点颏是我国的传统笼养鸟,大肆捕捉则严重威胁其生存状态。</p> <p class="ql-block">红喉歌鸲为地栖性鸟类,常栖息于平原地带的灌丛,芦苇丛或竹林间,更多活动于溪流近旁,多觅食于地面或灌丛的低地间。鸣声多韵而悦耳,晨昏鸣唱最多,鸣声尤为动听。</p> <p class="ql-block">食物以昆虫为主食,如蝗虫、蝽象及蚁类等,此外,也吃少量野果及杂草种子。繁殖于4~6月,巢椭圆形,由杂草、枯叶、细根等构成,一侧有出入口,巢内垫以细草及纤维等,巢置于地面草丛间。每巢4~5个卵,卵壳呈略灰的蓝绿色,或具赤红色点斑。</p> <p class="ql-block">叉尾太阳鸟(英文名:Fork-tailed Sunbird,学名:Aethopyga christinae),是雀形目太阳鸟科太阳鸟属的鸟类。雀形目、 太阳鸟科、太阳鸟属,俗名燕尾太阳鸟,喉部绛红色。国外分布在越南、越南、老挝;国内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叉尾太阳鸟一般吃花蜜、嫩芽和小型昆虫。叉尾太阳鸟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p> <p class="ql-block">栖于森林及有林地区甚至城镇,常光顾开花的矮丛及树木。</p><p class="ql-block">多见于中山、低山丘陵地带的山沟、山溪旁和山坡阔叶林、也见于村寨附近的树丛中以及或活动在热带雨林和油茶林。</p> <p class="ql-block">斑文鸟(英文名:Scaly-breasted Munia,学名:Lonchura punctulata),是雀形目梅花雀科文鸟属的鸟类。体长 10-12.5 厘米,胸部和两胁具有深褐色鳞状斑纹。是中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农田和村寨附近常见鸟类之一,种群数量较丰富。由于该鸟主要以谷物为食,对农业有一定危害,但该鸟小巧玲珑,易于驯养,是常见的笼养鸟。</p> <p class="ql-block">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多成群,常成20-30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活动和觅食,有时也与麻雀和白腰文鸟混群。多在庭院、村边、农田和溪边树上以及灌丛与竹林中,也在草丛和地上活动。群结合较紧密,休息时亦多紧紧集聚在一起,有时一棵树上聚集着上百只,若有惊扰,全群立即起飞。飞行迅速,两翅扇动有力,常常发出呼呼的振翅声响,飞行时亦多成紧密的一团。具典型的文鸟摆尾习性且活泼好飞。</p><p class="ql-block">食性</p><p class="ql-block">主要以谷粒等农作物为食,也吃草子和其他野生植物果实与种子,对农业有一定危害。繁殖期间也吃部分昆虫。</p> <p class="ql-block">白头鹎(英文名:Light-vented Bulbul,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俗名白头翁、白头婆,英文名直译为淡臀鹎、中国鹎。是中国南方非常常见的雀鸟,体长 18-19 厘米,头顶黑色,眉和枕羽呈白色,双翼橄榄绿色。老鸟的枕羽更洁白,所以又叫“白头翁”,幼鸟头橄榄色。数量丰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以果树的浆果和种子为主食,并时常飞入果园偷吃果实。</p> <p class="ql-block">性活泼,不甚畏人,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p><p class="ql-block">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p><p class="ql-block">食性</p><p class="ql-block">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柏、葡萄等。</p><p class="ql-block">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为保护鸟类。</p> <p class="ql-block">纯色山鹪莺(英文名:Plain Prinia,学名:Prinia inornata),是雀形目扇尾莺科山鹪莺属的鸟类。又叫做褐头鹪莺、纯色鹪莺。是体型略大(15厘米)而尾长的偏棕色鹪莺。眉纹色浅,上体暗灰褐,下体淡皮黄色至偏红,背色较浅且较褐山鹪莺色单纯。注:有时被视为(纯色)褐头鹪莺P. subflava的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 1994)。是田园间常见的一种鸟类,纯以虫为食,是益鸟。</p> <p class="ql-block">栖高草丛、芦苇地、沼泽、玉米地及稻田。有几分傲气而活泼的鸟,结小群活动,常于树上、草茎间或在飞行时鸣叫。在香港不如黄腹鹪莺普遍。平时在地面附近觅食,觅食环境较灰头鹪莺开阔。</p> <p class="ql-block">橙翅鹦哥(英文名:Orange-winged Amazon,学名:Amazona amazonica),是鹦形目鹦鹉科亚马逊鹦鹉属的鸟类。</p> <p class="ql-block">南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圭亚那至玻利维亚和巴西中南部,巴西东南部</p> <p class="ql-block">白鹭(英文名:Little Egret,学名:Egretta garzetta),是鹈形目鹭科白鹭属的鸟类。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及候鸟,分布在中国南方、合湾及海南岛。迷鸟有时至北京。部分鸟冬季到热带区越冬。</p> <p class="ql-block">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进食,常与其伳种类混群。有时飞越沿海浅水追捕猎物。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与其他水鸟一道集群营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