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台长城

陈亚平

<p class="ql-block">久居北京,几乎境内的长城都去过,如脍炙人口的八达岭,后起之秀慕田峪,著名野长城箭扣 ,还有似长城又非长城的居庸关。单单是司马台,却到今春才得以登临。大前年曾游古北水镇,到了长城脚下,因为时间仓促而没有上去。</p><p class="ql-block">2月26日,一个艳阳高照却还有几分寒意的日子,女儿驾车带着我和老伴,去往古北水镇,登上了我久久向往的司马台长城。</p><p class="ql-block">司马台长城号称中国长城之最,这个称号是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赋予的。它集密、险、奇、巧、全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它未经任何修缮,保留了古长城的原汁原味,这也是众多游人最为赞许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司马台长城位于古北口的东西两侧,古北口有一个鸳鸯湖水库,这里因为水流的亿万年切割,把东西走向的燕山山脉硬生生的切开一个豁口(古北口)。所以依山而建的万里长城到了古北口就失去了高山的地利,处于无险可守的状态。因此这里就成了古时的兵家必争之地。塞外的游牧民族常常通过这个豁口突袭关内,古北口两侧的长城——司马台长城就必须修的格外的坚固。</p><p class="ql-block">以鸳鸯湖为界,司马台长城西段有19座敌楼(因水库水位上涨淹没了一座,现存18座),东侧16座。早些年东西两侧都是开放的,现在只开放东侧的10座了。东侧的11至16号楼因为过于危险,不对游人开放,西段现在也不开放了。</p><p class="ql-block">登司马台长城,可以徒步,也可以坐索道,我们是往返全程徒步,年轻人三个小时足够,我们因为岁数大了,又花了不少时间拍照,总共用了四个半小时。坐索道单程80,往返120,索道上站位于7楼(也有说是8楼,实话实说,我没有整的很明白。)下面,还有好几百米远的距离。</p><p class="ql-block">司马台长城因为年久失修,敌楼都有不同程度的破败,长城两侧的城墙也多已坍塌,大部分都只剩下了一级级光秃秃的残破台阶!因为山脊上的风比平地要大许多,长城两侧的山坡又很陡峭,我们那一天大概也就三四级风,可是走着就像要被风刮下去的恐怖,有时不得不趴下身子!因为当时气温还比较低,眼泪鼻涕都控制不住。除了水、纸巾外,还得带点副食补充能量。</p><p class="ql-block">司马台长城目前开放的10个敌楼,3—5,7—9是最陡峭的,过了9号楼后面几乎是平地了。因为老伴没有体力上8、9号楼,我上去了后她就不停地催我下去,我觉得前面没有什么吸引眼球的地方了,就没有走到头。到底前面是个什么样,至今还留有遗憾!</p><p class="ql-block">登司马台长城之前,我对它的认知是很肤浅的,几乎没有在网上做过什么功课。也就听大家口口相传的雄奇险峻,特别是央视曾经做过台标的那张星轨图,还有就是当年游古北水镇时远眺它的样子。以为只要一上去就什么都能看到,没想到完全不是那个样子!当我登上第二个敌楼时,有一个工作人员,我就去咨询央视那张图片是在什么地方拍的,他盯着我的手机看了半天,一眼茫然地说,“这是望京楼吧?那是野长城,没有开放,去不了的。”我问能不能拍到呢?他摇摇头说不知道。直到回来后,经反复比对,我认为那张图片的拍摄机位应该是在目前没有开放的“西段”,下次再去一定要去尝试一下。</p> <p class="ql-block">奔向司马台的京承高速上。</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就能很好的眺望长城,刚好左下角有一个正在冒烟的“烽火台”,应该是景区有意营造的气氛。我原以为照片上的这些地儿上去后都可以到,没想到有些地方不仅去不了,甚至看都看不见!</p> <p class="ql-block">离开停车场去往景区,要路过水镇的外围,此时恰好一朵白云飘过,正好映衬地上的仿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座老房子已经相当破败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看它雕梁画栋的模样,当年应该是某将军的衙署。</p> <p class="ql-block">早春的古镇,枯黄的树木静静地伫立在阳光下。</p> <p class="ql-block">女儿和老伴行进在古镇街头</p> <p class="ql-block">长城步行道入口</p> <p class="ql-block">步行道——登长城前先来一下体力预演。</p> <p class="ql-block">鸳鸯湖水库的下游,完全冰封状态。远处是古北水镇。</p> <p class="ql-block">鸳鸯湖水库,碧波荡漾!据说不管多冷,鸳鸯湖都是不会结冰的。照片的透视尽头就是古北口,右侧的建筑物就是东段的第一个烽火台(敌楼)。</p> <p class="ql-block">2、3号敌楼,可以看出坡度还是很陡峭的,这还不是最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鸳鸯湖水库的游船码头,显然还没有开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山的步道,看到的长城是对岸的“西段”。</p> <p class="ql-block">遥看对岸的小溪,现在还处于完全冰封状态。</p> <p class="ql-block">近处看到的冰瀑,周围环境有点乱。</p> <p class="ql-block">到了长城入口</p> <p class="ql-block">在入口处(2号楼)附近眺望西段长城</p> <p class="ql-block">上面就是3号楼</p> <p class="ql-block">在3号楼看西段长城</p> <p class="ql-block">从楼门豁口观景,这是长城上的一种乐趣,后面还会有好多的。</p> <p class="ql-block">眺望西段,远处的高山是金山岭吗?</p> <p class="ql-block">4号楼,瞧,两边的城墙都只剩下了残痕!</p> <p class="ql-block">4号楼回眸</p> <p class="ql-block">从楼洞看游客</p> <p class="ql-block">5号楼了</p> <p class="ql-block">由近及远依次是5、6、7号楼,这一段因为失去了两边城墙的保护,又比较陡峭,在上面走是要一点点小胆量!好在可以绕道,女儿就陪老伴绕道走了。</p> <p class="ql-block">5号楼回眸</p> <p class="ql-block">5号楼内看西段</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6号楼</p> <p class="ql-block">还是7号</p> <p class="ql-block">7号楼内</p> <p class="ql-block">8号楼啦</p> <p class="ql-block">8、9号楼</p> <p class="ql-block">8号楼内</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南方向,古北水镇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也整糊涂了,记不起这是哪几座楼了!</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么一段,好像是在3、4楼之间吧。</p> <p class="ql-block">最远处(最左侧)应该就是10号楼</p> <p class="ql-block">途中小憩</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看,东西两段就连成一起。所以眼见也不一定为实。</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坡阴面的积雪还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看惯了八达岭的人山人海,司马台就显得异常的安静。</p> <p class="ql-block">用长焦吊的西段</p> <p class="ql-block">从长城向下俯瞰鸳鸯湖水库,近处的水面和远处的冰面格外分明。</p> <p class="ql-block">还是古北口,我们能从照片上隐约看到连接两岸的吊桥,没有近去观察,不知道还能不能过人。听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早些年两段是同时开放的,游人应该能从这座吊桥上自由通行。</p> <p class="ql-block">山上长焦吊水镇</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望京楼,这就是可望不可及的也长城段。据说仍有少数体力好胆儿大的驴友能上去,看来这辈子不可能奢望了!</p> <p class="ql-block">这还是回到停车场拍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索道站拍到的望京楼,因为山上唯一的公厕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9号楼上自拍,留一张纪念。这里是此行的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敌楼门洞,很温暖的。</p> <p class="ql-block">9号楼门洞所拍,只有最高处才会有这个效果。不然怎么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呢?</p> <p class="ql-block">刻有“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 罗哲文”字样的木头,好多地方都有。</p> <p class="ql-block">9、10号楼</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10号楼,这里已经一马平川了。所以我也就在此处往回拐了。</p> <p class="ql-block">通过后期制作一张司马台长城星轨图片,过过瘾,当然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希望下次有机会搞一张真的出来!</p> <p class="ql-block">离开北京三个月了,照片也在手机里躺了差不多四个月 ,一直懒得动。这不马上又要去新疆了,新疆回来还不知道又有多少图片呐!下决心快点做了,毛毛糙糙请各位见谅!</p>