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循规蹈矩立基业、开拓创新铸品牌</b></p><p class="ql-block"> 辛增贵</p><p class="ql-block"> “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二十世纪初期,凭借改革开放的春风,神州大地春潮涌动,千帆竞发,生机盎然。涌现出了大量的本土创业者,他们凭借着在外资企业工作中积累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销售渠道,白手起家,开创事业,在时代的更迭中,千百万的砺行者,琢之磨之,玉汝于成,一步一个脚印,让中国制造享誉全球。</p><p class="ql-block"> “循流而下易以至,背风而驰易以远”。这一代创业者,大部分出生于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经历了新中国以来的诸多苦难。幸运的是他们生长于祖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敢想、敢做、敢拼,大多数人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时代也赋予了创业者一个沉重的话题:“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该干什么?”,毋容置疑,答案是各异的。</p><p class="ql-block">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创业初期,他们不断学习外资企业成熟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管理经验,凭借着吃苦耐劳、薄利多销、灵活多变的特点,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自己,逐步完善了台资、港资等外来企业所不具备的“低成本高品质”优势,创造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中国制造图腾。</p><p class="ql-block"> “大浪淘沙始见金”。被时代裹挟的命运,要能够与时代共舞。随着祖国迈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伟大复兴时代,欧美发达国家为抑制中国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逆全球化”行动。如:技术封锁、贸易转移、关税壁垒等,这对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来说,带来不小的打击。早期的创业者,若循规蹈矩,将正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境地。比尔盖茨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改变,否则会被改变。是的,艰辛的创业之路,就是让我们在改变和被改变中跋涉。</p><p class="ql-block"> “惟进取而故日新”,创业的历程实质也是一个让人学会取舍的过程。在不断的进取和放弃中使我们的事业“又日新,日日新。” 新时代的新思想、新理念荡涤着一批先期创业者必须更新固有思维模式,呼唤着我们要紧随新时代的步伐,潜心探索,开拓创新。</p><p class="ql-block"> 创新并非前沿科技企业和高精尖企业的专利。衣、食、住、行仍是永不凋零的市场。传统行业、传统产品一样蕴含巨大的创新空间。创新并不局限于发明,对绝大多数的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简单易行的方式进行产业升级换代。一是工艺创新:通过探索改进现有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样的产品,做得既好又快,一样是竞争力;二是结构创新:通过改进产品的结构、性能、外观等,以方便客户端实现生产无人化、自动化;三是管理创新:通过变革管理模式、营销模式等,以促进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拓宽销售渠道。</p><p class="ql-block"> 创业者,有一个共识: 那就是不会把自己停留在任何一个句号中。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不可预知、瞬息万变。所以,在事业发展中,无论直接移用也好,还是借鉴化用也好,抑或走独立创新的道路,其根本内核在于,资源能为我所用,价值能最大化,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一定是紧跟先行者的步伐不掉队;弯道超车的阶段,必须西学中用,在本地化做微创新;一旦我们自己探索出新的领域,深入到“无人区”时,就能大胆创新,敢想敢干,独立自主了。(作者系东莞市乾丰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